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12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该容器包括保温筒体,保温筒体包括套装的内胆和外胆,二者之间形成保温空间,内胆的内腔用于盛装液体介质;保温容器还包括注液口和出液口,二者均贯穿内胆和外胆的相应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内胆的内腔连通;保温容器还包括密封部件,可拆装式密封安装于注液口;出液口安装有出液管路,保温容器还包括控制出液管路连通或断开的开关部件;本文中的保温容器设置有注液口和出液口,注液口仅在液体注入内胆内腔时打开,内胆内部的液体通过出液口流动至外部以满足使用需求,并且注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能够在密封部件和开关部件的作用下实现关闭。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温容器的保温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
本技术涉及保温器皿
,特别涉及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
技术介绍
保温容器盛装液体介质应用于各领域,例如咖啡机或者饮品机器等。目前保温容器通常具有一个开口,开口安装有密封塞。当对保温容器内部加入液体或将保温容器内部的液体倒出时,操作人员都需要将密封塞打开,将液体介质从开口倒入保温容器,或者自该开口将容器内部的液体倒出保温容器外部。也就是说,开口需要多次打开,大大影响了保温容器的保温效果。再者,当前,保温容器内部的液体通过人工倒至外部,操作比较繁琐。另外,当前保温容器的材质基本为不锈钢,不锈钢长期使用对于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至少上述一者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效能比较高的保温容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包括保温筒体,所述保温筒体包括套装的内胆和外胆,二者之间形成保温空间,所述内胆的内腔用于盛装液体介质;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注液口和出液口,二者均贯穿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的相应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内胆的内腔连通;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密封部件,可拆装式密封安装于所述注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有出液管路,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控制所述出液管路连通或断开的开关部件。从以上描述可知,本文中的保温容器设置有注液口和出液口,注液口仅在液体注入内胆内腔时打开,内胆内部的液体通过出液口流动至外部以满足使用需求,并且注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能够在密封部件和开关部件的作用下实现关闭。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温容器的保温效能。可选的,所述开关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温筒体外部的泵送部件,用于将所述内胆内部的液体泵送至外部,所述泵送部件安装于所述出液管路。可选的,还包括电池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泵送部件动作。可选的,还包括操作面板,设置有操作按钮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泵送部件的连通或断开。可选的,所述操作面板集成安装于所述外胆的外壁;或者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外胆分体设置。可选的,所述内胆、所述外胆和所述出液管路均为玻璃材质,三者通过熔接工艺成型于一体结构。可选的,所述内胆包括形成所述内腔的胆主体,所述胆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置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穿出所述外胆的安装管段,所述安装管段形成所述注液口。可选的,所述内胆和外胆之间形成真空层。可选的,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内胆底部设置。可选的,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具有同轴向外延伸的管段,所述出液口形成于所述管段,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管段配合熔接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10-保温筒体;10a-注液口;10b-出液口;11-内胆;111-安装管段;12-外胆;121-延伸管段;13-真空层;14-出液管路;15-泵送部件;16-电池组件;17-操作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包括保温筒体10,保温筒体10具体包括套装的内胆11和外胆12,二者之间形成保温空间,保温空间可以通过添加保温材料实现,当然内胆11和外胆12之间的保温空间也可以通过抽真空实现,即内胆11和外胆12之间通过抽真空形成真空层13。本技术中的内胆11的内腔用于盛装液体介质;保温容器还包括注液口10a和出液口10b,二者均贯穿内胆11和外胆12的相应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内胆11的内腔连通。也就是说,外部介质能够通过注液口10a注入内胆11的内腔中,内胆11中的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口10b流出保温筒体10的外部。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保温容器还包括密封部件,可拆装式密封安装于注液口10a;密封部件可拆卸安装于注液口10a,当需要注入液体时,将密封部件自注液口10a取下以便液体注入内胆11的内腔,当液体注入完毕后,再将密封部件安装于注液口10a。本技术中出液口10b位置可以安装有出液管路14,出液口10b可以尽量靠近内胆11底部设置,以方便内胆11内腔内部液体全部流动至外部。如图1所示出液口10b设置于保温筒体10的最底部,图2中则设置于保温筒体10靠近最底部的位置。当然根据使用环境的需求,出液管路14也可以设置于保温筒体10的其他位置,以方便使用和安装。本技术中的保温容器还包括控制出液管路14连通或断开的开关部件。开关部件可以为手动开关阀或者电动开关阀或者能够控制通断的泵送部件等等。后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开关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从以上描述可知,本文中的保温容器设置有注液口10a和出液口10b,注液口10a仅在液体注入内胆11内腔时打开,内胆11内部的液体通过出液口10b流动至外部以满足使用需求,并且注液口10a和出液口10b分别能够在密封部件和开关部件的作用下实现关闭。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温容器的保温效能。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开关部件包括设置于保温筒体10外部的泵送部件15,用于将内胆11内部的液体泵送至外部,泵送部件15安装于出液管路14。该实施例中泵送部件可以为电动泵,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泵送作用的部件。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泵送部件15的控制开关16。上述实施例中泵送部件设置于内胆11的外部,泵送部件15与内胆11液体尽量减少接触,不仅能够避免泵送部件15外壳对内胆11液体的接触,保障内胆11液体的使用质量,进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能够降低内胆11液体对泵送部件15的腐蚀,提高泵送部件1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池组件16,用于驱动泵送部件动作。电池组件16可以为干电池或者充电电池。再者,为了实现智能操作,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保温容器还可以包括操作面板17,设置有操作按钮或模块,用于控制电池组件与泵送部件的连通或断开。操作面板17可以安装于外胆12的外壁,提高设备的集成性。当然操作面板也可以与外胆12分体设置,提高使用灵活性。上述各实施例中,内胆11、外胆12和出液管路14均为玻璃材质,三者通过熔接工艺成型于一体结构。一方面相比现有不锈钢材质,玻璃材质为可回收无污染材料,进一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具体地,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胆11包括形成内腔的胆主体,胆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位置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穿出外胆12的安装管段111,安装管段111形成注液口10a。当然,外胆12相对应内胆11的胆主体开口位置也设置有通孔,安装管段自通孔伸至外部,通孔与安装管段的外壁可以通过熔接或者其他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包括保温筒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筒体(10)包括套装的内胆(11)和外胆(12),二者之间形成保温空间,所述内胆(11)的内腔用于盛装液体介质;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注液口和出液口,二者均贯穿所述内胆(11)和所述外胆(12)的相应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内胆(11)的内腔连通;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密封部件,用于可拆装式密封安装于所述注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有出液管路(14),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控制所述出液管路(14)连通或断开的开关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包括保温筒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筒体(10)包括套装的内胆(11)和外胆(12),二者之间形成保温空间,所述内胆(11)的内腔用于盛装液体介质;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注液口和出液口,二者均贯穿所述内胆(11)和所述外胆(12)的相应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内胆(11)的内腔连通;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密封部件,用于可拆装式密封安装于所述注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有出液管路(14),所述保温容器还包括控制所述出液管路(14)连通或断开的开关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温筒体(10)外部的泵送部件(15),用于将所述内胆(11)内部的液体泵送至外部,所述泵送部件(15)安装于所述出液管路(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组件(16),用于驱动所述泵送部件(15)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盛装液体介质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面板(17),设置有操作按钮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泵送部件(15)的连通或断开。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