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彦峰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883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外置电机,内电磁电动机、大轮和小轮;支撑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撑环,箱体内部中空,内电磁电动机固定连接在箱体的顶部;大轮包括转盘和固定座,转盘与固定座固定连接,转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座和箱体的底部;小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小轮沿支撑环的周向均匀布置,小轮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小轮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顶部且安装有同步装置,外置电机与小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动力传递过程中传动损耗大、能量传递效率低、续航能力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动
,特别是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电力驱动,但是由于电池水平的限制,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较差,充满电的情况下,行驶公里数也不是特别多,而且充电桩的普及程度比不上加油站,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在电池水平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例如减少汽车行驶时的一些损耗。汽车的动力传递到车轮是通过齿轮啮合的连接方式实现的,但是齿轮传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损耗,这部分损耗会降低能量转换效率,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动力传递过程中传动损耗大、能量传递效率低、续航能力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外置电机,内电磁电动机、大轮和至少一个小轮;支撑装置包括圆柱状结构的箱体和环状结构的支撑环,箱体内部中空,中空部分记为安装空间,支撑环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内电磁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支撑环固定连接在内电磁电动机的外周;大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大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和固定座,转盘与固定座固定连接,转盘和固定座设置在内电磁电动机和箱体底部之间,转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安装板,安装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隔设置,安装板垂直转盘向上设置,安装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磁铁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座和箱体的底部,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支撑环水平设置在转盘和箱体顶部之间,小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小轮沿支撑环的周向均匀布置,小轮与安装板间隔设置,小轮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磁铁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安装板上的磁铁与小轮上的磁铁相匹配;小轮的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的顶部且其端部安装有同步装置,外置电机与小轮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同步装置包括传动轮,传动轮固定连接在小轮的转轴端部,所有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环的外周设置有与磁铁相匹配的铁芯,铁芯的结构与大轮和小轮的设置方式相配,铁芯上缠绕有线圈。可选地,内电磁电动机与小轮之间设置有环状结构的挡板,挡板固定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可选地,每个小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本技术的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大轮与小轮之间通过磁力传递扭矩,两者之间没有接触,减少了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损耗,利用小轮驱动大轮,在汽车需求动力相同的条件下,电机的功率减小,在汽车的电池容量、提供的动力相同的条件下,汽车运行时间增加、续航能力提高。(2)内电磁电动机可以在动力下降或者需要更大动力的时候介入,解决了感应传送的传送动较弱的问题。(3)同步装置能够使所有小轮同步转动,共同驱动大轮旋转,不会因个别小轮转动有偏差,而起到阻碍大轮转动的反作用。(4)内电磁电动机设置在挡板内侧,小轮和大轮设置在挡板外侧,挡板能够避免两侧的磁场互相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同步装置和小轮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带有铁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外置电机12,内电磁电动机3、大轮4和至少一个小轮5;支撑装置包括圆柱状结构的箱体1和环状结构的支撑环2,箱体1内部中空,中空部分记为安装空间11,支撑环2设置在安装空间11内。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内电磁电动机3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内电磁电动机3的输出轴9竖直向下设置,支撑环2固定连接在内电磁电动机3靠近输出轴9一端的外周处,内电磁电动机3的输出轴9穿过箱体1的底部且与箱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大轮4设置在安装空间11内,大轮4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402和固定座403,固定座403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套筒404,转盘402固定连接在套筒404的外周,内电磁电动机3的输出轴9穿过套筒404且与套筒404固定连接,转盘402和固定座403设置在内电磁电动机3和箱体1底部之间,转盘402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安装板401,安装板401与箱体1的侧壁间隔设置,安装板401垂直转盘402向上设置,安装板40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6,磁铁6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固定座403的底部还设置有缓冲套筒405,缓冲套筒405套设在输出轴9上,缓冲套筒405能够防止大轮4下落碰到箱体1底部,固定座403、固定套筒404和缓冲套筒405为一体结构。支撑环2水平设置在转盘402和箱体1顶部之间,小轮5转动连接在支撑环2与箱体1顶部之间,小轮5沿支撑环2的周向均匀布置,小轮5与安装板401间隔设置,小轮5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6,磁铁6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安装板401上的磁铁6与小轮5上的磁铁6相匹配。小轮5的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顶部且其端部安装有同步装置,同步装置能够使所有小轮5同步转动,共同驱动大轮4旋转,不会出现个别小轮5转动异常,而起到阻碍大轮4旋转的情况;外置电机12与小轮5传动连接,外置电机12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本技术设置两处电机,外置电机12和内电磁电动机3,两处电动机可以单独或同时工作,内电磁电动机3为内动力源,外置电机12为外动力源。总的来说,在平稳的道路上行驶时,汽车不需要太大的动力就能连续行驶,这时候只需外置电机12工作;而在汽车起步、爬坡、减速过快、道路情况复杂等情况下,需要的动力较大,此时内动力源介入,外置电机12和内电磁电动机3同时工作,确保汽车的正常行驶。汽车起步时,外置电机12和内电磁电动机3同时运行,当车速达到设定值后,内电磁电动机3停止运行,只利用外置电机12驱动汽车行驶。外动力源带动小轮5转动,根据磁铁6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小轮5能够带动大轮4转动,大轮4与输出轴9固定连接,输出轴9也能够随着大轮4一起转动,实现了动力的传递。大轮4与小轮5之间通过磁力传递扭矩,两者之间没有接触,减少了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损耗,相同动力的条件下,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输出轴9位于内电磁电动机3内部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子301,内电磁电动机3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302,金属线圈和电磁铁均可以作为转子301固定连接在输出轴9上,在内动力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外置电机,内电磁电动机、大轮和至少一个小轮;支撑装置包括圆柱状结构的箱体和环状结构的支撑环,箱体内部中空,中空部分记为安装空间,支撑环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内电磁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支撑环固定连接在内电磁电动机的外周;大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大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和固定座,转盘与固定座固定连接,转盘和固定座设置在内电磁电动机和箱体底部之间,转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安装板,安装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隔设置,安装板垂直转盘向上设置,安装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磁铁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座和箱体的底部,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支撑环水平设置在转盘和箱体顶部之间,小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小轮沿支撑环的周向均匀布置,小轮与安装板间隔设置,小轮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磁铁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安装板上的磁铁与小轮上的磁铁相匹配;小轮的转轴的一端穿过箱体的顶部且其端部安装有同步装置,外置电机与小轮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外置电机,内电磁电动机、大轮和至少一个小轮;支撑装置包括圆柱状结构的箱体和环状结构的支撑环,箱体内部中空,中空部分记为安装空间,支撑环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内电磁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支撑环固定连接在内电磁电动机的外周;大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大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和固定座,转盘与固定座固定连接,转盘和固定座设置在内电磁电动机和箱体底部之间,转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安装板,安装板与箱体的侧壁间隔设置,安装板垂直转盘向上设置,安装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磁铁,磁铁按照N、S极交替的方式布置;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座和箱体的底部,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内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支撑环水平设置在转盘和箱体顶部之间,小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环与箱体顶部之间,小轮沿支撑环的周向均匀布置,小轮与安装板间隔设置,小轮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左彦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