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昊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842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4
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包括冷头、冷头连通管道、冷凝器、储液罐和工作介质;冷头通过冷头连通管道连通于储液罐;储液罐连通于冷凝器;工作介质填充于冷头、冷头连通管道、冷凝器和储液罐。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通过储液罐实现随时补充工作介质,使散热系统始终保持最佳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
技术介绍
重力热管是一种以重力作为液态工作介质回流驱动力的热管。分离式重力热管与普通重力热管原理相同,结构上的区别是:分离式重力热管的冷凝端与蒸发端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分别是冷凝器与蒸发器。工作介质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中的量,影响热管的传热效率与运行稳定性。当液体过少时,蒸发器内的液体占比较小,蒸发器内的工作介质不足,汽化吸热效率降低。当液体过多时,冷凝器内的液体占比较多,冷凝器内气态工作介质的液化效率降低,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降低。在安装时,工作介质量需要精确控制才能保证热管的最佳工作性能。即使精确填充了工作介质量,但由于工况的不稳定,也可以导致在冷凝器或蒸发器内气液两相工作介质的分配发生变化,液气分配不是最佳状态而影响热管的稳定换热性能。即使精确填充了工作介质,热管工况稳定,但在热管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的泄漏,长期使用后,工作介质减少足以影响热管的正常工作,需要及时补充工作介质。由于热管内剩余的工作介质的量不好确定,在补充工作介质时,补充量也难以控制。往往需要排放完原有工作介质后,全部重新加注。造成了工作介质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通过储液罐实现随时补充工作介质,使散热系统始终保持最佳散热效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包括冷头、冷头连通管道、冷凝器、储液罐和工作介质;所述冷头通过所述冷头连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通于冷凝器;所述工作介质填充于所述所述冷头、所述冷头连通管道、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进一步,还包括冷凝器连通管道;所述储液罐通过所述冷凝器连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冷凝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通管道;所述冷头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通管道;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具体地,还包括第三连通管道;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头,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另一端穿入至所述储液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通管道另一端的管口高于所述储液罐的液面。进一步,所述冷头的数量至少为二,第一连通管道的数量大于所述冷头的数量,所述冷头连通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二;各所述冷头分别至少通过一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通管道;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储液罐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头连接,第一连通管道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储液罐内,且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另一管口高于所述储液罐的液面;所述第一连通管道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通管道;所述冷凝器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冷凝器连通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二,若干所述冷凝器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罐,若干所述冷凝器连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对应的所述冷凝器;若干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罐,若干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对应的所述冷凝器。例如,还包括风冷冷凝器、二次散热系统和第三连通管道;所述冷头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冷头连通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述风冷冷凝器安装于任一所述冷凝器;所述二次散热系统安装于其余任一所述冷凝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储液罐,实现随时补充工作介质,使散热系统始终保持最佳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连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连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直接管道和间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多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二次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冷头1、第一冷头11、第二冷头12、冷头连通管道2、冷凝器连通管道3、冷凝器5、第一冷凝器51、第二冷凝器52、储液罐6、工作介质7、气态工作介质71、液态工作介质72、第一连通管道81、直接管道811、间接管道812、第二连通管道82、第三连通管道83、机箱9、风冷冷凝器91、二次散热系统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内侧”、“外侧”、“内端”、“外端”、“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包括冷头1、冷头连通管道2、冷凝器5、储液罐6和工作介质7;所述冷头1通过所述冷头连通管道2连通于所述储液罐6;所述储液罐6连通于冷凝器5;所述工作介质7填充于所述所述冷头1、所述冷头连通管道2、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储液罐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6安装于所述冷凝器5的底部,工作时,所述工作介质7在所述冷头1吸收热量转化为所述气态工作介质71,所述气态工作介质71从所述冷头连通管道2流到所述储液罐6,然后再流到所述冷凝器5,所述气态工作介质71在所述冷凝器5放出热量转化为液态工作介质72,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液态工作介质72回流到储液罐6,然后再通过所述冷头连通管道2回流到所述冷头1,实现所述冷头1散热的目的,在长期使用中,所述工作介质7会出现少量泄露后,造成所述工作介质7占比减少的现象,导致散热效率降低,而设置所述储液罐6,在所述工作介质7泄露后能够及时补充所述工作介质7,保证所述工作介质7的使用量始终保持在最佳占比,始终保持最佳散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冷头连通管道、冷凝器、储液罐和工作介质;/n所述冷头通过所述冷头连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储液罐;/n所述储液罐连通于冷凝器;/n所述工作介质填充于所述所述冷头、所述冷头连通管道、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冷头连通管道、冷凝器、储液罐和工作介质;
所述冷头通过所述冷头连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储液罐;
所述储液罐连通于冷凝器;
所述工作介质填充于所述所述冷头、所述冷头连通管道、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储液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连通管道;
所述储液罐通过所述冷凝器连通管道连通于所述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管道;
所述冷头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通管道;
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通管道;
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头,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另一端穿入至所述储液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通管道另一端的管口高于所述储液罐的液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储液罐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头的数量至少为二,第一连通管道的数量大于所述冷头的数量,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昊
申请(专利权)人:何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