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14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城镇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针对现有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流入井内水质情况及径流面积的大小,截流井周边排水设施综合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整个片区的降雨量,对排放至河道的雨水判断不精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筒体,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筒体内设置有截流提升井,截留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导轨,格栅导轨内滑动安装有提篮格栅,筒体内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底部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均位于筒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水质和井内水量进行分析,可以考虑多种排水因素,可以考虑到降雨情况,可以精准的判断排水量,判断精准,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镇排水
,尤其涉及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
技术介绍
污水截流井是合流管道中一个重要的附属构筑物,为了使新建,改建,扩建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截流井的设计做到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其中介绍的传统截流井的设计计算,传流截流井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构成,含有简单的合流进水口,出水口与截污口,采用的截流方式为堰、槽或堰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将污水截流至污水管道,雨水截流至雨水管道。但通过实际来看,雨水与污水只是靠前期做好的设施来进行雨污分流,其堰或槽的高低都是根据一定的数据来测定,但实际降雨的大小,污水的多少均是经常变化的,而提前做好的设施(如堰、槽)则不能根据变化进行调整,这样使得雨污分流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在截污口与排水口增加闸门,根据液位及降雨量来调节闸门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雨污分流,但液位只是测量液位浮球的高低,雨量计虽可以测量降雨量,可以设置为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将截污口液压闸门门关闭,排水口液压闸门门打开。现有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流入井内水质情况及径流面积的大小,截流井周边排水设施等综合因素,而且一台截流井只配一台雨量计,只能测量本台截流井附近的附雨量,而没有充分考虑整个片区的降雨量,假如截流井周边有施工,有沙土,污泥等,即使降雨量增加,水位上升,但流入截流井内的水质仍为污水。又比如仅通过雨量计,雨量达到什么程度打开闸门要靠个人经验,并且雨量的大小精确度无法估计,还要考虑井周边的排水情况,有时雨量虽小但流入井内的水量较大,有时雨量大但流入井内的水量小,故仅仅通过液位与雨量计来分辨污水是否可以排放至河道的雨水是不理想、不精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流入井内水质情况及径流面积的大小,截流井周边排水设施综合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整个片区的降雨量,对排放至河道的雨水判断不精确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筒体内设置有截流提升井,截留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导轨,格栅导轨内滑动安装有提篮格栅,筒体内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底部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均位于筒体内,两个水泵上均连接有压力管道,两个压力管道上连接有同一个污水管网,污水管网上设置有排污泵出水口,排污泵出水口上连接有潜污泵,压力管道上设置有压力管道软连接、止回阀和闸阀,筒体上连接有截污口,截污口上连接有截污口液压闸门,筒体内设置有静压式液位仪,排水口内设置有排出水口水质传感器,截污口内设置有截污口水质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截流提升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一井盖,截污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二井盖,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内均设置有安全格栅,第二井盖上设置有扶手。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进口软连接和浮球开关,进水口与提篮格栅相连。优选的,所述排水口上连接有排水口液压闸门,排水口液压闸门上连接有阀门固定支架,排水口上连接有排水口软连接。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扶梯,扶梯位于第二井盖下侧。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优选的,所述筒体上连接有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柜。优选的,所述筒体上连接有雨量计,筒体上连接有通风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可以对水质和井内水量进行分析,可以考虑多种排水因素,可以考虑到降雨情况,可以精准的判断排水量,判断精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的俯视图。图中:1、筒体;2、水泵;3、截污口;4、压力管道;5、截污口液压闸门;6、压力管道软连接;7、止回阀;8、闸阀;9、污水管网;10、进口软连接;11、进水口;12、浮球开关;13、提篮格栅;14、格栅导轨;15、排水口;16、排水口液压闸门;17、静压式液位仪17;18、扶梯;19、排水口软连接;20、第一井盖;21、安全格栅;22、扶手;23、雨量计;24、通风管;25、电气控制柜;26、液压系统;27、阀门固定支架;28、排污泵出水口;29、底座;30、第二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1,筒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进水口11和排水口15,筒体1内设置有截流提升井,截留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导轨14,格栅导轨14内滑动安装有提篮格栅13,筒体1内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底部设置有两个水泵2,两个水泵2均位于筒体1内,两个水泵2上均连接有压力管道4,两个压力管道4上连接有同一个污水管网9,污水管网9上设置有排污泵出水口28,排污泵出水口28上连接有潜污泵,压力管道4上设置有压力管道软连接6、止回阀7和闸阀8,筒体1上连接有截污口3,截污口3上连接有截污口液压闸门5,筒体1内设置有静压式液位仪17,排水口15内设置有排出水口水质传感器,截污口3内设置有截污口水质传感器。本实施例中,截流提升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一井盖20,截污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二井盖30,第一井盖20和第二井盖30内均设置有安全格栅21,第二井盖30上设置有扶手22。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上连接有进口软连接10和浮球开关12,进水口11与提篮格栅13相连。本实施例中,排水口15上连接有排水口液压闸门16,排水口液压闸门16上连接有阀门固定支架27,排水口15上连接有排水口软连接19。本实施例中,筒体1内设置有扶梯18,扶梯18位于第二井盖30下侧。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9。本实施例中,筒体1上连接有液压系统26和电气控制柜25。本实施例中,筒体1上连接有雨量计23,筒体1上连接有通风管24。本实施例中,工作时,污水经进水口11,经过提篮格栅13(过滤)或粉碎格栅(切碎)进入截流井内,电气控制柜25根据雨量计23、浮球开关12及静压式液位仪17、水质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控制截污口3上的截污口液压闸门5与排水口15上的排水口液压闸门16的关闭与开启及水启的启停。具体如下:晴天时、当进水为污水时,截污口3与排水口15内的水质检测仪检测到水质为污水时,将信号传至电气控制柜25,电气控制柜25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截污口液压闸门5门打开,排水口液压闸门16门关闭;初雨时,由于前期雨水较脏,流入截流井内,截污口3与排水口15内的水质检测仪检测到水质为污水时,将信号传至电气控制柜25,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程序控制截污口液压闸门5门打开,排水口液压闸门16门关闭。随着雨量的增加,雨水逐渐变为相对干净可排至河道里面的雨水,但在筒体1底部仍有部分污水还没有通过截污口彻底排出,这样出现下部为未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进水口(11)和排水口(15),筒体(1)内设置有截流提升井,截留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导轨(14),格栅导轨(14)内滑动安装有提篮格栅(13),筒体(1)内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底部设置有两个水泵(2),两个水泵(2)均位于筒体(1)内,两个水泵(2)上均连接有压力管道(4),两个压力管道(4)上连接有同一个污水管网(9),污水管网(9)上设置有排污泵出水口(28),排污泵出水口(28)上连接有潜污泵,压力管道(4)上设置有压力管道软连接(6)、止回阀(7)和闸阀(8),筒体(1)上连接有截污口(3),截污口(3)上连接有截污口液压闸门(5),筒体(1)内设置有静压式液位仪(17),排水口(15)内设置有排出水口水质传感器,截污口(3)内设置有截污口水质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进水口(11)和排水口(15),筒体(1)内设置有截流提升井,截留提升井内设置有格栅导轨(14),格栅导轨(14)内滑动安装有提篮格栅(13),筒体(1)内设置有截污井,截污井底部设置有两个水泵(2),两个水泵(2)均位于筒体(1)内,两个水泵(2)上均连接有压力管道(4),两个压力管道(4)上连接有同一个污水管网(9),污水管网(9)上设置有排污泵出水口(28),排污泵出水口(28)上连接有潜污泵,压力管道(4)上设置有压力管道软连接(6)、止回阀(7)和闸阀(8),筒体(1)上连接有截污口(3),截污口(3)上连接有截污口液压闸门(5),筒体(1)内设置有静压式液位仪(17),排水口(15)内设置有排出水口水质传感器,截污口(3)内设置有截污口水质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精度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提升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一井盖(20),截污井的顶口设置有第二井盖(30),第一井盖(20)和第二井盖(30)内均设置有安全格栅(21),第二井盖(30)上设置有扶手(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令成夏显明刘统昭许令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弛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