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及医用用途,命名为: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已于2020年11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712;是一种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该噬菌体不仅能够裂解粘质沙雷氏菌,也能够裂解部分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既能裂解宿主菌SM2,也可以裂解从环境中或者发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可单独或与其他噬菌体复配用于环境消杀,是安全、无毒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及医用用途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同时还提供了其分离与纯化方法以及一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属于生物工程
技术介绍
粘质沙雷氏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水和植物表面,亦可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导致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等。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对其耐受性越来越强,粘质沙雷氏菌也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粘质沙雷氏菌引起感染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份来自于Mohnarin2009的年度报告显示,粘质沙雷氏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87.5%,同时其对头孢唑林以及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了87.1%和76.2%。因此,为控制耐药性粘质沙雷氏菌所引起的感染,新型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一类能够侵袭细菌的病毒,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细菌病毒。它能够侵入细菌内部,之后利用自身提供的模板和细菌的材料与工具来合成其本身的基因组与结构蛋白,噬菌体在完成这些步骤到达感染末期时,借由酶类的水解作用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以此来裂解、杀死细菌。噬菌体是天然的细菌“克星”,感染宿主后可大量增殖,并在宿主细菌死亡时将病毒颗粒向外界释放,使得邻近易感细胞受到感染。从噬菌体发现之初,人们便将其用于治疗由各种细菌导致的感染,而随着抗生素被发现并大量且广泛的投入了细菌感染的治疗,众多国家暂停了噬菌体疗法的相关研究。但在格鲁吉亚等国,时至今日噬菌体疗法仍有应用。由于耐药菌的大量出现以及相关问题的严峻化,使得噬菌体疗法成为了值得重新审视的研究方向。据分析大约有106种噬菌体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这些噬菌体的数量约为1031,作为基因库而言它十分丰富,因此,作为一个遗传学的研究对象而言它同样十分良好。它们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却能特异性地感染细菌,是新型的生物抗菌物质。诸多来自于国内外的研究均指出,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时,噬菌体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用途,即在防控细菌感染方面,噬菌的应用有着巨大潜力。目前,关于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SerratiamarcescensphagevB_SamS-WG03,所述的噬菌体已于2020年11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071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噬菌体一种新型的噬菌体,该噬菌体在电镜下呈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和无收缩性的尾部;该噬菌体在普通LB半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边缘清晰、周围无晕环的透亮空斑,直径约为0.5-2mm;酶切后的噬菌体基因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该噬菌体为双链DNA(dsDNA)噬菌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在杀灭空间环境中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在杀灭禽畜体表和体内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的应用。一种预防或治疗由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组合物,其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噬菌体作为有效成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液体制剂、冻干制剂或口服固体制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噬菌体或其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杀灭畜禽体内、畜禽体表、畜禽饲料、养殖器具或养殖空间环境中的粘质沙雷菌的饲料添加剂、饲料、饮用水添加剂、饮用水、消毒剂或清洁剂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一株从自然界分离并能特异性杀死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的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该噬菌体不仅能够裂解粘质沙雷氏菌,也能够裂解部分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既能裂解宿主菌SM2,也可以裂解从环境中或者发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可单独或与其他噬菌体复配用于环境消杀,是安全、无毒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噬菌体vB_SamS-WG03噬菌斑照片;图2.本专利技术噬菌体vB_SamS-WG03的透射电镜照片;图3.本专利技术噬菌体vB_SamS-WG03的最佳MOI图;图4.本专利技术噬菌体vB_SamS-WG03的一步生长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噬菌体分离及制备噬菌体的分离过程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样品采自长春市火烧李,宿主菌粘质沙雷氏菌SM2分离自吉林大学第一一院。用采集的污水代替双蒸水配制LB培养基(100mL);培养基内加入1mL过夜培养的宿主细菌SM2,37℃培养10-12h;取混合培养物1mL,12000×g离心5min,上清用0.22μm无菌滤器过滤得到噬菌体原液并保存,并用得到的滤液进行空斑测试,以检查该滤液内是否含有能够裂解粘质沙雷氏菌SM2的噬菌体。空斑测试:取37℃振荡培养过夜的粘质沙雷氏菌SM2,用无菌棉签将菌液均匀地涂布于LB固体平板;待其干燥后,取10ul上述噬菌体原液滴于平板中央;待液滴干燥后,倒置于37℃温箱培养10h,观察该特定区域是否形成空斑。若有空斑在特定区域形成,说明滤液中可能有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存在。取上述得到的噬菌体原液,进行一系列10倍倍比稀释。取适当稀释倍数的稀释液各0.1mL与0.1mL过夜培养的宿主菌混匀,将该混合物迅速倾倒于LB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层,凝固后置于37℃温箱培养8h,观察双层平板上是否形成单个噬菌斑。实施例2噬菌体扩增和纯化在形成噬菌斑的双层平板上,用无菌的移液器枪头挑取较大、较圆且透亮的单个噬菌斑,接种于含有200μL宿主菌液的5mlLB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7℃震荡培养3~5h后,12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重复双层平板实验,如此重复该操作4-5次,直至可在双层平板上形成大小均一的噬菌斑。将5mL新鲜培养的宿主菌与1mL噬菌体裂解液混合(按照最佳MOI),加入到800mLLB液体培养基中,再加入终浓度为1.25mM的CaCl2,37℃震荡培养6~8h,12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即为噬菌体裂解液。PEG纯化:将RNaseA、DNaseⅠ添加至噬菌体裂解液中至终浓度为1μg/mL,室温下作用0.5h;再将NaCl添加至终浓度为1mol/L,完全混匀后进行1-2h冰浴;冰浴后于8000×g,4℃离心15-20min,保留上清;以10g/100mL剂量添加PEG-8000,为使其溶解可以轻轻搅拌,进行过夜冰浴,利用PEG-8000的作用对噬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保藏名为: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保藏名为: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SerratiamarcescensphagevB_SamS-WG03,所述的噬菌体已于2020年11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07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vB_SamS-WG03在杀灭空间环境中粘质沙雷氏菌和假结合耶尔森氏菌的应用。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敏,顾敬敏,韩文瑜,袭恒豫,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