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3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其主体设置为气道交换导管,所述气道交换导管上设置有塑性金属件,塑性金属件的添加,使得此气道交换导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相对于软质的气道交换导管而言,更为方便越过肿瘤或瘘口部位而完成通气过程,其中,塑性金属件一体注塑成型于气道交换导管侧壁,由此,可提高气道交换导管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
技术介绍
气管或支气管内肿瘤或气管食管瘘的患者目前临床患者较前明显增多,支气管镜下气管或支气管内肿瘤切除或气管食管瘘手术过程中,常需要可以越过肿瘤或瘘口进行人工通气的装置,但是目前临床上缺乏合适的可越过肿瘤或瘘口进行通气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解决了导向气管因质软而无法准确越过肿瘤或瘘口继续通气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主体设置为气道交换导管,所述气道交换导管上设置有塑性金属件,所述塑性金属件一体注塑成型于气道交换导管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道交换导管上添加塑性金属件,使得气道交换导管在塑性金属件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方便气道交换导管顺利越过肿瘤或瘘口部位插入肺段支气管,完成后续的通气过程;另外,将塑性金属件与气道交换导管一体注塑成型,可提高气道交换导管的整体强度。优选的,所述气道交换导管的尾部设置有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孔的设置,可完成肺段通气,也可完成肺段泄压工作。优选的,所述气道交换导管上设置有套囊充气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囊充气装置,可实现与肺段支气导管的定位;并且可封堵相应的靶肺段,使得靶肺段萎陷后,帮助外科医生通过肺萎陷分界线识别肺段,并且肺段萎陷后其内部空间会变大,从而方便手术进行。优选的,所述套囊充气装置包括单向充气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充气阀用于向套囊充气装置中实现单向进气,实现气体的单向流动,可实现套囊充气。优选的,所述气道交换导管的端部设置有导管接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道交换导管通过导管接头,可实现与通气设备的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管接头设置为三通接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管接头选择为三通接头,使得此气道交换导管在不需要更换导管接头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通气设备和纤支镜的交替更换,操作更为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上设置有进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装置连接于三通接头上的进气口处,实现对气道交换导管的高频喷射通气。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上设置有泄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泄气口可方便肺段内部残气的排出;另外,纤支镜可通过泄气口进入气道交换导管中,为其运动导向。优选的,所述泄气口处连接有硅胶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硅胶盖盖合于泄气口,可实现相应靶肺段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气。优选的,所述气孔设置为对孔,所述对孔开设于气道交换导管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孔的设置,可防止气道交换导管端部被痰堵塞无法继续完成通气时,也可通过侧孔完成通气和泄气,提高通气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气道交换导管上一体成型有塑性金属件,使得此气道交换导管在提高自身可塑性的同时,还可提高自身的整体强度;(2)在气道交换导管的尾部设置气孔,可提高通气量,并且可防止因气道交换导管被堵塞而无法完成通气过程;(3)利用三通接头上的泄气口,可实现肺段中残气的排出,纤支镜通过泄气口插入气道交换导管中实现导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气道交换导管;2-塑性金属件;3-气孔;4-套囊充气装置;410-单向充气阀;420-密封套囊;430-密封套囊充气导管;440-压力检测气囊;5-三通接头;6-进气口;7-泄气口;8-硅胶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主体设置为气道交换导管1,气道交换导管1尾部伸入患者靶肺段支气管中,向其内部通气。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气孔3,所述气孔3设置于气道交换导管1的尾端,如图1或图2所示,气孔3开设于气道交换导管1的侧壁,气体可通过气孔3流向肺段支气管,由此可防止气道交换导管1尾端被痰堵塞而无法继续完成通气的过程;另外,当气道交换导管1连接高频通气装置时,较大的气压对肺段支气管产生一定的冲击损伤,侧壁的气孔3具有辅助泄压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气孔3设置为对孔,即两个气孔3相对贯穿于气道交换导管1侧壁,对孔的设置,不仅可提高通气的效率,还可确保在气道交换导管1与其中一个气孔3被堵塞的情况下的正常使用,避免由此产生的多次插拔气道交换导管1而给患者带来气管内壁粘膜损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塑性金属件2,塑性金属件2一体注塑成型于气道交换导管1侧壁中,如图2所示,塑性金属件2的设置,使得气道交换导管1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方便气道交换导管1顺利越过肿瘤或瘘口部位插入肺段支气管;当患者出现生理解剖变异时,气道交换导管1可以根据患者支气管具体的形状进行塑形,由此可方便气道交换导管1进入支气管或肺段支气管;另外,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性金属件2与气道交换导管1,可提高气道交换导管1的整体强度。所述塑性金属件2可设置为金属条、金属片或金属管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套囊充气装置4,套囊充气装置4包括密封套囊420,如图1所示,密封套囊420设置于气道交换导管1的尾部,密封套囊420包裹于气道交换导管1的外壁。所述套囊充气装置4还设置有单向充气阀410,单向充气阀410与密封套囊420之间通过密封套囊充气导管430连接,单向充气阀410处连接充气源,使得气体从充气源向密封套囊420方向单向流动,为密封套囊420充气。通过单向充气阀410与密封套囊充气导管430向密封套囊420中充气,可使得密封套囊420向外膨胀扩大,膨胀后的密封套囊420可紧贴于肺段支气管内壁,从而实现与肺段支气导管的定位。需要注意的是,密封套囊420的膨胀扩大不会影响气道交换导管1的正常通气过程。所述套囊充气装置4还设置有压力检测气囊440,压力检测气囊440连通设置于密封套囊充气导管430上,并靠近单向充气阀410,如图1所示,当向密封套囊420中充气时,压力检测气囊440会发生与密封套囊420相同状态的膨胀,由此,通过压力检测气囊440,有助于医生判断密封气囊420的使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的端部设置有导管接头,气道交换导管1通过导管接头,可实现与通气设备的连接。具体的,所述导管接头设置为三通接头5,如图1所示,三通接头5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三通接头5通过螺纹连接于气道交换导管1上实现可拆卸连接。三通接头5上设置有进气口6,通气装置连接于三通接头5的进气口6处,此处的通气装置可以是呼吸机或者高频喷射通气设备。所述三通接头5上设置有泄气口7,泄气口7可方便肺段支气管内部残气的排出;纤支镜可通过泄气口7进入气道交换导管1中,为气道交换导管1的移动过程导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为气道交换导管(1),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塑性金属件(2),所述塑性金属件(2)一体注塑成型于气道交换导管(1)侧壁,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套囊充气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设置为气道交换导管(1),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塑性金属件(2),所述塑性金属件(2)一体注塑成型于气道交换导管(1)侧壁,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上设置有套囊充气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的尾部设置有气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充气装置(4)包括单向充气阀(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肺段导向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交换导管(1)的端部设置有导管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康杰周惠丹方军张雯潘亚飞何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