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23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包括盒体、滤网、定位件和后盖,其中:所述盒体包括筒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部一端的内壁上;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轴线方向上,于所述盒体内部依次同轴设置所述滤网、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后盖,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后盖之间用于放置雷火灸柱;所述定位件为圆环状筒体结构,所述定位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所述凸起部内径,所述定位件的内径小于雷火灸柱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引入定位件,使雷火灸的热源与用户皮肤保持固定的距离,确保了稳定的灸疗效果;同时仅需更换不同尺寸的定位件,便可使装置整体适应不同尺寸雷火灸柱的使用,显著降低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理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艾灸装置进行灸疗时,雷火灸柱或者艾柱通常是固定放置于艾灸盒中的,但随着灸疗过程的持续进行,雷火灸或者艾柱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即艾灸热源与用户皮肤之间的距离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样使用时会因距离太近而烫伤,或者因距离太远而达不到较好的灸疗效果,无法维持稳定的灸疗效果。此外,现有的雷火灸或者艾柱常需要制备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制造某一尺寸规格雷火灸或者艾柱进行灸疗时,需要制备与之尺寸相匹配的灸疗装置,若要制备新的尺寸规格雷火灸或者艾柱,则需要制备相应的新的灸疗装置,这样大大增加了制备成本。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艾灸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艾灸装置无法稳定施灸,且针对不同尺寸灸疗柱需要制备不同大小灸疗装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包括盒体、滤网、定位件和后盖,其中:盒体包括筒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固定设置于筒体部一端的内壁上;沿远离凸起部的轴线方向上,于盒体内部依次同轴设置滤网、定位件和后盖,且定位件与后盖之间用于放置雷火灸柱;定位件为圆环状筒体结构,定位件的外径小于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凸起部内径,定位件的内径小于雷火灸柱的外径。优选的,滤网为圆片状金属丝网,滤网的半径小于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凸起部的内径。优选的,筒体部上还设置有呈环状并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筒体通孔,定位件上设置有呈环状并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通孔;定位件安装于盒体内时,筒体通孔与定位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且轴线重合。优选的,筒体通孔与定位通孔的半径相等。优选的,后盖包括圆筒部和顶盖部,圆筒部与顶盖部同轴垂直连接;圆筒部的外径小于筒体部的内径,圆筒部的内径大于雷火灸柱的外径,顶盖的外径大于圆筒部的外径。优选的,凸起部为圆环状结构,且凸起部的外表面与筒体部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通过引入定位件,使雷火灸的热源与用户皮肤保持固定的距离,确保了稳定的灸疗效果;同时仅需更换不同尺寸的定位件,便可使装置整体适应不同尺寸雷火灸柱的使用,显著降低制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图中:1:盒体;11:筒体部;12:凸起部;13:筒体通孔;2:滤网;3:定位件;31:定位通孔;4:后盖;41:圆筒部;42:顶盖;5:雷火灸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图1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本技术中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包括盒体1、滤网2、定位件3和后盖4,其中,盒体1包括筒体部11和凸起部12,凸起部12固定设置于筒体部11一端的内壁上,本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2为圆环状结构,且凸起部12的外表面与筒体部11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即在凸起部12可以为筒体部11向内部卷曲后所形成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2还可以设置为呈环状均匀分布的多个凸起结构,其功能与圆环状结构的凸起部相似,在此不做一一列举;对于该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沿远离凸起部12的轴线方向上,于盒体1内部依次同轴设置滤网2、定位件3和后盖4,且定位件3与后盖4之间用于放置雷火灸柱5。具体地,对上述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进行详述。本实施方式中,滤网2为圆片状金属丝网,而对于滤网2的尺寸优选为,滤网2的半径小于筒体11内壁内径且大于凸起部12的内径,由此便可以将滤网2沿水平方向夹持设置于凸起部12与定位件3之间,而设置滤网2的目的在于滤除雷火灸柱5燃烧后所落下的灰烬,防止灰烬掉落到用户皮肤上;此外,还可以在金属丝网与凸起部12之间、或者金属丝网与固定件3之间再设置棉纱滤网,以进一步加强过滤烟尘的效果。定位件3为圆环状筒体结构,定位件3的外径小于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凸起部内径,定位件的内径小于雷火灸柱的外径,其目的在于,定位件3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滤网2上,并使雷火灸柱5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定位件3与后盖4之间而不会脱出盒体的范围。此外,筒体部11上还设置有呈环状并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筒体通孔13,定位件3上设置有呈环状并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通孔31,本实施方式中,当定位件3安装于盒体1内时,筒体通孔13与定位通孔31的位置一一对应且轴线重合,且筒体通孔13与定位通孔31的半径相等,其目的在于,通过筒体通孔13与定位通孔31相对应的安装方式,使盒体1的内腔与盒体1外部环境始终保持连通,以确保安装在盒体1中的雷火灸柱5能够保持持续燃烧;对于筒体通孔13与定位通孔31的孔径大小以及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后盖4包括圆筒部41和顶盖部42,圆筒部41与顶盖42部同轴垂直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41的外径略小于筒体部11的内径,圆筒部41的内径大于雷火灸柱5的外径,顶盖42的外径大于圆筒部41的外径;将圆筒部41插于筒体部11与雷火灸柱5之间,且圆筒部41紧贴筒体部11安装,以确保雷火灸柱5能够稳定安装于盒体内并位于定位件3与后盖4之间,而圆筒部41的径向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筒体部11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结合上述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的结构描述,对其工作方式进行详述。当用户需要进行灸疗时,将滤网2和定位件3依次放入盒体1中,在凸起部12处稳定放置,此时可转动定位件3以确保筒体通孔13与定位通孔31一一对准;再将雷火灸柱5点燃后放入盒体中,在定位件3处稳定放置,并将后盖4的圆筒部41插入筒体部11与雷火灸柱5之间,从而完成了装置的安装,使用时将盒体1具有凸起部12的一端靠近用户皮肤穴位,即可进行灸疗;由于雷火灸柱5的热源点到用户皮肤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定,则可以使用户享受到稳定灸疗效果。当需要将较小尺寸的雷火灸柱5放入该装置中进行灸疗时,仅需更换内径较小定位件3,便可以将较小尺寸的雷火灸柱5稳定安装于定位件3与后盖4之间;当需要对雷火灸柱4的热源点到用户皮肤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可以更换适宜径向长度的定位件3,或者增减同样大小的定位件3,来实现灸疗距离的调整;对于上述雷火灸柱5与该装置的适配和调整过程,仅需调整不同尺寸大小的定位件来完成,而无需制作新的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滤网、定位件和后盖,其中:/n所述盒体包括筒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部一端的内壁上;/n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轴线方向上,于所述盒体内部依次同轴设置所述滤网、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后盖,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后盖之间用于放置雷火灸柱;/n所述定位件为圆环状筒体结构,所述定位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所述凸起部内径,所述定位件的内径小于雷火灸柱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滤网、定位件和后盖,其中:
所述盒体包括筒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部一端的内壁上;
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轴线方向上,于所述盒体内部依次同轴设置所述滤网、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后盖,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后盖之间用于放置雷火灸柱;
所述定位件为圆环状筒体结构,所述定位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所述凸起部内径,所述定位件的内径小于雷火灸柱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为圆片状金属丝网,所述滤网的半径小于所述筒体内壁内径且大于所述凸起部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微烟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上还设置有呈环状并沿水平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本大侯燕军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李时珍国灸集团蕲艾产业蕲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