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核磁共振舱,核磁共振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核磁共振舱的内部设置有核磁共振腔,所述核磁共振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所述躺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侧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板,所述防护侧板和防护顶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腔。该振降噪防护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拆卸,具有良好的降噪防护效果,能够防止噪音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在做核磁共振时机体会产生噪音,因此需要用到降噪防护装置,由于现阶段的降噪防护装置结构层数单一,所以没有很好的噪音隔绝效果,患者在内腔检查时就可能出现焦躁不安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该振降噪防护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拆卸,具有良好的降噪防护效果,能够防止噪音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核磁共振舱,核磁共振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核磁共振舱的内部设置有核磁共振腔,所述核磁共振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所述躺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侧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板,所述防护侧板和防护顶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消音板,所述消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消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和消音板之间设置有吸音棉。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滑板与底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顶板远离防护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消音件。优选的,所述消音板的内部开设有消音孔。优选的,所述石膏板的外观为浅黄色或浅绿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首先使两侧的防护侧板相背运动,使病人躺在躺板上,然后再推动两侧的防护侧板相向运动,使两侧的防护侧板、防护顶板及弹性消音件互相接触闭合,形成闭合防护罩,由于防护侧板和防护顶板具有多层结构,首先真空腔利用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传播的特点来降低噪音,再经过消音板内部开设的消音孔对噪音进行进一步削弱,然后经由吸音棉对噪音进行吸收,最后通过石膏板进一步的对噪音进行隔绝,从而达到良好的降噪防护效果,防止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同时通过拉动两侧滑板,使滑板相背运动,从而使限位杆挤压限位弹簧并从限位槽内部脱离,进而达到该降噪防护装置便于拆卸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板结构组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消音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核磁共振舱;2、底座;3、核磁共振腔;4、底板;5、躺板;6、滑槽;7、凹槽;8、限位弹簧;9、限位杆;10、滑板;11、防护侧板;12、防护顶板;13、弹性消音件;14、真空腔;15、消音板;16、消音孔;17、连接杆;18、石膏板;19、吸音棉;20、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5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核磁共振舱1,核磁共振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核磁共振舱1的内部设置有核磁共振腔3,核磁共振腔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5,躺板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上侧内壁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8,限位弹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0,两个滑板1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11,防护侧板11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板12,防护侧板11和防护顶板12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腔14,真空腔14的一侧设置有消音板15,消音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远离消音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石膏板18,石膏板18和消音板15之间设置有吸音棉19,首先使两侧的防护侧板11相背运动,使病人躺在躺板5上,然后再推动两侧的防护侧板11相向运动,使两侧的防护侧板11、防护顶板12及弹性消音件13互相接触闭合,形成闭合防护罩,由于防护侧板11和防护顶板12具有多层结构,首先真空腔14利用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传播的特点来降低噪音,再经过消音板15内部开设的消音孔16对噪音进行进一步削弱,然后经由吸音棉19对噪音进行吸收,最后通过石膏板18进一步的对噪音进行隔绝,从而达到良好的降噪防护效果,防止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同时通过拉动两侧滑板10,使滑板10相背运动,从而使限位杆9挤压限位弹簧8并从限位槽20内部脱离,进而达到该降噪防护装置便于拆卸的效果。滑板10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20,通过限位杆9和限位槽20的配合使用将滑板10固定在滑槽6的内部。滑板10与底板4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滑板10可以左右移动。防护顶板12远离防护侧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消音件13,提高该降噪防护装置的防噪效果。消音板15的内部开设有消音孔16,通过消音孔16对噪音进行进一步削弱。石膏板18的外观为浅黄色或浅绿色,采用较为柔和的颜色舒缓患者的心情。本技术使用时,首先使两侧的防护侧板11相背运动,使病人躺在躺板5上,然后再推动两侧的防护侧板11相向运动,使两侧的防护侧板11、防护顶板12及弹性消音件13互相接触闭合,形成闭合防护罩,由于防护侧板11和防护顶板12具有多层结构,首先真空腔14利用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传播的特点来降低噪音,再经过消音板15内部开设的消音孔16对噪音进行进一步削弱,然后经由吸音棉19对噪音进行吸收,最后通过石膏板18进一步的对噪音进行隔绝,从而达到良好的降噪防护效果,防止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同时通过拉动两侧滑板10,使滑板10相背运动,从而使限位杆9挤压限位弹簧8并从限位槽20内部脱离,进而达到该降噪防护装置便于拆卸的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核磁共振舱(1),其特征在于:核磁共振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核磁共振舱(1)的内部设置有核磁共振腔(3),所述核磁共振腔(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5),所述躺板(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上侧内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8),所述限位弹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0),两个所述滑板(1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11),所述防护侧板(11)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板(12),所述防护侧板(11)和防护顶板(12)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腔(14),所述真空腔(14)的一侧设置有消音板(15),所述消音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消音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石膏板(18),所述石膏板(18)和消音板(15)之间设置有吸音棉(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包括核磁共振舱(1),其特征在于:核磁共振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核磁共振舱(1)的内部设置有核磁共振腔(3),所述核磁共振腔(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5),所述躺板(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上侧内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8),所述限位弹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0),两个所述滑板(1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11),所述防护侧板(11)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板(12),所述防护侧板(11)和防护顶板(12)的内部均设置有真空腔(14),所述真空腔(14)的一侧设置有消音板(15),所述消音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消音板(15)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雯,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