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91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其底部设置有黏贴层,且其表面设置有用于导管贯穿的通孔;导引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正对所述通孔,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引导所述导管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的末端设置有夹持导管的锁环;固定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管经导引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固定部包括承重臂以及转动连接于承重臂两端用于夹持导管的夹持臂。本发明专利技术黏贴牢固,能够有效防止导管因拉扯而导致脱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因其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对生理干扰小等因素的存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麻醉、术后镇痛和疼痛治疗等领域。现在临床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套件在穿刺成功后直接使用医用贴膜将导管粘于皮肤表面用于固定。导管受到外界非正常拉扯时,常出现导管固定不牢固,导管脱出或者末端位移的现象,由此导致治疗效果消失,从而患者增加痛苦,医师不得已需要重新穿刺置管(患者费用增加)或更换治疗方式(加重工作量)。还有一部分医师采用皮下隧道的办法将导管固定于皮下,此种方法创伤较大,患者存在牵拉疼痛的症状,隧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危险,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者镇痛的患者这种办法还可能出现窦道的可能。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其底部设置有黏贴层,且其表面设置有用于导管贯穿的通孔;导引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正对所述通孔,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引导所述导管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的末端设置有夹持导管的锁环;固定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管经导引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固定部包括承重臂以及转动连接于承重臂两端的夹持臂,夹持臂的近端与承重臂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夹持臂的远端设置有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两个夹持臂远离承重臂的一端均倾斜的向二者的内侧靠近,使得两个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闭合形成夹持导管的夹持部本体。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的四个角设置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上密封覆盖有吸盘碗体。进一步地,导引部包括导引管以及设置于导引管顶部的锁环,所述锁环包括两个与导引管枢轴连接的旋转半圆环,两个旋转半圆环的内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半圆内环,半圆内环围成所述导引孔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导引管内填充有止血纱布。进一步地,两个旋转半圆环中,某一旋转半圆环远离枢轴的一端设置有销孔,另一旋转半圆环远离枢轴的一端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插入销孔内将两个旋转半圆环锁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三个固定部,两侧的固定部等高、且中间的固定部高于两侧的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承重臂为两根横梁和一根纵梁组成的工字形梁,两根横梁上均设置有铰链座,所述夹持臂为T形梁,且转动安装于铰链座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引部将导管引出,并利用导引孔末端的锁环将导管夹持,防止导管受外界拉扯而导致导管从创口处脱落,同时在固定盘配合设置固定部,通过打开夹持臂,将导管放入夹持部本体内,利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将夹持臂合拢抱紧导管,从而防止外界拉扯导致的导管移动,避免导管脱落,同时利用黏贴层将固定盘黏附在患者皮肤,避免导管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固定盘的侧视图;图3是固定部的侧视图;图4是承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导引部的正视图;图7是导引部的俯视图。图标:1-固定盘,2-导引部,201-导引管,202-旋转半圆环,203-半圆内环,204-端耳,205-弹簧销,206-止血纱布,3-固定部,301-轴座,302-承重臂,303-夹持臂,304-铰链座,305-夹持部,306-弹性复位件,4-透气孔,5-通孔,6-吸附孔,7-吸盘碗体,8-黏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1、导引部2和固定部3,所述固定盘1的底部设置有黏贴层8,所述黏贴层8用于将固定盘1黏附于患者皮肤,在固定盘1的四个角还辅助设置有吸附孔6,所述吸附孔6上一体成型有吸盘碗体7,通过按压吸盘碗体7,排除吸盘碗体7内的空气,利用大气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固定盘1在皮肤上的吸附力,固定盘1更不容易脱落。所述固定盘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4,以增强皮肤的透气通风,减少压疮的形成。所述导引部2和固定部3均竖直设置于固定盘1的上表面,在所述导引部2正对的固定盘1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导管贯穿的导管,同时所述导引部2包括导引管201以及设置于导引管201顶部的锁环,所述导引管201沿其轴线设置有导引孔,所述导引孔内填充有止血纱布206,所述止血纱布206能够吸收创口处的血液,在所述导引管201的顶端面设置有两根竖直的枢轴,所述锁环包括两个与所述枢轴转动连接的旋转半圆环202,两个旋转半圆环202的内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半圆内环203,半圆内环203围成所述导引孔的一部分,所述导管从固定盘1的通孔5处穿出,沿导引孔从半圆内环203之间穿出,两个旋转半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盘,其底部设置有黏贴层,且其表面设置有用于导管贯穿的通孔;/n导引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正对所述通孔,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引导所述导管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的末端设置有夹持导管的锁环;/n固定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管经导引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固定部包括承重臂以及转动连接于承重臂两端的夹持臂,夹持臂的近端与承重臂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夹持臂的远端设置有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两个夹持臂远离承重臂的一端均倾斜的向二者的内侧靠近,使得两个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闭合形成夹持导管的夹持部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盘,其底部设置有黏贴层,且其表面设置有用于导管贯穿的通孔;
导引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正对所述通孔,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引导所述导管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的末端设置有夹持导管的锁环;
固定部,其竖直设置于固定盘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管经导引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固定部包括承重臂以及转动连接于承重臂两端的夹持臂,夹持臂的近端与承重臂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夹持臂的远端设置有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两个夹持臂远离承重臂的一端均倾斜的向二者的内侧靠近,使得两个半圆柱管状的夹持部闭合形成夹持导管的夹持部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的四个角设置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上密封覆盖有吸盘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引部包括导引管以及设置于导引管顶部的锁环,所述锁环包括两个与导引管枢轴连接的旋转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坤李希娟杨雪萍陆艳萍邹姮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