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咽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8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咽茶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治疗咽痛、咽干、声音嘶哑等嗓音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物的用量难以控制,煎药步骤繁杂、煎药口感不适等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辨证加减玫瑰花、天竺黄等活血化瘀、清热豁痰定惊等药物代替临床常用的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物,辨证添加党参、炙黄芪等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明显抗疲劳效用等中药与传统利咽生津消肿药物配伍使用,具有补气、养阴、利咽功能,使用时热水泡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利咽茶活血化瘀、生津止咳,具有提升机体耐缺氧、应激能力及明显抗疲劳等效用,具有补气、养阴、利咽的功能,同时兼顾口感、适宜于大众人群日常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咽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咽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嗓音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在3%~9%之间,而职业用嗓人群的发病率更高。嗓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其中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功能性发声障碍、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水肿等。随着人们社会交流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嗓音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嗓音疾病机制研究发现发声任务开始时缓慢的氧摄取也是嗓音疲劳的一个特征,嗓音疲劳患者一般过度依赖局部(肌肉)厌氧能量资源(磷酸肌酸、糖原)进行无氧代谢来满足发声任务的要求,主要功能途径是糖酵解系统,糖酵解的代谢产物是乳酸。随后过量代谢产物积累(如乳酸、氢离子和钙离子),持续高效发声造成有氧代谢不足,易引起嗓音疲劳。过量无氧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神经肌肉效率低下也可能是嗓音疲劳的机制之一,正常发声时喉部血流量由于肌肉的收缩而降低,而嗓音疲劳者会显示出更明显的血供不足,相应地通过发声做功产生的代谢产物(乳酸、热量等)无法通过血流及时转移,进而加重了嗓音疲劳的症状。另一个嗓音疲劳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机械应力作用于声带黏膜,增加了声带的黏度,进而导致发声阈值压力增加。中医认为“盖病喉痹者,必兼咽隘痛”。气血痰浊瘀阻,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气血周行不畅,阻瘀气道和经脉。气血瘀滞,郁而化热,导致咽喉灼痛或嘶哑或咽喉处红肿热痛。故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合少量行气解郁之品。代表方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所立的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诸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恢复毛细胞及再生功能,改善血液的浓、黏、聚、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良性的异常组织增生,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从而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液的吸收,从而起到抗炎、镇痛作用。传统药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川芎1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桔梗10克,柴胡6克,大黄6克。每日1剂,水煎服用。后有医者辩证加减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物,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咽喉为发声的重要器官,中医认为咽属脾土,喉属肺金,二者皆为蕴热之乡,故咽喉诸征皆属于火。发声不仅需要气足,同时还要保持咽喉腔湿润,便于发声而不易伤气,所以防治上,选保阴生津、益气利咽之品。但是临床常用的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物,需在中医师和中药师的指导下来辨病用药,不能对症用药不仅会耽误病情,还会造成一定的药害事件。而且嗓音疾病具有广泛性,相应的易感人群往往因为工作性质不便煎药或不适于、不愿服用煎药。因此,需要一种活血化瘀、生津止咳,提升机体耐缺氧、应激能力及明显抗疲劳等效用,具有补气养阴利咽功能,同时兼顾口感、适宜于大众人群日常服用的利咽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咽茶,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一种利咽茶,包括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胖大海1-3份、枸杞子1-3份和生甘草1-3份。一种利咽茶,包括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胖大海1-3份、枸杞子1-3份、生甘草1-3份、竺黄1-3份、玫瑰花1-5份。一种利咽茶,包括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胖大海1-3份、枸杞子1-3份、生甘草1-3份、竺黄1-3份、玫瑰花1-5份、大枣1-60份、冰糖1-50份。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胖大海1-3份、枸杞子1-3份、生甘草1-3份、竺黄1-3份、玫瑰花1-5份、大枣1-60份、冰糖1-50份、檀香1-5份。进一步地,所述利咽茶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胖大海1-3份、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枸杞子1-3份、生甘草1-3份、天竺黄1-3份、玫瑰花1-3份、大枣2-4份、冰糖2-3份。进一步地,所述利咽茶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胖大海3份、南沙参3份、麦冬3份、金银花3份、炙黄芪3份、党参3份、枸杞子3份、生甘草3份、天竺黄3份、玫瑰花3份、大枣10份。进一步地,所述利咽茶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胖大海3份、南沙参3份、麦冬3份、金银花3份、炙黄芪3份、党参3份、枸杞子3份、生甘草3份、天竺黄3份、玫瑰花3份、大枣15份、檀香1份。一种上述利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各组分原材料分别粉碎,筛选,备用;S20:按配比称取原材料并使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S30:将搅拌均匀的原材料烘干,控制水分含量;S40: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杀菌,称重装袋,制成茶包;S50:使用时,将茶包用开水泡饮。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是使用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进行干燥,所述控制水分含量是通过控制烘干的时间和温度并配合水分检测仪或分析天平检测水分含量,从而进行控制水分含量。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配方辨证加减玫瑰花、天竺黄等活血化瘀、清热豁痰定惊等药物代替临床常用的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物,不会因为用量等原因加重病情或者产生药害事件。2.本专利技术配方辨证添加党参、炙黄芪等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明显抗疲劳效用等中药与传统利咽生津消肿药物配伍使用,具有补气、养阴、利咽功能。3.本专利技术利咽茶使用时只须热水泡饮,方便快捷,同时兼顾口感适宜,适于大众人群日常服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病例1:女,25岁,幼师,就诊原因:反复咽痛、声音嘶哑及说话疲劳感1年余,情况加重近2个月。喉镜检测见双侧声带慢性充血肿胀,闭合差。服用本专利技术利咽茶2周后,复查诉症状显著缓解,无其他不适。本病例方药成分及制作:将胖大海、南沙参、麦冬、金银花、炙黄芪、党参、枸杞子、生甘草、天竺黄、玫瑰花分别粉碎并过30-60目筛,每种原材料取一份混合并使用食物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原材料使用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干,通过控制烘干的时间和温度并配合水分检测仪或分析天平检测水分含量,烘干时间为0.5~2小时,烘干温度控制在35~84℃。将烘干后的原材料杀菌,称重装袋,放入大枣或者冰糖,制成茶包。使用时,将茶包用开水泡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


2.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组分以及胖大海1-3份、枸杞子1-3份和生甘草1-3份。


3.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分以及天竺黄1-3份、玫瑰花1-5份。


4.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组分以及大枣1-60份、冰糖1-50份。


5.一种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组分以及檀香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胖大海1-3份、南沙参1-3份、麦冬1-3份、金银花1-3份、炙黄芪1-3份、党参1-3份、枸杞子1-3份、生甘草1-3份、天竺黄1-3份、玫瑰花1-3份、大枣2-4份、冰糖2-3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咽茶,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旭锦徐明王佳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旸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