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857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其中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相互协同,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多种有益菌修复胃黏膜损伤,使胃肠道黏膜上层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病原体不能粘附肠壁,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牛结节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牛结节病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皮肤疙瘩病,是有一种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多流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地方的地方性疾病。在埃及和以斯列也出现过。本病已于2019年8月12日传入我国,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该病。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疾病与雨季有关。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为5%—45%,死亡率为1%—10%,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病牛消瘦,产奶量下降,以及皮张鞣制后发生结节处出现盂状凹陷或孔洞,使其利用价值降低,可造成极大经济损失。除黄牛·奶牛易感外,水牛、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等也可感染,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周。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的皮肤结节、肌肉、血液、内脏、唾液、鼻腔分泌物及精液中,病牛恢复后常带毒3周以上。目前我国尚无该病的相关疫苗上市,治疗的原则以抗病毒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消炎控制感染为主,辅以环境消毒和生物安全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通过多种中药原料药相互协同,与多种益生菌共同作用于病体,预防和治疗牛结节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所述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50份、葛根6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连翘30份、牛蒡子25份、野菊30份、桔梗25份、杏仁20份、枳壳20份、紫草20份、蝉衣10份、地丁30份、蒲公英30份。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份数分别取以下中药原料药: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连翘、牛蒡子、野菊、桔梗、杏仁、枳壳、紫草、蝉衣、地丁、蒲公英,并分别粉碎,之后加水进行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S2:分别选育米曲霉和黑曲霉,之后接种到S1中的中药混合物中进行第一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一次发酵物;S3:分别选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之后接种到S2得到的第一次发酵物中进行第二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二次发酵物;S4:分别选育培养丁酸梭菌和植物乳杆菌,之后接种到S3得到的第二次发酵物中进行厌氧发酵,最后得到厌氧发酵物;S5:将S4中的厌氧发酵物进行低温烘干,制成中药干粉,之后在经过低温冷制粒,制成中药粉。进一步优选,S1中加水混合的加水量为中药原料的35%~45%。进一步优选,所述米曲霉与黑曲霉的选育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转速为170~190rpm,培养时间为15~20小时;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选育培养的温度为25~30℃、转速为200~220rpm,培养时间为20~26小时;所述丁酸梭菌和所述植物乳杆菌的选育培养温度为35~40℃,培养时间为22~25小时。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次好氧发酵的温度为25~30℃、转速为80~100rpm,发酵时间为96~120小时;第二次好氧发酵的温度为35~40℃、转速为80~100rpm、发酵时间为48~72小时;厌氧发酵的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22~26小时。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份数分别取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连翘、牛蒡子、野菊、桔梗、杏仁、枳壳、紫草、蝉衣、地丁、蒲公英,并分别粉碎,之后进行萃取,得到中药萃取液;S2:分别选育米曲霉和黑曲霉,之后接种到S1中的中药萃取液中进行第一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一次发酵物;S3:分别选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之后接种到S2得到的第一次发酵物中进行第二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二次发酵物;S4:分别选育培养丁酸梭菌和植物乳杆菌,之后接种到S3得到的第二次发酵物中进行厌氧发酵,最后得到厌氧发酵物;S5:将S4中得到的厌氧发酵产物进行浓缩,得到液体中药。进一步优选,S1中萃取时间为1~2小时,萃取温度为75~85℃。进一步优选,所述米曲霉与黑曲霉的选育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转速为170~190rpm,培养时间为15~20小时;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选育培养的温度为25~30℃、转速为200~220rpm,培养时间为20~26小时;所述丁酸梭菌和所述植物乳杆菌的选育培养温度为35~40℃,培养时间为22~25小时。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次好氧发酵的温度为25~30℃、转速为80~100rpm,发酵时间为96~120小时;第二次好氧发酵的温度为35~40℃、转速为80~100rpm、发酵时间为48~72小时;厌氧发酵的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22~26小时。有益效果: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及制备方法,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相互协同,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吞噬、灭活、弱化病原体,同时又通过多种有益菌对肠道内各种毒素进行清理,修复胃黏膜损伤,使胃肠道黏膜上层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病原体不能粘附肠壁,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牛结节病。本方主治疹毒外达受遏,疹发不出或疹出不畅,麻毒、外邪犯肺,邪正相争,清肃失调,风邪疹毒上攻头面,热灼津伤之症。治当辛凉解肌,透疹解毒。方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胃经,解肌透疹,清热解毒为君药。葛根味辛甘性凉,入胃经,解肌透疹,生津除热为臣药。二药相配,轻扬升散,通行肌表内外,对疹毒欲透未透,病势向外者,能因势利导,故为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方中芍药当用赤芍,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药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申请中中药粉的制作工艺;图2是本专利技术申请中中药液体制作工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是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34份、葛根5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连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其特征在于: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所述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其特征在于:将多种微生物与中药原料发酵所得,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34~55份、葛根55~65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连翘25~35份、牛蒡子20~30份、野菊25~35份、桔梗20~30份、杏仁15~25份、枳壳15~25份、紫草15~25份、蝉衣5~15份、地丁25~35份、蒲公英25~35份;所述多种微生物包括:米曲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升麻50份、葛根6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连翘30份、牛蒡子25份、野菊30份、桔梗25份、杏仁20份、枳壳20份、紫草20份、蝉衣10份、地丁30份、蒲公英30份。


3.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分别取以下中药原料药: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连翘、牛蒡子、野菊、桔梗、杏仁、枳壳、紫草、蝉衣、地丁、蒲公英,并分别粉碎,之后加水进行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S2:分别选育米曲霉和黑曲霉,之后接种到S1中的中药混合物中进行第一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一次发酵物;
S3:分别选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之后接种到S2得到的第一次发酵物中进行第二次好氧发酵,得到第二次发酵物;
S4:分别选育培养丁酸梭菌和植物乳杆菌,之后接种到S3得到的第二次发酵物中进行厌氧发酵,最后得到厌氧发酵物;
S5:将S4中的厌氧发酵物进行低温烘干,制成中药干粉,之后在经过低温冷制粒,制成中药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加水混合的加水量为中药原料的35%~45%。


5.根据权利要求3一种具有预防、治疗牛结节病的发酵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曲霉与黑曲霉的选育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转速为170~190rpm,培养时间为15~20小时;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选育培养的温度为25~30℃,转速为200~220rpm,培养时间为20~26小时;所述丁酸梭菌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李华伟陈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