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64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肌苷酸(IMP)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属于水产品加工贮藏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鱼预处理;鱼块预处理;非冻贮藏。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可使鱼肉中内源性IMP降解酶,包括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的活性大幅度降低,从而使鱼肉的鲜味物质IMP能够在贮藏销售过程中不降解,且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贮藏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应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可为风味水产品稳定化贮藏方法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鱼肉非冻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肌苷酸(IMP)的稳定性的新鲜鱼肉预处理方法,属于水产品加工贮藏

技术介绍
水产品是我国人民获取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鲜度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肌苷酸(IMP)是鱼肉中最重要的鲜味物质之一,捕捞后,随着ATP的降解,鱼肉中的IMP含量会在大约24-48h达到高峰,然后随着贮藏的时间的延长快速降解。随着IMP的降解,鱼肉鲜度大幅度下降,甚至无法食用;这是因为IMP降解产物具有苦味,并且能够被腐败微生物利用,加快腐败速度。导致IMP降解的主要降解酶包括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因此进行有效的灭酶预处理,是稳定鱼肉中的IMP水平的关键。鲟鱼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除了含有高蛋白外,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及出口的鲟鱼肉主要来源于鲟鱼籽酱加工企业,采完鱼籽的鲟鱼体型很大,需要切割成小块进入市场进行贮藏、物流和销售。虽然冷冻贮藏能够最大限度延长鱼肉货架期,但鱼肉含水量较高,冷冻后随着冰晶的形成以及对鱼肉组织结构的破坏,造成鱼肉的化冻后大量风味物质流失,且对鱼肉质地口感影响很大,而现有的水产品加工贮藏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新鲜鱼肉经预处理后,采用非冻贮藏(4℃冷藏和-1℃冰温贮藏)一定时间后品质的变化,考察预处理对鱼肉中肌苷酸(IMP)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更利于维持鱼肉中IMP水平稳定的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原料鱼预处理:新鲜原料鱼去内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垂直于鱼骨纵轴,切鱼段,再切割成约20×10×5cm的鱼块,进行真空包装,获得真空包装的鱼块;S2、鱼块预处理:取步骤S1所述真空包装的鱼块,经50~80℃热水浴处理1~2h后在冰水中浸泡使中心温度降低至0~4℃;S3、非冻贮藏: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鱼块,于-1~4℃条件下进行非冻贮藏。优选的是,步骤S1中所述原料鱼指的是未加工的鱼,包括鲟鱼。优选的是,步骤S2中所述热水浴的温度是65℃,所述热水浴的时间是2h。优选的是,步骤S2中所述鱼块的尺寸是20×10×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原理是通过灭活IMP降解酶(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以及酸性磷酸酶),使之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而控制非冻贮藏过程中鱼肉IMP水平保持稳定,有效提高了鱼肉鲜度品质。未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鱼肉中的IMP经30天后几乎完全降解,导致其食用价值大幅度降低;与未经预处理的鱼肉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预处理后鱼肉中的IMP水平在非冻贮藏过程中一直维持在最初IMP水平的85%以上,在4℃冷藏环境中达到85.8-95.6%;-1℃冰温贮藏环境中可达87.6-93.1%。因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对鱼肉中IMP含量的稳定是非常有效的。本专利技术研究了鱼肉预处理后使用的非冻贮藏手段,保持鱼肉中的IMP含量的稳定性,极大地延长了新鲜鱼肉的保存时间,同时提升了鱼肉的保藏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应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可为风味水产品稳定化贮藏方法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6的鱼肉经不同条件预处理后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以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测定结果;图2是实施例1~6的鱼肉经不同条件预处理后IMP含量的测定结果;图3是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的鱼肉在4℃冷藏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测定结果;图4是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的鱼肉在4℃冷藏过程中5'-核苷酸酶的活性测定结果;图5是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的鱼肉在4℃冷藏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测定结果;图6是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1的鱼肉在4℃冷藏过程中IMP含量的测定结果;图7是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2的鱼肉在-1℃贮藏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果;图8是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2的鱼肉在-1℃贮藏过程中5'-核苷酸酶的测定结果;图9是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2的鱼肉在-1℃贮藏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测定结果;图10是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2的鱼肉在-1℃贮藏过程中IMP含量的测定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鱼预处理:原料鱼去内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切成鱼块,进行真空包装;S2、鱼块预处理:取步骤S1真空包装的鱼块,经热水浴处理后在冰水中浸泡降温;S3、非冻贮藏: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鱼块,进行非冻贮藏。实施例1一种稳定肌苷酸(IMP)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原料预处理:新鲜鲟鱼经去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取鱼肉切块,切割成约20×10×5cm的鱼块,进行真空包装。S2、鱼肉预处理:取真空包装的鱼块,于50℃条件下水浴1h;之后于冰水中浸泡使鱼块中心温度降低至1℃。测定鱼肉中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IMP含量的变化。实施例2一种稳定肌苷酸(IMP)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原料预处理:新鲜鲟鱼经去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取鱼肉切块,切割成约20×10×5cm的鱼块,进行真空包装。S2、鱼肉预处理:取真空包装的鱼块,于50℃条件下水浴2h;之后于冰水中浸泡,使鱼块中心温度降低至2℃。测定鱼肉中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IMP含量的变化。实施例3一种稳定肌苷酸(IMP)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原料预处理:新鲜鲟鱼经去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取鱼肉切块,切割成约20×10×5cm的鱼块,进行真空包装。S2、鱼肉预处理:取真空包装的鱼块,于65℃条件下水浴1h;之后于冰水中浸泡,使鱼块中心温度降低至3℃。测定鱼肉中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IMP含量的变化。实施例4一种稳定肌苷酸(IMP)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原料预处理:新鲜鲟鱼经去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取鱼肉切块,切割成约20×10×5cm的鱼块,进行真空包装。S2、鱼肉预处理:取真空包装的鱼块,于65℃条件下水浴2h;之后于冰水中浸泡,使鱼块中心温度降低至4℃。测定鱼肉中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原料鱼预处理:原料鱼去内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切成鱼块,进行真空包装,获得真空包装的鱼块;/nS2、鱼块预处理:取步骤S1所述真空包装的鱼块,经50~80℃热水浴处理1~2h后在冰水中浸泡使中心温度降低至0~4℃;/nS3、非冻贮藏: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鱼块,于-1~4℃条件下进行非冻贮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肌苷酸的鱼肉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鱼预处理:原料鱼去内脏、去头、去皮、去血渍及体表粘液,用冰水冲洗,沥干水分,切成鱼块,进行真空包装,获得真空包装的鱼块;
S2、鱼块预处理:取步骤S1所述真空包装的鱼块,经50~80℃热水浴处理1~2h后在冰水中浸泡使中心温度降低至0~4℃;
S3、非冻贮藏: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鱼块,于-1~4℃条件下进行非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黎明耿铭阳林旭东白帆薛鹏王震宇吴超杜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