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及培养槽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63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及培养槽,经培养板与箱体结构设计,实现培养板上安装培养槽进行铁皮石斛苗培养,在幼苗移栽时,能够快速并完整将所有铁皮石斛苗从箱体内取出,实现快速从培养基中取出铁皮石斛苗的目的,再经培养槽结构设计,实现将固定带的拉起端拉起,使得固定带从所述平台上的凹槽内脱离出来,脱离所述插柱,提高了铁皮石斛苗取出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及培养槽
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尤其是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及培养槽。
技术介绍
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入药。目前,铁皮石斛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种植和栽培,在自然环境下,铁皮石斛栽培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且春季栽培优于秋季栽培。为了提高铁皮石斛栽培产量,将铁皮石斛大棚栽培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其满足了冬季栽培铁皮石斛的要求,但是其栽培产量并不高。因此,无土栽培铁皮石斛得到了研究,并且实现了铁皮石斛产量提高,同时无土栽培避免了翻土等操作步骤,节省了栽培劳动强度。可是,目前对于无土栽培铁皮石斛过程中,其通常采用漂浮栽培,漂浮采用塑料板,在塑料板上开若干槽作为培养槽,直接将铁皮石斛幼苗种植在培养槽内,这种栽培方法使得在幼苗移栽过程中,需要逐个将幼苗拔出,分别清洗掉根部残渣,致使铁皮石斛幼苗移栽时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移栽幼苗效率低下。基于此,公司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铁皮石斛幼苗培养装置,以解决传统漂浮式培养装置在移栽幼苗时拉伤、拉断幼苗根部缺陷和逐个移栽、清洗所消耗的人力和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开展了装置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520780969.5的铁皮石斛幼苗栽培装置所公开的相关内容,该装置在经公司操作人员后期实际操作时,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苗移栽时候的清洗人力,以及能够避免对幼苗拔出时候拉伤、拉断幼苗的缺陷,但是其清洗效率依然较低,且在进行铁皮石斛苗移栽时,依然需要将铁皮石斛苗从栽培槽内拔出或者拉出来,虽然该操作已经将铁皮石斛苗根部的残渣等清洗掉了,使得拔出或者拉出来时,铁皮石斛根部与培养槽内的连接稳定性减弱,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拉伤、拉断铁皮石斛根或茎的缺陷,但是也无法使得操作人员直接从铁皮石斛苗根部拿取,依然容易导致部分铁皮石斛苗被拉伤,甚至拉断,进而影响铁皮石斛苗移栽的成活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及培养槽。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和能够盖合在所述箱体上的培养板,所述培养板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包括槽体和槽底,所述槽体由四块圆弧板组成,呈喇叭形;所述槽底设有金属网,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槽底之间设有合页,所述圆弧板能够以所述合页自由翻转;在所述圆弧板顶部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插柱,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插孔能够与所述插柱相匹配插接;所述固定带上设有拉起端。为了能够提高对栽培槽槽体形成的效率和将槽体分割开便于取出铁皮石斛苗的效率,优选,所述的固定带在设置所述拉起端位置处断开,且在所述拉起端上设有第二粘接部,在与所述拉起端相对的所述固定带一端上设有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能够相匹配连接。为了能够提高培养槽在培养板上安装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圆孔内边缘设有台阶,所述平台形成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台阶相互匹配。为了便于将培养板抬起或者放入到箱体上,优选,所述的培养板任意相对两侧设有把手。为了防止培养板与箱体相互移动,优选,所述的培养板下表面边缘设有卡柱,所述箱体顶部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能够相互配合卡紧。本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槽,包括槽体和槽底,所述槽体由四块圆弧板组成,呈喇叭形;所述槽底设有金属网,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槽底之间设有合页,所述圆弧板能够以所述合页自由翻转;在所述圆弧板顶部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插柱,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插孔能够与所述插柱相匹配插接;所述固定带上设有拉起端。优选,所述槽体深度为2-5cm,能够更加适宜铁皮石斛苗生长。优选,所述平台径向宽度为0.5-1cm。避免平台过宽,影响培养板上的圆孔形成的密度,提高铁皮石斛苗培养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经培养板与箱体设计,使得培养板盖合在箱体上,在箱体内注入培养基,在培养板上设圆孔,圆孔内设培养槽,实现了批量化培养铁皮石斛苗目的,而且能够对铁皮石斛苗批量移动到所需要移栽的基地;同时,利用培养槽设在培养板圆孔内,实现培养槽与培养板之间能够相互脱离,便于对铁皮石斛苗的取放,尤其是经培养槽结构设计,实现了培养槽敞开取苗,便于操作人员直接从铁皮石斛根部取苗,避免将铁皮石斛苗从培养槽内拉出的现象,防止了对铁皮石斛苗拉伤、拉断的缺陷,而且还实现了培养槽能够回收再次利用培养铁皮石斛苗,降低铁皮石斛苗培养成本,也降低了铁皮石斛苗移栽成本,提高了移栽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培养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培养槽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固定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培养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1-培养板2-箱体3-把手4-栽培槽5-金属网6-凸缘7-台阶8-卡槽9-卡柱10-合页4.1-平台4.2-插柱4.3-固定带4.4-边缘线4.31-插孔4.32-拉起端4.33-第一粘接部4.34-第二粘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如图1-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2和能够盖合在所述箱体2上的培养板1,所述培养板1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培养槽4,所述培养槽4包括槽体和槽底,所述槽体由四块圆弧板组成,呈喇叭形;所述槽底设有金属网5,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槽底之间设有合页10,所述圆弧板能够以所述合页10自由翻转;在所述圆弧板顶部设有平台4.1,所述平台4.1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插柱4.2,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带4.3,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若干插孔4.31,所述插孔4.31能够与所述插柱4.2相匹配插接;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拉起端4.32。安装方法:在合页10的作用下,将四块圆弧板拉起来围合成喇叭形的槽体,相邻圆弧板之间形成边缘线4.4,将固定带4.3按压在所述平台4.1上的凹槽内,且使得固定带4.3上的插孔4.31与所述插柱4.2相互配合插接在一起,使得固定带4.3将四块圆弧板固定形成培养槽4;在箱体2内注入铁皮石斛培养基,将培养板1盖合在所述箱体2上,将铁皮石斛瓶苗移入培养槽4内,将培养槽4安装到培养板1的圆孔内,即可。培养完成后:培养板1抬起,然后再放下,使得培养槽4间隙进入到培养基中,使得培养基对培养槽4内的铁皮石斛苗根部冲洗,实现对铁皮石斛苗根部清洗目的,待清洗完成之后,将培养板1抬起不放下,使得培养槽4悬空在培养基上方,实现培养槽4内铁皮石斛苗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和能够盖合在所述箱体(2)上的培养板(1),所述培养板(1)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培养槽(4),所述培养槽(4)包括槽体和槽底,所述槽体由四块圆弧板组成,呈喇叭形;所述槽底设有金属网(5),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槽底之间设有合页(10),所述圆弧板能够以所述合页(10)自由翻转;在所述圆弧板顶部设有平台(4.1),所述平台(4.1)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插柱(4.2),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带(4.3),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若干插孔(4.31),所述插孔(4.31)能够与所述插柱(4.2)相匹配插接;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拉起端(4.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和能够盖合在所述箱体(2)上的培养板(1),所述培养板(1)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培养槽(4),所述培养槽(4)包括槽体和槽底,所述槽体由四块圆弧板组成,呈喇叭形;所述槽底设有金属网(5),所述圆弧板与所述槽底之间设有合页(10),所述圆弧板能够以所述合页(10)自由翻转;在所述圆弧板顶部设有平台(4.1),所述平台(4.1)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插柱(4.2),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带(4.3),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若干插孔(4.31),所述插孔(4.31)能够与所述插柱(4.2)相匹配插接;所述固定带(4.3)上设有拉起端(4.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4.3)在设置所述拉起端(4.32)位置处断开,且在所述拉起端(4.32)上设有第二粘接部(4.34),在与所述拉起端(4.32)相对的所述固定带(4.3)一端上设有第一粘接部(4.33),所述第一粘接部(4.33)与所述第二粘接部(4.34)能够相匹配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铁皮石斛瓶苗移栽伤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孔内边缘设有台阶(7),所述平台(4.1)形成凸缘(6),所述凸缘(6)与所述台阶(7)相互匹配。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华冯新建何秀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