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60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拖网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浮块、主网囊、鱼网囊、格栅板、半圆管、导向机构、逃生机构和分离机构,浮块上设有分离管,主网囊固连在分离管的一端,鱼网囊固连在分离管的另一端,格栅板竖直固设在分离管内,格栅板与分离管的上侧壁和左右侧壁相连,格栅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孔,半圆管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分离管的左右侧壁上,半圆管的上侧边通过平直板与格栅板的下侧边固连,半圆管的下侧边与分离管的下侧壁固连,导向机构能够将进入到分离管内的海龟导向至半圆管内,逃生机构能够使进入半圆管内的海龟逃出分离管,分离机构能够将分离管内的鱼虾分离开。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捕捞的海龟逃出拖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拖网设备
,涉及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均将所有海龟确定为濒危物种,严禁国际贸易并加以保护。威胁海龟生存的主要5种因素是渔业捕捞、直接捕食、沿海沙滩开发、环境污染与疾病和全球变暖等,其中拖网捕捞时,会将鱼虾和海龟连一起捕捞进拖网内,而海龟是肺呼吸的生物,当海龟长时间被困在拖网中,会因为无法回到海面呼吸最终被淹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捕捞的海龟逃出拖网,简单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包括:浮块,所述浮块的下侧面通过第二拉绳吊设有分离管;主网囊,所述主网囊呈前大后小的锥形,所述主网囊的后端固连在分离管的前端;鱼网囊,所述鱼网囊的开口固连在分离管的后端;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竖直固设在分离管内,所述格栅板与分离管的上侧壁和左右侧壁相连,所述格栅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孔;半圆管,所述半圆管的两端分别水平固设在分离管的左右侧壁上,所述半圆管的上侧边水平固设有平直板,所述平直板与格栅板的下侧边固连,所述半圆管的下侧边与分离管的下侧壁固连,所述半圆管的弧形开口朝向主网囊一侧;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分离管内,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将进入到分离管内的海龟导向至半圆管内;逃生机构,所述逃生机构设置在分离管的左右两侧,所述逃生机构能够使进入半圆管内的海龟逃出分离管;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位于格栅板后侧的分离管内,所述分离机构能够将分离管内的鱼虾分离开。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水平转动设置在分离管的左右侧壁上;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设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板的前侧边固设有配重块,初始状态,所述配重块接触分离管的下侧壁,所述转动板的后侧边接触格栅板的下侧边。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转动板的下侧面和分离管的下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转动轴的前侧。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逃生机构包括两个逃生结构,两个所述逃生结构分别设置在分离管的左右侧壁上,所述逃生结构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分离管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一通孔与半圆管同轴;逃生管,所述逃生管的一端固连在第一通孔上,另一端向鱼网囊一侧弯曲延伸且端部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管和浮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绳。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逃生管的中部向上弯曲形成拱起段,所述浮块的上侧面设有透气管,所述拱起段通过连通结构与浮块上的透气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结构能够使拱起段与外界相连通。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连通结构包括: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开设在拱起段的顶部;软管,所述浮块上贯穿上下侧面开设有穿孔,所述软管的一端与穿孔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透气孔相连。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分离管的上侧壁上;虾网囊,所述虾网囊的开口固连在第二通孔上;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设置在格栅板后方的分离管内,所述分离结构能够将分离管内的鱼虾分离开,进入到相对应的鱼网囊和虾网囊内。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分离结构包括:若干个固定轴,若干个所述固定轴水平固连在分离管的左右侧壁上,若干个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处于同一倾斜平面内,所述固定轴上沿周向设有毛刷,靠近分离管上侧壁的固定轴位于第二通孔的后侧;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水平固设在第二通孔内,所述过滤网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过滤孔。在上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中,所述虾网囊的尾端通过第三拉绳与浮块固连。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渔船拖动主网囊和浮块向前移动,鱼虾和海龟通过主网囊进入到分离管内;S2、鱼虾通过格栅板上的第一过滤孔进入到分离管的后端,然后通过分离机构将分离管内的鱼虾分开,使鱼进入到鱼网囊内;S3、通过导向机构将进入分离管内的海龟导向至半圆管内,然后海龟通过逃生机构逃出分离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渔船拖动主网囊和浮块向前移动,鱼虾通过主网囊进入到分离管内,同时还有一些海龟也会进入,鱼虾可以直接穿过格栅板上的第一过滤孔进入到分离管的后端,通过分离机构可以将鱼虾分离开来,使鱼进入到鱼网囊内,实现鱼虾分离,操作简单;同时,进入分离管内的海龟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进入半圆管内,然后通过逃生机构快速逃出分离管,避免海龟被困在分离管内,无法呼吸导致死亡,起到保护海龟的作用;2、初始状态,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转动板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由于海龟的重力较大,会沿着分离管的下侧壁爬行,当海龟爬行至转动板的后侧边时,转动板的后侧边重量大于配重块一侧的重量,使转动板顺时针转动,海龟滑落至半圆管内,转动板失去海龟的重力作用后,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重新逆时针转动至初始位置,避免鱼虾进入到半圆管内,结构简单;3、由于分离管向前移动,水流冲击转动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转动板保持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避免水流使转动板不断发生转动,影响海龟进入半圆管;此外,由于海龟的重量较大,不影响转动板顺时针转动,此时复位弹簧被拉伸,当海龟滑落至半圆管内,复位弹簧使转动板快速逆时针转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将海龟限制在转动板和半圆管之间的空间内,避免海龟回到分离管内;4、当海龟进入到半圆管内,转动板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至初始状态,将海龟限制在半圆管内,海龟会穿过第一通孔进入到逃生管内,然后沿着逃生管从逃生口逃出,避免海龟被困在分离管内窒息而死;此外,由于逃生管的逃生口朝向鱼网囊的一侧,当主网囊前进时,水流不会冲击逃生口,影响海龟逃生;5、由于逃生管中部的拱起段与外界相连通,保证空气流通,当海龟爬行至拱起段后可以呼吸,提高逃生效率;此外,当部分鱼虾也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逃生管内,由于拱起段的存在,使鱼虾不能穿过,只能回到分离管内,提高捕捞产量;6、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透气管内,然后依次通过穿孔、软管和透气孔进入到逃生管内的拱起段上,使拱起段和外界保持空气连通,保证海龟爬行至拱起段后能够正常呼吸,提高逃生效率;7、当鱼虾进入到格栅板后方后,在分离结构的作用下,将鱼和虾分离开,鱼进入到鱼网囊内,虾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虾网囊内,实现鱼虾分离,免去了后续筛选的麻烦,省时省力;8、当虾触碰到固定轴上的毛刷时,受惊会向上弹跳,然后通过过滤网板上的第二过滤孔进入到虾网囊内,由于鱼的体型较大,不能穿过第二过滤孔,鱼受到惊吓会下潜四处钻洞,快速穿过毛刷进入到鱼网囊内,实现鱼虾分离,操作简单;9、由于虾网囊的尾端通过第三拉绳固连在浮块上,使虾网囊始终倾斜向上,与鱼网囊分离,不会缠绕在一起,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块(5),所述浮块(5)的下侧面通过第二拉绳(55)吊设有分离管(1);/n主网囊(2),所述主网囊(2)呈前大后小的锥形,所述主网囊(2)的后端固连在分离管(1)的前端;/n鱼网囊(3),所述鱼网囊(3)的开口固连在分离管(1)的后端;/n格栅板(11),所述格栅板(11)竖直固设在分离管(1)内,所述格栅板(11)与分离管(1)的上侧壁和左右侧壁相连,所述格栅板(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孔(111);/n半圆管(12),所述半圆管(12)的两端分别水平固设在分离管(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半圆管(12)的上侧边水平固设有平直板(121),所述平直板(121)与格栅板(11)的下侧边固连,所述半圆管(12)的下侧边与分离管(12)的下侧壁固连,所述半圆管(12)的弧形开口朝向主网囊(2)一侧;/n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分离管(1)内,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将进入到分离管(1)内的海龟导向至半圆管(12)内;/n逃生机构,所述逃生机构设置在分离管(1)的左右两侧,所述逃生机构能够使进入半圆管(12)内的海龟逃出分离管(1);/n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位于格栅板(11)后侧的分离管(1)内,所述分离机构能够将分离管(1)内的鱼虾分离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块(5),所述浮块(5)的下侧面通过第二拉绳(55)吊设有分离管(1);
主网囊(2),所述主网囊(2)呈前大后小的锥形,所述主网囊(2)的后端固连在分离管(1)的前端;
鱼网囊(3),所述鱼网囊(3)的开口固连在分离管(1)的后端;
格栅板(11),所述格栅板(11)竖直固设在分离管(1)内,所述格栅板(11)与分离管(1)的上侧壁和左右侧壁相连,所述格栅板(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孔(111);
半圆管(12),所述半圆管(12)的两端分别水平固设在分离管(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半圆管(12)的上侧边水平固设有平直板(121),所述平直板(121)与格栅板(11)的下侧边固连,所述半圆管(12)的下侧边与分离管(12)的下侧壁固连,所述半圆管(12)的弧形开口朝向主网囊(2)一侧;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分离管(1)内,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将进入到分离管(1)内的海龟导向至半圆管(12)内;
逃生机构,所述逃生机构设置在分离管(1)的左右两侧,所述逃生机构能够使进入半圆管(12)内的海龟逃出分离管(1);
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位于格栅板(11)后侧的分离管(1)内,所述分离机构能够将分离管(1)内的鱼虾分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水平转动设置在分离管(1)的左右侧壁上;
转动板(131),所述转动板(131)固设在转动轴(13)上,所述转动板(131)的前侧边固设有配重块(132),初始状态,所述配重块(132)接触分离管(1)的下侧壁,所述转动板(131)的后侧边接触格栅板(11)的下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31)的下侧面和分离管(1)的下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33),所述复位弹簧(133)位于转动轴(13)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拖网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机构包括两个逃生结构,两个所述逃生结构分别设置在分离管(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逃生结构包括:
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通孔(14)开设在分离管(1)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一通孔(14)与半圆管(12)同轴;
逃生管(6),所述逃生管(1)的一端固连在第一通孔(14)上,另一端向鱼网囊(3)一侧弯曲延伸且端部设有逃生口(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家志石桂华宋伟华赵健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