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58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该漂浮荡体由多个单个养殖单元体连接组成并在水域内组合成扩展状结构或合围状绕结构再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岸边,养殖单元体由上固定体、漂浮体、设底部连接体、养殖基盛放体结构、设在上固定体与底部连接体前、后之间均布的栅栏体结构、各设置在底部连接体左、右端的端部过滤网结构以及设在上固定体左、右端的插件连接槽,上固定体中设有2个种植区域,2个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过水空腔间隔,所述的2个种植区域中垂直下方设有对应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两两插件连接槽中设有单元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养殖层次分明、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整体重量轻便以便布置、水体净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
本技术涉及本技术涉及水域植物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
技术介绍
挺水植物(emergedplant):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其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等。目前还有没有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的养殖结构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水体中使用的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共生养殖装置,且具备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共生养殖,布设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设点布置灵活等优点的生养殖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其特征在于:该漂浮荡体由多个单个养殖单元体连接组成并在水域内组合成扩展状结构或合围状绕结构再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岸边,所述的养殖单元体由上固定体、设置在上固定体外部的漂浮体、设在上固定体下部的底部连接体、设置在底部连接体上面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设在上固定体与底部连接体前、后之间均布的栅栏体结构、各设置在底部连接体左、右端的端部过滤网结构以及设在上固定体左、右端的插件连接槽,所述的上固定体中设有2个种植区域,2个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过水空腔间隔,所述的2个种植区域中垂直下方设有对应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两两插件连接槽中设有单元连接装置。>所述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包括设在底部连接体上面的养殖体外护框、设在养殖体外护框中的锥形养殖基槽、锥形养殖基槽底部中的设有隔层网格体以及设置在锥形养殖基槽底部外侧的连接底套。所述的栅栏体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固定体上的上插件槽、连接底部连接体上的下插件槽以及设置在上插件槽与下插件槽之间的PVC档杆。所述的底部连接体的下部设有连接固定锚的锚体连接座。为了防止水生物附生,所述的PVC档杆上垂向设置多个防生刺。所述的单元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插件连接槽中的插接套、设置在插接套中的套接螺杆、插接套上端设有豁口、套接螺杆的外侧端设有锁钩或锁环。本技术的优点为:养殖层次分明、结构简单、搭建方便、整体重量轻便以便布置、水体净化效果好等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养殖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锥形养殖基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PVC档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申请文本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其特征在于:该漂浮荡体由多个单个养殖单元体连接组成并在水域内组合成扩展状结构或合围状绕结构再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岸边,所述的养殖单元体由上固定体1、设置在上固定体1外部的漂浮体2、设在上固定体1下部的底部连接体3、设置在底部连接体3上面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设在上固定体1与底部连接体3前、后之间均布的栅栏体结构、各设置在底部连接体左、右端的端部过滤网14以及设在上固定体1左、右端的插件连接槽15,所述的上固定体中设有2个种植区域4,2个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过水空腔间隔5,所述的2个种植区域中垂直下方设有对应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两两插件连接槽中设有单元连接装置。所述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包括设在底部连接体3上面的养殖体外护框6、设在养殖体外护框6中的锥形养殖基槽7、锥形养殖基槽7底部中的设有隔层网格体8以及设置在锥形养殖基槽底部外侧的连接底套。所述的栅栏体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固定体1上的上插件槽9、连接底部连接体3上的下插件槽10以及设置在上插件槽与下插件槽之间的PVC档杆11。所述的底部连接体3下部的设有连接固定锚的锚体连接座12。为了防止水生物附生,所述的PVC档杆11上垂向设置多个防生刺13。所述的单元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插件连接槽15中的插接套16、设置在插接套16中的套接螺杆17、插接套16上端设有豁口18、套接螺杆17的外侧端设有锁钩19或锁环20。图7所示,为了实现漂浮荡体组成圆环形,设置了弧形连接套21,弧形连接套21内设一端为锁钩19一端为锁环20与两两漂浮荡体连接。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其特征在于:该漂浮荡体由多个单个养殖单元体连接组成并在水域内组合成扩展状结构或合围状绕结构再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岸边,所述的养殖单元体由上固定体、设置在上固定体外部的漂浮体、设在上固定体下部的底部连接体、设置在底部连接体上面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设在上固定体与底部连接体前、后之间均布的栅栏体结构、各设置在底部连接体左、右端的端部过滤网结构以及设在上固定体左、右端的插件连接槽,所述的上固定体中设有2 个种植区域,2 个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过水空腔间隔,所述的2 个种植区域中垂直下方设有对应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两两插件连接槽中设有单元连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其特征在于:该漂浮荡体由多个单个养殖单元体连接组成并在水域内组合成扩展状结构或合围状绕结构再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岸边,所述的养殖单元体由上固定体、设置在上固定体外部的漂浮体、设在上固定体下部的底部连接体、设置在底部连接体上面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设在上固定体与底部连接体前、后之间均布的栅栏体结构、各设置在底部连接体左、右端的端部过滤网结构以及设在上固定体左、右端的插件连接槽,所述的上固定体中设有2个种植区域,2个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过水空腔间隔,所述的2个种植区域中垂直下方设有对应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两两插件连接槽中设有单元连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根据水域环境的景观挺水植物养殖漂浮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基盛放体结构包括设在底部连接体上面的养殖体外护框、设在养殖体外护框中的锥形养殖基槽、锥形养殖基槽底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锡文裴宝平徐迎春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