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18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具体涉及电机转子领域,包括转子轴体,转子轴体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电机连接端盖,电机连接端盖的一侧连接有散热端盖,电机连接端盖的一侧开设有制冷液腔,转子轴体和电机连接端盖的内侧卡接有轴承座,转子轴体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液腔,电机连接端盖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进液涡轮,散热端盖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上述方案,转子轴体表面套接进液涡轮进行同步转动,利用进液涡轮在制冷液腔内部的转动将油液泵送进入转子轴体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液流的流动换热实现转子轴体的快速降温,降温效率高,且循环液流式降温可有效实现该转子散热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杂尘对电机运转的影响,提高该转子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转子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具体为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室内环境通风不好,传统电机使用在室内会温升过高,电机的温升是电机设计中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评价电机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所以电机的散热一直是电机设计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只有改变外界温度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从电机内部结构改进,来达到散热的效果,还属于空白,现有的电机的制动轮为一个实心整体,之所以造成电机的升温除了外界因素外,电机本身所产生的热量无法排除阻挡了电机内部空气的流通,使电机温升过高。现有的电机转子散热主要通过在其端部安装扇叶的方式利用转子的自转运动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从而加快气流流动进行散热,但该种散热方式智能简单作用于转子表面无法对转子进行快速散热,散热效率低下,另外,转子带动扇叶转动过程中需消耗大部分动能,导致机械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所述转子轴体表面套接进液涡轮进行同步转动,利用进液涡轮在制冷液腔内部的转动将油液泵送进入转子轴体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液流的流动换热实现转子轴体的快速降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轴体,所述转子轴体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电机连接端盖,所述电机连接端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端盖,所述电机连接端盖的一侧开设有制冷液腔,所述转子轴体和电机连接端盖的内侧卡接有轴承座,所述转子轴体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液腔,所述电机连接端盖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进液涡轮,所述散热端盖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端盖的内侧开设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的底端开设有回液流道,所述出液腔的另一端与制冷液腔的内侧相连通,所述散热端盖的一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进液涡轮包括转盘、涡扇叶片和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安装于转盘的一侧,所述涡扇叶片的侧面与转盘和套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转子轴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进液管口,所述进液管口的端部与换热液腔的内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转子轴体的内部开设有循环流道,所述转子轴体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循环流道的端部与换热液腔的内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液口呈罩型结构,所述出液口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出液口的与循环流道的端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制冷液腔的内部加注有冷却液,所述进液涡轮位于制冷液腔的内部,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于转子轴体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转子轴体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动密封件,所述动密封件分别嵌入安装于制冷液腔和散热端盖的内壁,所述动密封件为聚四氯乙烯材质构件。优选地,所述涡扇叶片呈弧型结构,所述涡扇叶片的数量未若干启程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套环的周侧,所述转盘、涡扇叶片和套环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进液管口与涡扇叶片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进液管口位于相邻所述涡扇叶片的之间,所述进液管口与套环表面通孔相连通。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体表面套接进液涡轮进行同步转动,利用进液涡轮在制冷液腔内部的转动将油液泵送进入转子轴体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液流的流动换热实现转子轴体的快速降温,降温效率高,且循环液流式降温可有效实现该转子散热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杂尘对电机运转的影响,提高该转子结构的使用寿命;2、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体通过自转运动带动液流的流动进入,实现液流循环,结构简单无需外部结构协同作用,可通过进液涡轮对液流的搅动以及散热端盖和散热翅片的换热散热实现液流的快速降温,进一步提高转子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子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进液涡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端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转子轴体;2、电机连接端盖;3、散热端盖;4、散热翅片;5、轴承座;6、进液涡轮;11、换热液腔;12、循环流道;13、进液管口;121、出液口;21、制冷液腔;22、动密封件;31、出液腔;32、回液流道;61、转盘;62、涡扇叶片;63、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轴体1,转子轴体1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电机连接端盖2,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端盖3,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开设有制冷液腔21,转子轴体1和电机连接端盖2的内侧卡接有轴承座5,转子轴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液腔11,电机连接端盖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进液涡轮6,散热端盖3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4,散热端盖3的内侧开设有出液腔31,出液腔31的底端开设有回液流道32,出液腔31的另一端与制冷液腔21的内侧相连通,散热端盖3的一侧设有散热翅片4;进液涡轮6包括转盘61、涡扇叶片62和套环63,套环63固定安装于转盘61的一侧,涡扇叶片62的侧面与转盘61和套环63的表面固定连接,套环6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转子轴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与通孔相连通的进液管口13,进液管口13的端部与换热液腔11的内腔相连通。在该实施例中,转子轴体1的内部开设有循环流道12,转子轴体1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21,循环流道12的端部与换热液腔11的内腔相连通,出液口121呈罩型结构,出液口121的数量为若干,出液口121的与循环流道12的端部相连通,液流经换热后通过循环流道12和进液管口13溢出,降温效率高。在该实施例中,制冷液腔21的内部加注有冷却液,进液涡轮6位于制冷液腔21的内部,冷却液的液面位于转子轴体1的上方,涡扇叶片62呈弧型结构,涡扇叶片62的数量未若干启程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套环63的周侧,转盘61、涡扇叶片62和套环63为一体成型结构,进液管口13与涡扇叶片62的数量相对应,进液管口13位于相邻涡扇叶片62的之间,进液管口13与套环63表面通孔相连通。具体的,利用进液涡轮6在制冷液腔21内部的转动将油液泵送进入转子轴体1的内部,实现液流的流动换热。在该实施例中,转子轴体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动密封件22,动密封件22分别嵌入安装于制冷液腔21和散热端盖3的内壁,动密封件22为聚四氯乙烯材质构件,实现冷却液的密封保存。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上述方案,转子轴体1通过套接进液涡轮6进行同步转动,利用进液涡轮6在制冷液腔21内部的转动将油液泵送进入转子轴体1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液流的流动换热实现转子轴体1的快速降温,液流经换热后通过循环流道12和进液管口13溢出,降温效率高,且循环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轴体(1),所述转子轴体(1)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电机连接端盖(2),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开设有制冷液腔(21),所述转子轴体(1)和电机连接端盖(2)的内侧卡接有轴承座(5),所述转子轴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液腔(11),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进液涡轮(6),所述散热端盖(3)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4),所述散热端盖(3)的内侧开设有出液腔(31),所述出液腔(31)的底端开设有回液流道(32),所述出液腔(31)的另一端与制冷液腔(21)的内侧相连通,所述散热端盖(3)的一侧设有散热翅片(4);/n所述进液涡轮(6)包括转盘(61)、涡扇叶片(62)和套环(63),所述套环(63)固定安装于转盘(61)的一侧,所述涡扇叶片(62)的侧面与转盘(61)和套环(6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6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转子轴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进液管口(13),所述进液管口(13)的端部与换热液腔(11)的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轴体(1),所述转子轴体(1)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电机连接端盖(2),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一侧开设有制冷液腔(21),所述转子轴体(1)和电机连接端盖(2)的内侧卡接有轴承座(5),所述转子轴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液腔(11),所述电机连接端盖(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进液涡轮(6),所述散热端盖(3)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4),所述散热端盖(3)的内侧开设有出液腔(31),所述出液腔(31)的底端开设有回液流道(32),所述出液腔(31)的另一端与制冷液腔(21)的内侧相连通,所述散热端盖(3)的一侧设有散热翅片(4);
所述进液涡轮(6)包括转盘(61)、涡扇叶片(62)和套环(63),所述套环(63)固定安装于转盘(61)的一侧,所述涡扇叶片(62)的侧面与转盘(61)和套环(6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6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转子轴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进液管口(13),所述进液管口(13)的端部与换热液腔(11)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高效散热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体(1)的内部开设有循环流道(12),所述转子轴体(1)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21),所述循环流道(12)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英辉曹胜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精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