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除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41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除臭机,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内的风机、净化因子产生装置,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悬挂的凸起部,所述主体上设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叶轮,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因子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紫外灯管以及环绕所述紫外灯管的催化层,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且形成密封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壁挂式除臭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除臭机。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是通过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实现除臭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壁挂式除臭机多数采用被动式物理吸附过滤空气净化技术(如HEPA滤网式净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抽风的形式来循环室内空气,从而将PM2.5等颗粒状污染物吸附到滤网上,通过定期更换滤网来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大量污染物和细菌聚集在滤网上,而且这种通过吸附方式滤除污染物的方式还会加速携带污染物的空气流动;另一方面,现有的壁挂式除臭机的空气通道设计不合理,净化效率明显低下,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净化空气的壁挂式除臭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除臭机,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提及的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除臭机,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内的风机、净化因子产生装置,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悬挂的凸起部,所述主体上设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叶轮,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因子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紫外灯管以及环绕所述紫外灯管的催化层,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且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以使空气依次经过所述主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主出风口;所述催化层包括陶瓷基体和涂覆于所述陶瓷基体的光触媒层,以使所述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于所述主进风口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于所述主出风口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中的至少一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离子盾网。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层为空心柱形体结构,所述紫外灯管设于所述催化层的中心,且所述催化层的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其相对的另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二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悬挂的凸起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所述紫外灯管与所述催化层,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紫外灯管的电子组件,所述主出风口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以实现散热。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主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主出风口依次连通,并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密封连接,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以使空气均需要经过净化因子产生器,提高空气与紫外灯管以及催化层的接触从而实现净化因子产生效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利用陶瓷基体的气泡特性以使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进而实现增加光触媒层的耐摩擦力,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壁挂式除臭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一角度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关于剖切线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除臭机100,包括主体10和设于所述主体10内的风机20、净化因子产生装置30,所述主体10上设有主进风口101和主出风口102,所述风机20包括第一壳体21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叶轮22,所述第一壳体21设有第一进风口(未在图中示出)和第一出风口211,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进风口101连通,所述净化因子产生装置30包括第二壳体33、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3内的紫外灯管31以及环绕所述紫外灯管31的催化层32,且所述第二壳体33设有第二进风口331和第二出风口332,所述第二进风口33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11连接且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332与所述主出风口102连通,以使空气依次经过所述主进风口101、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211、所述第二进风口331、所述第二出风口332以及所述主出风口102。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主进风口101、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211、所述第二进风口331、所述第二出风口332以及所述主出风口102依次连通,并将所述第一出风口2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331密封连接,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以使空气均需要经过净化因子产生器,提高空气与紫外灯管31以及催化层32的接触从而实现净化因子产生效率的增加。具体的,所述催化层32包括陶瓷基体和涂覆于所述陶瓷基体的光触媒层,通过所述紫外灯管31发出的紫外光线在所述催化层32的催化下与空气发生反应,以产生用于分解环境中的气态有机污染物以及沉降颗粒污染物的除臭因子,通过设置陶瓷基体以使所述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利用陶瓷基体的气泡特性以使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进而实现增加光触媒层的耐摩擦力,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层32为空心柱形体结构,所述紫外灯管31设于所述催化层32的中心,且所述催化层32的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其相对的另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以使空气流经所述紫外灯管31与所述催化层32之间,利用空气与催化层32摩擦以增加催化速率,进而提高产生净化因子的速率。具体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除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内的风机、净化因子产生装置,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悬挂的凸起部,所述主体上设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叶轮,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因子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紫外灯管以及环绕所述紫外灯管的催化层,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且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以使空气依次经过所述主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主出风口;/n所述催化层包括陶瓷基体和涂覆于所述陶瓷基体的光触媒层,以使所述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除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内的风机、净化因子产生装置,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悬挂的凸起部,所述主体上设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叶轮,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因子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紫外灯管以及环绕所述紫外灯管的催化层,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且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以使空气依次经过所述主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主出风口;
所述催化层包括陶瓷基体和涂覆于所述陶瓷基体的光触媒层,以使所述光触媒层与所述陶瓷基体至少部分相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除臭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文玉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檀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