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40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7
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布筒、安装管、第二布筒、出气管、雾化器、连接管、电机、转轴、支架、连接杆、连接轴、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加水管、壳体、安装轴、叶轮机构、固定架、支撑台、底座和控制面板;进气管、第一布筒、安装管、第二布筒和出气管依次连通,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壳体连接,安装管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壳体内部,安装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进气管连通的进气口,壳体顶部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出气口;雾化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加水管与雾化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积聚灰尘等杂物,保证了通风通道的顺畅,保证了空气流通速度,保证了水雾的扩散范围,进而保证了加湿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加湿
,尤其涉及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加湿器逐渐地走进全球的很多家庭当中,成为干燥地区家庭不可缺少的一种小型家电产品。对于先抽入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再与雾化器结合进行使用的现有加湿装置,过滤净化区域容易积聚灰尘等杂物,容易导致通风通道的不通畅,影响进气和出气速度,减小了加湿装置喷出水雾的扩散范围,导致加湿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不易在过滤区域积聚灰尘等杂物,保证了通风通道的顺畅,保证了空气流通速度,保证了水雾的扩散范围,进而保证了加湿质量。(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布筒、安装管、第二布筒、出气管、雾化器、连接管、电机、转轴、支架、连接杆、连接轴、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加水管、壳体、安装轴、叶轮机构、固定架、支撑台、底座和控制面板;进气管、第一布筒、安装管、第二布筒和出气管依次连通,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壳体连接,安装管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壳体内部,安装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进气管连通的进气口,壳体顶部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出气口;雾化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加水管与雾化器连通,连接管两端分别与雾化器和出气管连通,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电机与转轴驱动连接,转轴、连接轴和安装轴均竖直设置,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转轴底端和连接轴顶端连接,连接轴底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第一滑块沿纵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一滑轨沿纵向设置在安装管顶部,转轴和安装轴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安装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叶轮机构设置在安装轴上,固定架设置在出气管内壁上,支撑台设置在壳体底部,底座设置在支撑台底部;控制面板设置在壳体上,控制面板与电机控制连接。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皮带和从动轮,主动轮设置在转轴上,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从动轮设置在安装轴上,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穿入皮带的通孔。优选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安装台,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沿横向设置,安装管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优选的,过滤组件包括滤板、活性炭吸附板和竹炭纤维吸附板,滤板、活性炭吸附板和竹炭纤维吸附板沿远离第一布筒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管内壁上。优选的,固定架顶部设置有导向罩,导向罩上设置有回转形曲面,回转形曲面由下至上逐渐向外扩散。优选的,壳体上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出气口处,导向罩贯穿滤网。优选的,底座上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位于进气口下方。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为U形板状结构,定位板两端逐渐向外侧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不易在过滤区域积聚灰尘等杂物,保证了通风通道的顺畅,保证了空气流通速度,保证了水雾的扩散范围,进而保证了加湿质量。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安装轴转动,安装轴带动叶轮机构转动,叶轮机构向出气口吹风,从而在出气管内制造空气负压,使得室内的空气能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管,并依次通过第一布筒、安装管、过滤组件和第二布筒进入出气管,雾化器制造水雾,水雾通过连接管进入出气管,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的空气随着水雾被叶轮机构从出气口吹出到外部,以进行加湿处理;转轴和连接轴错位设置,转轴还能带动连接杆和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第一滑轨带动安装管沿横向往复振动,第一布筒和第二布筒交替伸缩,从而保证安装管的正常振动,进而带动过滤组件振动,过滤组件处不易积尘,使用寿命长,且能保证加湿装置的加湿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进气管;2、第一布筒;3、安装管;4、滤板;5、活性炭吸附板;6、竹炭纤维吸附板;7、第二布筒;8、出气管;9、滤网;10、雾化器;11、连接管;12、电机;13、转轴;131、支架;14、连接杆;15、连接轴;16、第一滑块;17、第一滑轨;18、第二滑块;19、第二滑轨;20、安装台;21、加水管;22、导向罩;23、壳体;231、进气口;232、出气口;24、皮带;25、从动轮;26、安装轴;27、叶轮机构;28、固定架;29、支撑台;30、底座;31、收集盒;32、定位板;33、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包括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出气管8、雾化器10、连接管11、电机12、转轴13、支架131、连接杆14、连接轴15、第一滑块16、第一滑轨17、加水管21、壳体23、安装轴26、叶轮机构27、固定架28、支撑台29、底座30和控制面板33;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和出气管8依次连通,进气管1和出气管8均与壳体23连接,安装管3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壳体23内部,安装管3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23底部设置有与进气管1连通的进气口231,壳体23顶部设置有与出气管8连通的出气口232;雾化器10设置在壳体23内部,加水管21与雾化器10连通,连接管11两端分别与雾化器10和出气管8连通,电机12设置在壳体23内部,电机12与转轴13驱动连接,转轴13、连接轴15和安装轴26均竖直设置,转轴13转动设置在支架131上,支架131设置在壳体23内部,连接杆14两端分别与转轴13底端和连接轴15顶端连接,连接轴15底端与第一滑块16转动连接,第一滑块16沿纵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7上,第一滑轨17沿纵向设置在安装管3顶部,转轴13和安装轴26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安装轴26转动设置在固定架28上,叶轮机构27设置在安装轴26上,固定架28设置在出气管8内壁上,支撑台29设置在壳体23底部,底座30设置在支撑台29底部;控制面板33设置在壳体23上,控制面板33与电机12控制连接。本技术不易在过滤区域积聚灰尘等杂物,保证了通风通道的顺畅,保证了空气流通速度,保证了水雾的扩散范围,进而保证了加湿质量。通过控制面板33启动电机12,电机12驱动转轴13转动,转轴1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安装轴26转动,安装轴26带动叶轮机构27转动,叶轮机构27向出气口232吹风,从而在出气管8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出气管(8)、雾化器(10)、连接管(11)、电机(12)、转轴(13)、支架(131)、连接杆(14)、连接轴(15)、第一滑块(16)、第一滑轨(17)、加水管(21)、壳体(23)、安装轴(26)、叶轮机构(27)、固定架(28)、支撑台(29)、底座(30)和控制面板(33);/n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和出气管(8)依次连通,进气管(1)和出气管(8)均与壳体(23)连接,安装管(3)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壳体(23)内部,安装管(3)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23)底部设置有与进气管(1)连通的进气口(231),壳体(23)顶部设置有与出气管(8)连通的出气口(232);雾化器(10)设置在壳体(23)内部,加水管(21)与雾化器(10)连通,连接管(11)两端分别与雾化器(10)和出气管(8)连通,电机(12)设置在壳体(23)内部,电机(12)与转轴(13)驱动连接,转轴(13)、连接轴(15)和安装轴(26)均竖直设置,转轴(13)转动设置在支架(131)上,支架(131)设置在壳体(23)内部,连接杆(14)两端分别与转轴(13)底端和连接轴(15)顶端连接,连接轴(15)底端与第一滑块(16)转动连接,第一滑块(16)沿纵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7)上,第一滑轨(17)沿纵向设置在安装管(3)顶部,转轴(13)和安装轴(26)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安装轴(26)转动设置在固定架(28)上,叶轮机构(27)设置在安装轴(26)上,固定架(28)设置在出气管(8)内壁上,支撑台(29)设置在壳体(23)底部,底座(30)设置在支撑台(29)底部;控制面板(33)设置在壳体(23)上,控制面板(33)与电机(12)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工程用室内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出气管(8)、雾化器(10)、连接管(11)、电机(12)、转轴(13)、支架(131)、连接杆(14)、连接轴(15)、第一滑块(16)、第一滑轨(17)、加水管(21)、壳体(23)、安装轴(26)、叶轮机构(27)、固定架(28)、支撑台(29)、底座(30)和控制面板(33);
进气管(1)、第一布筒(2)、安装管(3)、第二布筒(7)和出气管(8)依次连通,进气管(1)和出气管(8)均与壳体(23)连接,安装管(3)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壳体(23)内部,安装管(3)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23)底部设置有与进气管(1)连通的进气口(231),壳体(23)顶部设置有与出气管(8)连通的出气口(232);雾化器(10)设置在壳体(23)内部,加水管(21)与雾化器(10)连通,连接管(11)两端分别与雾化器(10)和出气管(8)连通,电机(12)设置在壳体(23)内部,电机(12)与转轴(13)驱动连接,转轴(13)、连接轴(15)和安装轴(26)均竖直设置,转轴(13)转动设置在支架(131)上,支架(131)设置在壳体(23)内部,连接杆(14)两端分别与转轴(13)底端和连接轴(15)顶端连接,连接轴(15)底端与第一滑块(16)转动连接,第一滑块(16)沿纵向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7)上,第一滑轨(17)沿纵向设置在安装管(3)顶部,转轴(13)和安装轴(26)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安装轴(26)转动设置在固定架(28)上,叶轮机构(27)设置在安装轴(26)上,固定架(28)设置在出气管(8)内壁上,支撑台(29)设置在壳体(23)底部,底座(30)设置在支撑台(29)底部;控制面板(33)设置在壳体(23)上,控制面板(33)与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业巢观生巢泳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石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