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905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属于火力发电行业中高位冷却塔的技术领域,所述布置结构包括:高位塔,所述高位塔内布置有中央集水槽;位于高位塔内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引出至高位塔的外部并用于输送循环水介质;至少一个设于高位塔内的循环水泵组,所述循环水泵组连通于中央集水槽与出水管之间并为循环水提供动力,以达到取消传统布置结构中的塔外循环水泵房及压力水沟的目的,通过集成布置使高位塔系统总体占地最省且工艺流程合理顺畅,能够最大程度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火力发电行业中高位冷却塔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高位收水冷却塔配套循环水泵房均布置在冷却塔外,根据选择的循环水泵型式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立式斜流泵布置方案:将泵房布置在塔外,循环水泵房及吸水前池位于地面以上,水泵平台上部设桥式起重机。单泵单流道,流道内设平板滤网和液压钢闸门,可单流道进行检修,这种泵房整体地上布置,框架高度较高,循环水泵站和循环水沟占地面积及土建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整体视觉美观度较差。另外一类为立式涡壳泵布置方案:将泵房布置在塔外,泵房地下布置在泵坑内,流道采用承压式,这种布置方案解决了立式斜流泵布置时泵房需位于地面以上,表观较差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承压式沟道作为吸水前池,若一台水泵入口阀门泄漏,则需系统全部放空进行维修,另外,由于水泵位于泵坑中,承压式沟道泄露存在淹没泵房的风险,同时仍需在塔外布置专用泵房,也存在占地面积及土建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高位塔循泵房塔外布置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以达到取消循环水泵房及压力水沟,通过集成布置使总体占地最合理且工艺流程布置合理顺畅,能够最大程度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所述布置结构包括:高位塔,所述高位塔内布置有中央集水槽;<br>位于高位塔内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引出至高位塔的外部并用于输送循环水介质;至少一个设于高位塔内的循环水泵组,所述循环水泵组连通于中央集水槽与出水管之间并为循环水提供动力。进一步地,各所述循环水泵组位于中央集水槽的同一旁侧且呈集中布置,以减少出水管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组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安装于高位塔的地面上;将循环水泵布置在高位塔内的地面上,可利用汽车吊安装检修,节约了起吊设备的费用;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连通至中央集水槽,吸水管位于高位塔内,且吸水管从中央集水槽上直接吸水。进一步地,所述中央集水槽的侧壁内预埋有喇叭口,通过该喇叭口与所述吸水管连通,喇叭口的设置用于减小水流出口流速,优化水流流态。进一步地,所述中央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喇叭口对应匹配的闸门,闸门设置于喇叭口的前端,用于检修阀门时截断水流。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设为卧式离心泵,采用卧式泵可更好地适合高位塔正压水头的特点,达到运行高效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设于高位塔的地面上且吸水管内设有入口检修阀门,用于循环水泵检修时截断水流。进一步地,所述中央集水槽设于高位塔的径向方向上,且沿朝向循环水泵组的方向呈深度逐渐增高的阶梯状布置,以满足中央集水槽的水流流态要求。进一步地,所述中央集水槽由混凝土制成,且中央集水槽的低位段为吸水段,其余为非吸水段;各所述循环水泵组连通于吸水段,而非吸水段为架空布置;采用中央集水槽的阶梯布置并进行部分架空,能够节省土建费用。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埋置于所述高位塔的地面下方,通过出水管将升压后的循环水引出至高位塔的外部与循环水管相连,用于输送循环水介质,以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及塔地面上的美观,不阻碍高位塔内通行检修。进一步地,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于高位塔内的多个淋水构架柱单元,各所述循环水泵组分别位于不同的淋水构架柱单元内;将每台循环水泵布置在不同的淋水构架柱单元内,以利于水泵检修起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利用高位塔内空间布置循环水泵组,并从中央集水槽直接吸水,不另占场地,取消循环水泵房前池和循环水沟,实现了高位冷却塔和循环水泵房的集成布置,节省了泵房和循环水沟的土建费用,同时,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地面交通便利,节约用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标注如下:1-循环水泵,2-中央集水槽,3-吸水管,4-入口检修阀门,5-喇叭口,6-出水管,7-闸门,8-淋水构架柱单元,9-高位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位塔9与循环水泵1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解决传统高位收水冷却塔配套循环水泵1存在的问题,该布置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①高位塔高位塔9的特点:高位塔9(高位收水冷却塔)取消了常规冷却塔底部的混凝土集水池及雨区,配有高位收水装置,冷却后的循环水在淋水填料底部经高位收水装置截留汇入中央集水槽2。其中,高位收水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包括:/n高位塔,所述高位塔内布置有中央集水槽;/n位于高位塔内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引出至高位塔的外部并用于输送循环水介质;/n至少一个设于高位塔内的循环水泵组,所述循环水泵组连通于中央集水槽与出水管之间,并通过循环水泵组为循环水提供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包括:
高位塔,所述高位塔内布置有中央集水槽;
位于高位塔内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引出至高位塔的外部并用于输送循环水介质;
至少一个设于高位塔内的循环水泵组,所述循环水泵组连通于中央集水槽与出水管之间,并通过循环水泵组为循环水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循环水泵组位于中央集水槽的同一旁侧且呈集中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组包括: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安装于高位塔的地面上;
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连通至中央集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集水槽的侧壁内预埋有喇叭口,通过该喇叭口与所述吸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位塔与循环水泵房集成一体化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浪洲曾华彭德刚刘建伟陈树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