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85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7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其包括基座、立柱、顶梁以及抗震机构;基座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的内端面与立柱连接,外层的外端面与地面连接;在中间层与内层之间、中间层与外层之间均填充有缓冲垫层;抗震机构包括一端均铰接于立柱上的斜支撑梁、布置于立柱与顶梁之间的垂直缓冲件以及固定安装于顶梁上的固定滑杆,多根斜支撑梁周线等距布置于立柱上,固定滑杆数量与斜支撑梁一一对应布置,且斜支撑梁的另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固定滑杆上,固定滑杆、斜支撑梁与垂直缓冲件之间呈支脚三角状布置。本申请具有提高房屋的抗震系数的效果。

A seismic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现有的房建过程中大多使用预制的墙板来完成房屋的建筑过程。在工作人员建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的整体结构建筑完成后,然后在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使用铁丝将钢筋捆绑在一起之后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铸,待混凝土冷却之后便可以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位置固定。而现有的房屋建筑完成之后,房屋的整体较分散,虽然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的钢筋进行了捆绑,但是浇筑过程中会使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的钢筋之间的缝隙较大,一旦地震来临,地面带动房屋在水平方向上晃动,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很轻易地就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这样就会使房屋瞬间坍塌,房屋的抗震系数较低,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系数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抗震房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震房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基座、一端连接于基座上的立柱、顶梁以及连接于立柱与顶梁之间的抗震机构;所述基座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内端面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外层的外端面与地面连接;在所述中间层与内层之间、中间层与外层之间均填充有缓冲垫层;所述抗震机构包括一端均铰接于立柱上的斜支撑梁、布置于立柱与顶梁之间的垂直缓冲件以及固定安装于顶梁上的固定滑杆,多根所述斜支撑梁周线等距布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固定滑杆数量与所述斜支撑梁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斜支撑梁的另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滑杆上,所述固定滑杆、斜支撑梁与垂直缓冲件之间呈支脚三角状布置。优选的,在所述固定滑杆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斜支撑梁分别铰接于所述滑套上,在所述固定滑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两所述缓冲弹簧对称布置于所述滑套两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套、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在所述顶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优选的,所述内层、中间层及外层均包括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与右半部之间通过弹性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层与弹性部一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中间层设置有多个,且在所述中间层与中间层之间均布置有所述缓冲垫层。优选的,在所述缓冲垫层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多个所述缓冲垫层之间通过限位部一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均为金属板层。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缓冲垫层、中间层、缓冲垫层和外层所构成的基座,使其中间的缓冲垫层产生相应的形变,达到水平面上抗震效果;而在斜支撑梁与顶梁之间产生位移时,通过多个铰接于立柱与顶梁之间的斜支撑梁形成的抗震机构,配合垂直缓冲件、缓冲弹簧作出相应的形变,实现垂直方向上抗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抗震机构的抗震效果;2.通过将内层、中间层及外层均设置为左半部和右半部,且左半部与右半部之间通过弹性部固定连接,缓冲垫层与弹性部一体固定连接,在受到外界拉伸或积压时,通过缓冲垫层、弹性部之间的此消彼长作用,实现基座与地面之间水平面上的抗震效果;3.通过在缓冲垫层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且多个缓冲垫层之间通过限位部一体固定连接,提高缓冲垫层位于内层、中间层、外层之间的稳定性,提高其基座整体的抗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抗震房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抗震房建结构中基座与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抗震房建结构中缓冲垫层、弹性部与限位部之间的一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抗震房建结构中缓冲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内层;12、中间层;13、外层;14、缓冲垫层;141、限位部;15、右半部;16、左半部;17、弹性部;2、立柱;3、顶梁;31、安装槽;4、抗震机构;41、斜支撑梁;42、垂直缓冲件;43、固定滑杆;44、滑套;45、缓冲弹簧;5、横梁;6、抗震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参照图1,抗震房建结构包括与地面连接的基座1、一端连接于基座1上的立柱2、顶梁3、连接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抗震机构4以及连接于相邻立柱2之间的横梁5。参照图2、图3,其中,基座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均为金属板层;内层11的内端面与立柱2连接,外层13的外端面与地面连接,内层11、中间层12及外层13均包括左半部16和右半部15,左半部16与右半部15之间通过弹性部17固定连接。参照图2、图3,中间层12设置有多个,且在中间层12与中间层12之间中间层12与内层11之间、中间层12与外层13之间均填充有缓冲垫层14;为提高缓冲垫层14位于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之间的稳定性,在缓冲垫层1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141,多个缓冲垫层14之间通过限位部141一体固定连接。缓冲垫层14、限位部141与弹性部17均为弹性橡胶,且两者之间一体固定连接。参照图1,在横梁5与立柱2之间连接有抗震弹性垫6。参照图1、图4,抗震机构4包括一端均铰接于立柱2上的斜支撑梁41、布置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垂直缓冲件42以及固定安装于顶梁3上的固定滑杆43;多根斜支撑梁41周线等距布置于立柱2上,斜支撑梁41优选四个,固定滑杆43数量与斜支撑梁41一一对应布置。垂直缓冲件42为垂直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参照图4,在顶梁3上开设有安装槽31,固定滑杆4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安装槽31的槽壁上;在固定滑杆43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44,斜支撑梁4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滑套44上,且固定滑杆43、斜支撑梁41与垂直缓冲件42之间呈支脚三角状布置。参照图4,为提高抗震机构4的抗震性能,在固定滑杆43均上套设有缓冲弹簧45,两缓冲弹簧45对称布置于滑套44两侧,缓冲弹簧45的两端分别与滑套44、立柱2固定连接。实施原理为:当建筑受到水平面上的震动时,通过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11、缓冲垫层14、中间层12、缓冲垫层14和外层13所构成的基座1,使其中间的缓冲垫层14产生相应的形变,多个缓冲垫层14、弹性部17之间的此消彼长作用,实现基座1与地面之间水平面上的抗震效果;当建筑受到垂直面上的震动时,通过多个铰接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斜支撑梁41形成的抗震机构4,配合垂直缓冲件42作出相应的形变,在立柱2与顶梁3之间距离改变时,实现垂直方向上抗震的作用;同时,在固定滑杆43上设置缓冲弹簧45,在斜支撑梁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连接的基座(1)、一端连接于基座(1)上的立柱(2)、顶梁(3)以及连接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抗震机构(4);所述基座(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所述内层(11)的内端面与所述立柱(2)连接,所述外层(13)的外端面与地面连接;在所述中间层(12)与内层(11)之间、中间层(12)与外层(13)之间均填充有缓冲垫层(14);所述抗震机构(4)包括一端均铰接于立柱(2)上的斜支撑梁(41)、布置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垂直缓冲件(42)以及固定安装于顶梁(3)上的固定滑杆(43),多根所述斜支撑梁(41)周线等距布置于所述立柱(2)上,所述固定滑杆(43)数量与所述斜支撑梁(41)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斜支撑梁(41)的另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滑杆(43)上,所述固定滑杆(43)、斜支撑梁(41)与垂直缓冲件(42)之间呈支脚三角状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连接的基座(1)、一端连接于基座(1)上的立柱(2)、顶梁(3)以及连接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抗震机构(4);所述基座(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11)、中间层(12)和外层(13),所述内层(11)的内端面与所述立柱(2)连接,所述外层(13)的外端面与地面连接;在所述中间层(12)与内层(11)之间、中间层(12)与外层(13)之间均填充有缓冲垫层(14);所述抗震机构(4)包括一端均铰接于立柱(2)上的斜支撑梁(41)、布置于立柱(2)与顶梁(3)之间的垂直缓冲件(42)以及固定安装于顶梁(3)上的固定滑杆(43),多根所述斜支撑梁(41)周线等距布置于所述立柱(2)上,所述固定滑杆(43)数量与所述斜支撑梁(41)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斜支撑梁(41)的另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固定滑杆(43)上,所述固定滑杆(43)、斜支撑梁(41)与垂直缓冲件(42)之间呈支脚三角状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房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滑杆(43)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44),所述斜支撑梁(41)分别铰接于所述滑套(44)上,在所述固定滑杆(43)上套设有缓冲弹簧(45),两所述缓冲弹簧(45)对称布置于所述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丽丽倪兴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正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