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捞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捞网,所述捞网的一侧设置有连杆和套筒,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捞网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筒腔,所述连杆异于所述捞网的一端插接进所述筒腔内,通过连杆与套筒之间的抽拉式设计,配合在实际应用中,对装置的斜向操作,斜向下时,连杆收在套筒内的部分会滑出,从而改变捞网的位置,增加打捞长度区域,而将装置上抬时,连杆连带着捞网的部分复位,一手握住套筒的端部并用拇指扣住限位块的部分,另一手把握辅助握把的部分,即可对捞网内的垃圾进行稳定的翻动倾倒处理,保证了对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捞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
技术介绍
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计划》,计划支出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其中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处理之前,常需要对水面垃圾进行捞取,如今的技术手段中,多会使用到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进行上述处理过程,而现有的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在应用时,打捞的长度区域有限,无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且捞取操作时对装置的稳定把控性不佳,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具有可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打捞长度区域和捞取操作时对装置的稳定把控性较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捞网,所述捞网的一侧设置有连杆和套筒,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捞网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筒腔,所述连杆异于所述捞网的一端插接进所述筒腔内,所述连杆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筒的开口处一体成型有环块,所述环块内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滚轮,所述套筒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所述套筒的一侧焊接有辅助握把,所述辅助握把和所述套筒的端部均套设有把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背于所述捞网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表面与所述筒腔的内底面贴合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握把为L形结构,且所述把套为橡胶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所述滑槽的内表面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和所述套筒均为柱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口与所述筒腔为连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连杆与套筒之间的抽拉式设计,配合在实际应用中,对装置的斜向操作,斜向下时,连杆收在套筒内的部分会滑出,从而改变捞网的位置,增加打捞长度区域,而将装置上抬时,连杆连带着捞网的部分复位,一手握住套筒的端部并用拇指扣住限位块的部分,另一手把握辅助握把的部分,即可对捞网内的垃圾进行稳定的翻动倾倒处理,有效解决原先装置在应用时,打捞的长度区域有限,无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且捞取操作时对装置的稳定把控性不佳的问题,使废水处理水面垃圾捞取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杆与套筒连接时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杆与套筒连接时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捞网;2、连杆;3、套筒;4、辅助握把;5、把套;6、滑槽;7、环块;8、安装槽;9、滚轮;10、筒腔;11、限位块;12、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捞网1,捞网1的一侧设置有连杆2和套筒3,连杆2的一端与捞网1固定连接,套筒3的内部开设有筒腔10,连杆2异于捞网1的一端插接进筒腔10内,连杆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6,套筒3的开口处一体成型有环块7,环块7内与滑槽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中安装有滚轮9,套筒3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12,套筒3的一侧焊接有辅助握把4,辅助握把4和套筒3的端部均套设有把套5,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使废水处理水面垃圾捞取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具体的,连杆2背于捞网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的表面与筒腔10的内底面贴合接触,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1的设置为连杆2的外伸过程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连杆2的部分不会从套筒3上脱出。具体的,辅助握把4为L形结构,且把套5为橡胶构件,本实施例中,橡胶构件的设置,配合L形结构的辅助握把4,便于人员对装置的稳定操控。具体的,滚轮9的轮面与滑槽6的内表面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滚轮9的设计,减少了连杆2与套筒3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使得连杆2的部分可进行顺畅的滑动过程。具体的,连杆2和套筒3均为柱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柱形结构的连杆2和套筒3配合连接,有效解决原先装置在应用时,打捞的长度区域有限,无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问题。具体的,槽口12与筒腔10为连通结构,本实施例中,槽口12的设计,便于人员将拇指部分扣在此处,从而对限位块11的部分进行限制,使得连杆2的部分不易偏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正常的打捞操作时,人员一手握住套筒3的端部并用拇指扣住限位块11的部分,另一手把握辅助握把4的部分,即可对装置进行稳定的操纵,而在需要对废水面远处的垃圾进行捞取时,以手握的一侧为高点,捞网1处于的位置为低点,使得装置呈斜向下状态,此时连杆2收在套筒3内的部分向外滑动,直至限位块11的部分与环块7的内表面相抵触位置,在打捞完成后,以手握的一侧为支点,将捞网1向上抬起,使得装置呈斜向上状态,从而令连杆2连带着捞网1的部分快速复位,重复上述对装置的把持操作,即可对捞网1内的垃圾进行稳定的翻动倾倒处理,使废水处理水面垃圾捞取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捞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网(1)的一侧设置有连杆(2)和套筒(3),所述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捞网(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内部开设有筒腔(10),所述连杆(2)异于所述捞网(1)的一端插接进所述筒腔(10)内,所述连杆(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6),所述套筒(3)的开口处一体成型有环块(7),所述环块(7)内与所述滑槽(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中安装有滚轮(9),所述套筒(3)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12),所述套筒(3)的一侧焊接有辅助握把(4),所述辅助握把(4)和所述套筒(3)的端部均套设有把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捞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网(1)的一侧设置有连杆(2)和套筒(3),所述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捞网(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内部开设有筒腔(10),所述连杆(2)异于所述捞网(1)的一端插接进所述筒腔(10)内,所述连杆(2)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6),所述套筒(3)的开口处一体成型有环块(7),所述环块(7)内与所述滑槽(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中安装有滚轮(9),所述套筒(3)的表面上开设有槽口(12),所述套筒(3)的一侧焊接有辅助握把(4),所述辅助握把(4)和所述套筒(3)的端部均套设有把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用水面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