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端板及预制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68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型端板,端板的板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板体的锚张孔,所述锚张孔包括张拉螺丝孔和钢筋锚固孔,张拉螺丝孔设置在钢筋锚固孔的外侧,张拉螺丝孔的中心线与钢筋锚固孔的中心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增强型预制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端板通过舍弃以往端板上设置的划槽或筋槽,将张拉螺丝孔与钢筋锚固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提升了钢筋镦头与锚固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钢筋与锚固板的锚固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桩。通过端板、钢筋等结构实现钢筋与锚固板的机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抗拔及水平承载力高、桩两端的端板性能优、造价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端板及预制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端板及预制桩。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更好的承担上部建筑物传来的荷载,而使用混凝土桩做地基的基础桩,用压桩机将桩压入地下后成为基础桩,让基础桩上部承载建筑物。中国专利CN202023189U、名称“一种基础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技术方案中,桩的两端设有与钢筋笼连接的金属端板,金属端板上设有穿线孔和张力孔,穿线孔为沉头孔,钢筋与沉头孔连接,张力孔各自通过筋槽与穿线孔相连。这种端板由于设置了筋槽,虽然便于钢筋与端板的安装,但因设置了筋槽减少了端板受拉承载力,使得钢筋与沉头孔受力存在隐患,尤其是用于抗拔工程与水平工程中,考虑端板的结构对桩身性能的影响,需对桩身的受拉及水平承载力进行折减。另外端板需额外设置筋槽,提高了端板的加工成本从而提高了预制桩的生产成本。中国专利CN103290839B、名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板与钢棒联接结构”的技术方案中,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卡接弧槽和划槽,钢棒穿过端板中的螺栓孔和划槽把钢棒安装在锥形孔上从而实现钢棒与端板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案的缺点除了与中国专利CN202023189U一样外,还存在因端板设置了台阶式的锥形孔,为了满足端板的受拉及抗剪性能要求,需提高端板的材质或增加端板的厚度才能满足钢棒与端板的锚固要求,避免钢棒在受拉过程中出现端板被拉穿等质量问题,从而极大影响桩的质量,一旦在预制桩在受拉过程中出现端头的端板被拉穿,导致工程出现重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端板及预制桩。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增强型端板,端板的板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板体的锚张孔,所述锚张孔包括张拉螺丝孔和钢筋锚固孔,张拉螺丝孔设置在钢筋锚固孔的外侧,张拉螺丝孔的中心线与钢筋锚固孔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的,所述锚张孔靠近端板内侧的一端设有斜角。进一步的,所述端板锚张孔处设有凸台,凸台向端板靠近混凝土的一端伸出。进一步的,端板的板体上设有焊接面,焊接面设置在端板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锚固孔呈锥形。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锚固孔的锥角β为20°~18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锚固孔的大口与小口直径之比为1.5~2.2。进一步的,所述张拉螺丝孔的尺寸大于钢筋锚固孔的大口尺寸。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锚固孔包括过筋槽113和卡台114,过筋槽靠近端板的内侧,卡台设置在过筋槽的外侧,卡台的数目大于1。进一步的,所述卡台与过筋槽的最大尺寸连线形成角度α,α为30°~150°。进一步的,端板的截面形状包括外圆内圆空心状、外方内圆空心状或多边形实心状,锚张孔呈圆形或方形均匀分布在端板上。进一步的,端板设有卡齿。进一步的,卡齿数量大于4个,卡齿呈梯形,梯形上端夹角δ为90°~140°。进一步的,所述张拉螺丝孔的高度H1大于钢筋锚固孔的高度H2。进一步的,端板的内侧边缘设有连接台阶,连接台阶的高度小于端板的厚度。进一步的,端板与混凝土接触的一面的横截面大于端板另一面的横截面面积,使端板靠近混凝土的端部形成卡台。进一步的,张拉螺丝孔和钢筋锚固孔呈平面过渡、斜面过渡或圆弧过渡。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增强型预制桩,包括上述任一端板,还包括桩身和钢筋笼,端板分别设置在桩身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预应力钢筋和设置在预应力钢筋外侧的螺旋箍筋,预应力钢筋的数量与钢筋锚固孔数量一致或者少于钢筋锚固孔的数量,在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均设有镦头,镦头设置在钢筋锚固孔中;桩身包括混凝土和桩套箍,混凝土包裹钢筋笼,桩套箍设置在桩身的两端。进一步的,镦头形状包括锥形,其锥角θ为20°~180°。进一步的,镦头形状包括跑道型、倒圆角矩形、倒方角矩形和椭圆形,过筋槽的形状与镦头形状相适应,镦头的尺寸小于穿筋孔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桩套箍在预制桩的两端分别伸出混凝土,伸出混凝土的一部分与端板的连接台阶互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桩套箍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设有金属压痕。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筋的镦头外侧设有密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非金属材料,密封装置可承受至少60°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筋的外表面设有内凹或外凸的螺纹。本专利技术的端板通过舍弃以往端板上设置的划槽或筋槽,将张拉螺丝孔与钢筋锚固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提升了钢筋镦头与锚固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钢筋与锚固板的锚固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桩。通过端板、钢筋等结构实现钢筋与锚固板的机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抗拔及水平承载力高、桩两端的端板性能优、造价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图1为实施例1的端板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端板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锚张孔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端板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3的端板的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4的端板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5的端板的主视图;图8为实施例5的锚张孔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6的端板的主视图;图10为实施例6的锚张孔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7的端板的主视图;图12为实施例8的端板的主视图;图13为实施例9的预制桩的剖视图;图14为实施例9的预应力钢筋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10的预应力钢筋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11的预应力钢筋的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12的端板的剖视图;图18为实施例12的端板的主视图;图19为实施例12的锚张孔的示意图1;图20为实施例12的锚张孔的示意图2;图21为实施例13的端板的主视图;图22为实施例13的锚张孔的示意图;图23为实施例14的端板的主视图;图24为实施例14的锚张孔的示意图;图25为实施例15的端板的主视图;图26为实施例16的端板的主视图;图27为实施例17的预制桩的剖视图;图28为实施例17的端板与预应力钢筋组装示意图1;图29为实施例17的端板与预应力钢筋组装示意图2;图30为实施例17的预应力钢筋示意图;图31为实施例17的金属压痕示意图;图32为实施例18的预应力钢筋示意图;图33为实施例19的预应力钢筋示意图;图34为实施例20的镦头示意图1;图35为实施例20的镦头示意图2;图36为实施例20的锚张孔示意图;图37为实施例21的镦头示意图1;图38为实施例21的镦头示意图2;图39为实施例21的锚张孔示意图;图40为实施例22的镦头示意图1;图41为实施例22的镦头示意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端板的板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板体的锚张孔,所述锚张孔包括张拉螺丝孔和钢筋锚固孔,张拉螺丝孔设置在钢筋锚固孔的外侧,张拉螺丝孔的中心线与钢筋锚固孔的中心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端板的板体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板体的锚张孔,所述锚张孔包括张拉螺丝孔和钢筋锚固孔,张拉螺丝孔设置在钢筋锚固孔的外侧,张拉螺丝孔的中心线与钢筋锚固孔的中心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张孔靠近端板内侧的一端设有斜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锚张孔处设有凸台,凸台向端板靠近混凝土的一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锚固孔呈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锚固孔的锥角β为20°~1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锚固孔的大口与小口直径之比为1.5~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螺丝孔的尺寸大于钢筋锚固孔的大口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锚固孔包括过筋槽和卡台,过筋槽靠近端板的内侧,卡台设置在过筋槽的外侧,卡台的数目大于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台与过筋槽的最大尺寸连线形成角度α,α为3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端板的截面形状包括外圆内圆空心状、外方内圆空心状或多边形实心状,锚张孔呈圆形或方形均匀分布在端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端板设有卡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卡齿数量大于4个,卡齿呈梯形,梯形上端夹角δ为90°~14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螺丝孔的高度H1大于钢筋锚固孔的高度H2。


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余明金忠良鲁秋月陈巧赵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汤始建华建材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建华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