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宝胜专利>正文

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448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包括浮于水面上的浮床和沉入水底的沉床,浮床和沉床之间通过可渗透反应墙连接,浮床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腔和下层腔,下层腔内填装有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下层腔的下表面上密布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上层腔内设置有多个栅格,栅格内固定有适水植物;沉床包括由透水网组成的底层腔,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底层腔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格,栅格内固定有沉水植物。所述的治理系统采用化学治理法‑可渗透反应墙治理法‑物理吸附治理法‑微生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法,多种治理方法综合对湖泊水污染进行联合治理,对湖泊水污染可实地治理修复,治污效率高,治污效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150m3,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接近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的警戒线,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排放的污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用水安全,对环境也造成了显著的污染,水污染正在日益抢夺我国原本就紧缺的水资源。全国700多条主要河道一半以上受到了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湖泊、水库一半已经富营养化和正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出现了许多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但治污效果还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治污效果也不时出现反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本技术所述的治理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对湖泊水污染可实地治理修复,治污效率高,治污效果稳定,治污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包括浮于水面上的浮床和沉入水底的沉床,所述浮床和沉床之间通过可渗透反应墙连接,所述浮床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腔和下层腔,所述下层腔为密闭结构,所述下层腔内填装有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所述下层腔的下表面上密布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上层腔内设置有多个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适水植物,所述栅格内填充有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沉床包括由透水网组成的底层腔,所述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和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底层腔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沉水植物。本技术所述的综合治理系统将化学治理法-可渗透反应墙治理法-物理吸附治理法-微生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法等多种污水治理方法相结合,污水治理净化效果显著、性能可靠、净化效率高。本技术所述的综合治理系统采用上层浮床、中间可渗透反应墙和下层沉床的结构,实现了对湖泊水体上、中、下分层净化的效果:上层浮床下层腔内的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通过透水孔慢慢渗透到污水中,与污水内的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化学净化效果;浮床上层腔内固定的适水植物可以实现植物生态净化作用,促进湖泊污水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中间的可渗透反应墙,贯彻整个水体深度,在水体深度方向建立吸附净化反应墙,可以在湖水中实现吸附净化功能,实现湖水的充分有效净化;下层沉床的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和富微生物营养颗粒,可以实现对湖泊底层的底泥和湖水的净化,消除底泥造成的内源性污染,微生物可以实现湖泊底层的微生物净化作用,促进湖泊底层的底泥和湖水的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栅格内固定的沉水植物,可以实现植物生态净化作用,促进湖泊污水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均匀设置有多个,治理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包括三层结构:化学钝化剂吸附层、物理吸附材料层和微生物吸附层。化学钝化剂吸附层可利用化学钝化剂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将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化学吸附固定;物理吸附材料层可利用物理吸附材料将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吸附进行固定;微生物吸附层,可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硫酸盐类等污染物进行分解。可渗透反应墙的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微生物吸附三层结构,充分利用三种不同原理的吸附方式对水体中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固定,可保证对水体中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充分吸附,保证治理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本技术所述的治理系统采用化学治理法-可渗透反应墙治理法-物理吸附治理法-微生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法,多种治理方法综合对湖泊水污染进行联合治理,所述的治理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对湖泊水污染可实地治理修复,治污效率高,治污效果稳定,治污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实施例1所述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实施例1所述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床;2:沉床;3:可渗透反应墙;4:上层腔;5:下层腔;6:透水孔;7:栅格;8:适水植物;9:底层腔;10:沉水植物;11:化学钝化剂吸附层;12:物理吸附材料层;13:微生物吸附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限制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当在允许专利技术人适当定义术语以进行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与本技术的技术方面相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出于举例说明目的的优选实例,并非意图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从而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其获得其他等价方式或改进方式。以下实施例仅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列举,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实质和构思的范围内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包括浮于水面上的浮床1和沉入水底的沉床2,所述浮床和沉床之间通过可渗透反应墙3连接,所述浮床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腔4和下层腔5,所述下层腔为密闭结构,所述下层腔内填装有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所述下层腔的下表面上密布设置有多个透水孔6,所述上层腔内设置有多个栅格7,所述栅格内固定有适水植物8,所述栅格内填充有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沉床包括由透水网组成的底层腔9,所述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和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底层腔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沉水植物10。本技术所述的综合治理系统将化学治理法-可渗透反应墙治理法-物理吸附治理法-微生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法等多种污水治理方法相结合,污水治理净化效果显著、性能可靠、净化效率高。本技术所述的综合治理系统采用上层浮床、中间可渗透反应墙和下层沉床的结构,实现了对湖泊水体上、中、下分层净化的效果:上层浮床下层腔内的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通过透水孔慢慢渗透到污水中,与污水内的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化学净化效果;浮床上层腔内固定的适水植物可以实现植物生态净化作用,促进湖泊污水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中间的可渗透反应墙,贯彻整个水体深度,在水体深度方向建立吸附净化反应墙,可以在湖水中实现吸附净化功能,实现湖水的充分有效净化;下层沉床的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和富微生物营养颗粒,可以实现对湖泊底层的底泥和湖水的净化,消除底泥造成的内源性污染,微生物可以实现湖泊底层的微生物净化作用,促进湖泊底层的底泥和湖水的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栅格内固定的沉水植物,可以实现植物生态净化作用,促进湖泊污水生态恢复,达到持久净化的效果。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均匀设置有多个,治理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包括三层结构:化学钝化剂吸附层11、物理吸附材料层12和微生物吸附层13。化学钝化剂吸附层可利用化学钝化剂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于水面上的浮床和沉入水底的沉床,所述浮床和沉床之间通过可渗透反应墙连接,所述浮床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腔和下层腔,所述下层腔为密闭结构,所述下层腔内填装有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所述下层腔的下表面上密布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上层腔内设置有多个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适水植物,所述栅格内填充有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沉床包括由透水网组成的底层腔,所述底层腔内填充有物理吸附填料和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底层腔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沉水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于水面上的浮床和沉入水底的沉床,所述浮床和沉床之间通过可渗透反应墙连接,所述浮床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腔和下层腔,所述下层腔为密闭结构,所述下层腔内填装有颗粒状化学絮凝药剂,所述下层腔的下表面上密布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上层腔内设置有多个栅格,所述栅格内固定有适水植物,所述栅格内填充有富微生物营养颗粒;所述沉床包括由透水网组成的底层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胜
申请(专利权)人:杨宝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