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41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包括:1)将涂镁取向硅钢卷装入密闭的罩式炉中,并向罩式炉内通入氮气将炉内氧气充分排出,使炉内氧含量浓度≤300PPm;2)通电升温并将氮气转换为1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
技术介绍
普通冷轧取向硅钢(CGO)罩式炉高温退火热处理工艺分为快速升温、低保温、升高温、高保温和降温五个阶段。低保温阶段的目的是将钢带表面涂有氧化镁涂液中3%左右的游离水和化合水(氧化镁涂液含水率)快速除去,保证炉内露点(反映炉内含水量指标,负值越大,表明含水量越低)-10℃及以下。普通冷轧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热处理低保温阶段通用的工艺是将钢卷从常温快速升温至650℃,然后在650℃进行30小时左右的恒温(即低保温),达到去除氧化镁涂液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的目的。通用工艺要求氧化镁涂液中的游离水和化合水小于等于3%且越低越好、含水率波动越小越好,但涂有氧化镁的钢卷在实际烘烤过程中受天然气介质流量和气压波动、生产速度变化、钢卷含水率波动大,有时含水率会超标。650℃进行低保温,不能很好地解决钢卷表面氧化镁含水率超标、波动大,钢卷在高温下被水蒸汽氧化问题,使钢卷表面出现露金、发红、发黑、水印、色泽不均、导通缺陷,导致钢卷铁损升高、磁感降低、生产成本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另,普通冷轧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热处理低保温阶段通用的工艺是将钢卷从常温快速升温至650℃,使用100%氨分解气(液氨裂解生成25%氮气+75%氢气的混合气)在650℃进行30h左右的恒温(即低保温),达到去除氧化镁涂液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的目的。低保温阶段全部使用氨分解气生产成本高。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包括:1)将涂镁取向硅钢卷装入密闭的罩式炉中,并向罩式炉内通入氮气将炉内氧气充分排出,使炉内氧含量浓度≤300PPm;2)通电升温并将氮气转换为10m3/h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升温2h将温度升温至500-600℃后,恒温13h;3)将温度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转换为12m3/h氨分解气,并升温2h将温度升至650℃恒温15h,使内部气体露点小于-10℃。所述取向硅钢的各组分及含量为:C:0.04~0.06%,Als:0.020~0.035%,Si:2.5~3.0%,N:0.006~0.008%,Mn:0.05~0.25%,S:0.005~0.01%,P:0.01~0.03%,Cu:0.05~0.2%,Cr与Ni≤0.02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物;取向硅钢的成品厚度不超过0.4mm。进一步的,在进行排氧前关闭放散阀对罩式炉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气密性检测完好后开启放气阀。进一步的,步骤2)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1:1~4。进一步的,所述氨分解气为25%氮气+75%氢气的混合气。本专利技术为了防止普通冷轧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热处理低保温阶段,钢卷在高温下不被水蒸汽氧化,低保温采用二段式保温,即先在500-600℃下对硅钢卷退火处理13h除去硅钢卷上的水分,在500-600℃下进行恒温能够减弱水蒸气对钢卷表面的氧化,待13h后升温至650℃进行退火,使露点在-10℃以下。此时,由于经过前期500-600℃的恒温处理,已除去硅钢卷中的大量水汽,故水蒸气对钢卷氧化效果减弱,此时进一步升温除去钢卷中剩余的极少量的水蒸汽,能够有效保证钢卷的品质。本申请低保温采用二段式保温,彻底解决了涂镁钢卷在低保温阶段被被氧化问题,钢卷铁损降低、磁感升高(牌号升高)、提升了钢卷表面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能够解决普通冷轧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热处理低保温阶段,钢卷在高温下不被水蒸汽氧化,消除钢带表面露金、发红、发黑、水印、色泽不均、导通缺陷,降低钢带铁损、提高磁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此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减少退火过程中氨分解气的用量,具有极高的工业应用价值,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包括:1)将涂镁取向硅钢卷装入密闭的罩式炉中,关闭放散阀,检查罩式炉气密性,气密性检测完好后开启放气阀,并向罩式炉内通入氮气将炉内氧气充分排出,使炉内氧含量浓度≤300PPm。其中罩式炉的容积约为15m3。2)通电升温并将氮气转换为10m3/h氮气与氨分解气(液氨分解生成25%氮气+75%氢气的混合气)的混合气体,其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1:4;点燃放散阀,升温2h将温度升至550℃,恒温13h;3)将温度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转换为12m3/h氨分解气,并升温2h将温度升至650℃恒温15h,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5℃。上述取向硅钢的各组分及含量为:C:0.04~0.06%,Als:0.020~0.035%,Si:2.5~3.0%,N:0.006~0.008%,Mn:0.05~0.25%,S:0.005~0.01%,P:0.01~0.03%,Cu:0.05~0.2%,Cr与Ni≤0.02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物;取向硅钢的成品厚度不超过0.4mm。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2)中升温2h将温度升至500℃,恒温13h。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2℃。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2)中升温2h将温度升至600℃,恒温13h。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6℃。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1:3。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4℃。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1:2。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3℃。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1:1。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3℃。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与氨分解气的体积比为2:1。步骤3)恒温15h后测得露点为-14℃。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1)将涂镁取向硅钢卷装入密闭的罩式炉中,并向罩式炉内通入氮气将炉内氧气充分排出,使炉内氧含量浓度≤300PPm;/n2)通电升温并将氮气转换为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涂镁取向硅钢卷装入密闭的罩式炉中,并向罩式炉内通入氮气将炉内氧气充分排出,使炉内氧含量浓度≤300PPm;
2)通电升温并将氮气转换为10m3/h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升温2h将温度升温至500-600℃后,恒温13h;
3)将温度氮气与氨分解气的混合气体转换为12m3/h氨分解气,并升温2h将温度升至650℃恒温15h,使内部气体露点小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罩式炉高温退火低保温阶段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硅钢的各组分及含量为:C:0.04~0.06%,Als:0.020~0.035%,Si:2.5~3.0%,N:0.006~0.008%,Mn:0.05~0.25%,S:0.00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志超李家孟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奥克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