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包括蓄能器、分配器、辅助提升器、架体和提升机构;辅助提升器为伸缩缸结构,并阵列支撑于架体下侧;蓄能器与分配器连接,分配器通过管道分别与辅助提升器连接;提升机构带动架体升降,蓄能器释放或存储势能,通过分配器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辅助架体升降;蓄能器为气压蓄能器;提升机构呈拐臂式结构。在架体升降过程中,通过蓄能器的势能和辅助提升器的压能交替循环变化,大大节省提升机构对架体升降作业而做的功,降低能耗;且能增加架体升降的平稳性,可靠性高;采用气压蓄能,气体压缩比例大,保证辅助提升器可靠的伸缩;提升机构呈拐臂式结构,运行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地说是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生产中,存在较多的大型框架结构或者吨位较大的升降设备,由于其体积较大、自重较大,在使用升降过程中,会对设备产生较强的冲击;升降系统负载过大,长时间升降冲击时,升降设备的升降系统损坏频繁,需要经常停机维修,从而增大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甚至会有安全事故的风险;且升降能量消耗大,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今的冶金生产中,升降设备在升降过程中,会对设备产生较强的冲击,长时间升降冲击,升降系统损坏频繁,需要经常停机维修,从而增大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甚至会有安全事故的风险,且升降能量消耗大,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包括蓄能器、分配器、辅助提升器、架体和提升所述架体的提升机构;所述辅助提升器为伸缩缸结构,并阵列支撑于所述架体下侧;所述蓄能器与分配器连接,所述分配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辅助提升器连接;所述提升机构带动架体升降,所述蓄能器释放或存储势能,通过分配器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辅助架体升降;所述蓄能器为气压蓄能器;所述提升机构呈拐臂式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辅助提升器包括活塞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滑动安装于所述活塞筒内,所述活塞筒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接口;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筒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架体固定安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活塞杆靠近所述活塞筒的一端外圈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与所述活塞筒上侧支撑的弹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筒的一端固定有弹簧筒,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弹簧筒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座、拐臂、过渡块和支撑架;所述拐臂呈折弯结构,其折弯处通过支撑轴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拐臂的上端与所述过渡块转动连接,所述过渡块远离所述拐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架体固定安装;所述拐臂的下端连接有动力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提升机构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下侧,同侧相邻提升机构间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拐臂的下端;一侧边缘的两相对提升机构上的支撑轴通过同步杆固定连接,其上的拐臂下端连接有动力推杆。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提升机构带动架体下降时,架体对辅助提升器下压动作,其内的物质通过分配器向蓄能器内聚集,转换为蓄能器的势能;当提升机构带动架体上升时,蓄能器的势能通过分配器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上升,对架体进行辅助提升。通过蓄能器的势能和辅助提升器的压能交替循环变化,大大节省提升机构对架体升降作业而做的功,降低能耗;且能增加架体升降的平稳性,可靠性高;采用气压压缩蓄能,气体压缩比例大,行程长,保证辅助提升器可靠的伸缩;且气体易于获得、低廉,易于实现;提升机构呈拐臂式结构,运行稳定可靠。2、通过管道与活塞筒底部的接口相接,并与活塞筒内部空间连通,活塞杆升降时,实现活塞筒压能与蓄能器势能的转换,结构简单,实现容易。3、通过密封圈卡入密封槽,并与活塞筒内壁接触,实现对活塞筒内部空间的良好密封,防止压力泄露,保证使用的可靠性。4、弹簧可稳定辅助提升器的升降动作初期及末期的运行速度,保证运行的平衡性和稳定性。5、通过弹簧筒对弹簧进行限位导向,保证弹簧伸缩的精确性和稳定性。6、提升机构采用拐臂式结构,通过动力组件推拉拐臂,拐臂上端转动,并通过过渡块前后平衡调节,实现支撑架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架体的升降调节,结构简单,实现容易。7、动力推杆对向下延伸的拐臂下端进行推拉,通过同步杆实现前侧相对的拐臂同步动作,并通过连杆实现同侧的拐臂同步动作,从而使所有的拐臂同步动作,进而实现架体各个位置的同步升降,保证架体升降的平稳性和平衡性,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提升器与架体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提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提升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活塞杆与活塞筒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密封槽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拐臂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蓄能器,2、分配器,3、管道,4、辅助提升器,41、活塞筒,42、弹簧筒,43、连接板,44、弹簧,45、活塞杆,46、密封槽,5、架体,6、提升机构,61、固定座,62,同步杆,63、连杆,64、拐臂,65、支撑架,66、支撑轴,67、过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包括蓄能器1、分配器2、辅助提升器4、架体5和提升所述架体5的提升机构6;所述辅助提升器4为伸缩缸结构,并阵列支撑于所述架体5四角的下侧;所述蓄能器1与分配器2连接,所述分配器2通过管道3分别与所述辅助提升器4连接;所述提升机构6带动架体5升降,所述蓄能器1释放或存储势能,通过分配器2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4辅助架体5升降。当提升机构6带动架体5下降时,架体5对辅助提升器4下压动作,其内的物质通过分配器2向蓄能器1内聚集,转换为蓄能器1的势能,架体5下降的驱动可由架体5和其上的物料自身重力实现;当提升机构6带动架体5上升时,蓄能器1的势能通过分配器2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4上升,对架体5进行辅助提升。通过蓄能器1的势能和辅助提升器4的压能交替循环变化,大大节省提升机构6对架体5升降作业而做的功,降低能耗;且能增加架体5升降的平稳性,可靠性高。如图4和5所示,所述辅助提升器4包括活塞筒41和活塞杆45;所述活塞杆45滑动插于所述活塞筒41内,所述活塞筒41远离所述活塞杆4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管道3连通的接口;所述活塞杆45远离所述活塞筒4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3与所述架体5固定安装,螺栓固定安装,拆装便捷,灵活性好,便于更换部件或维修。通过管道3与活塞筒41底部的接口相接,并与活塞筒41内部空间连通,活塞杆45升降时,实现活塞筒41压能与蓄能器1势能的转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器(1)、分配器(2)、辅助提升器(4)、架体(5)和提升所述架体(5)的提升机构(6);所述辅助提升器(4)为伸缩缸结构,并阵列支撑于所述架体(5)下侧;所述蓄能器(1)与分配器(2)连接,所述分配器(2)通过管道(3)分别与所述辅助提升器(4)连接;所述提升机构(6)带动架体(5)升降,所述蓄能器(1)释放或存储势能,通过分配器(2)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4)辅助架体(5)升降;所述蓄能器(1)为气压蓄能器;所述提升机构(6)呈拐臂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器(1)、分配器(2)、辅助提升器(4)、架体(5)和提升所述架体(5)的提升机构(6);所述辅助提升器(4)为伸缩缸结构,并阵列支撑于所述架体(5)下侧;所述蓄能器(1)与分配器(2)连接,所述分配器(2)通过管道(3)分别与所述辅助提升器(4)连接;所述提升机构(6)带动架体(5)升降,所述蓄能器(1)释放或存储势能,通过分配器(2)分配压能,带动辅助提升器(4)辅助架体(5)升降;所述蓄能器(1)为气压蓄能器;所述提升机构(6)呈拐臂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提升器(4)包括活塞筒(41)和活塞杆(45);所述活塞杆(45)滑动安装于所述活塞筒(41)内,所述活塞筒(41)远离所述活塞杆(4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管道(3)连通的接口;所述活塞杆(45)远离所述活塞筒(4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3)与所述架体(5)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辅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5)靠近所述活塞筒(41)的一端外圈开设有密封槽(46),所述密封槽(46)内套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戈,陈万福,曾晖,董洪壮,王念欣,栾吉益,袁宇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