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28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及其制备方法,材料包括活性预聚物45‑70重量份、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助剂1‑5重量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碳碳双键的重量份为2‑6。该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均是预聚物,粘度低,综合性能好即柔韧性、固化速度与粘度均好,所以制备的UV胶及光油粘度也相对较低,减少了对稀释剂的依赖,保证了高固体含量的可涂性能。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UV-LED embossing adhesive for surface transfer printing of glass product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UV压印胶领域,尤指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UV光油是转印关键承载物。现有的UV光油压印转移效果差,存在以下问题:1)图形转移不稳定,由于普通UV光油的固化收缩严重,导致印品图文再现性不够精细;2)压印效率低;3)对玻璃的粘接性能差、溢胶不易去除或脱模困难。随着压印转移设备上用的光油向高速、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对UV光油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UV材料不仅有高速快固、良好的脱模能力和转印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UV光油材料。专利技术名称为“镭射压印转移设备上用的UV光油”,申请号CN20141037071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镭射压印转移设备上用的UV光油,其特征在于所述UV光油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光引发剂2-1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5份;基材润湿剂1-5份;预聚物45-75份;单体18-35份。经UV烘干,脱模,在UV光油面上产生和母膜一样镭射效果的图案。但是该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如所制备产品的粘度、固化速度以及固化膜层的附着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未提供检测数据等信息,其技术效果难以获知。而且丙烯酸2-乙基己酯是一种致癌物,对操作工人的身体有一定影响,也达不到完全环保要求。由于现有的UV压印转移光油存在前述的问题,难以满足要求。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压印转移工艺的的节能环保型UV光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方合理、高折光率、低收缩、高温不黄变、对玻璃粘接性能好、溢胶易除去、脱模容易的LED光源固化的UV压印胶与一种工艺设计合理、加工工艺简单易操作、产品绿色环保、固化速度快、透明度高的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压印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材料包括活性预聚物45-70重量份、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助剂1-5重量份,所述的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碳碳双键的重量份为2-6,折光率为1.50以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双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双官能度的丙烯酸酯为双酚环氧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三官能度丙烯酸酯,三官能度的丙烯酸酯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TEPO)、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819)的一种或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为消泡剂、流平剂、润湿剂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消泡剂为不含硅类物质的消泡剂,流平剂为有机硅类流平剂。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助剂按重量份加入搅拌锅中进行预分散,搅拌均匀;(2)向搅拌锅中按重量份加入活性预聚物,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油料,过滤制得所述UV光油。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搅拌的转速为500-800r/min,搅拌时间为25-30min。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1500r/min,搅拌时间为100-120min。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过滤用300-350目的过滤袋进行。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均是预聚物,粘度低,综合性能好即柔韧性、固化速度与粘度均好,所以制备的UV光油粘度也相对较低,减少了对稀释剂的依赖,同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碳碳双键的重量份为2-6,折光率为1.50以上,保证了高光泽性,高固体含量的可涂性能;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和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是单体,可加快光固化速度,提高亮度;助剂能够使氧气影响降到最小,UV光油固化更彻底,并使光油的润湿流平性能提高;光引发剂是UV光油的关键组分,对UV光油的光固化速度起决定性作用,光引发剂使用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解决了普通UV光油不能在节能LED光源固化系统中完全固化的难题,具有高耐磨性和高光泽度等优点,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UV压印胶对玻璃粘接性能好、固化速度快、脱模效果好,生产线效率高,且用LED光源即可进行固化,节能环保。3、获得粘度适合高速联机UV压印胶。预聚物与单体对UV压印胶的粘度影响很大,不同种类的预聚物制备的光油粘度有很大差异。单体的官能度越高,制备的光油粘度也越高。而本专利技术选用较低官能度(低于7)的预聚物和官能度(低于4)的单体作为固化主体,压印胶的黏度适中。4、通过改善体积收缩与润湿效果,提高UV压印胶的附着力。由于压印胶的体积收缩率越小,涂膜附着力越好。选用较低官能度的预聚物和的单体线形结构的单体,有利于减少固化后体积收缩,提高涂膜的附着力。同时,选用合适的助剂也有利于增加涂膜与基材的润湿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UV光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其中,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二者重量比为1:2),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1:1),光引发剂为光引发剂TPO、光引发剂TEPO、光引发剂819的混合物(三者重量比为1:1:1),助剂为润湿剂TEGOWet505和流平剂迪高TEGO450(二者重量比为1:1)。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润湿剂和流平剂按重量份加入搅拌锅中进行预分散,搅拌均匀,搅拌速度700r/min,搅拌时间25min;(2)向搅拌锅中按重量份加入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混合搅拌均匀,搅拌速度1050r/min,搅拌时间120min,用300目过滤袋过滤,制得所述UV光油。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UV光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其中,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二者重量比为1:1),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1:1),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为光引发剂TPO、光引发剂TEPO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1:1),助剂为润湿剂T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材料包括活性预聚物45-70重量份、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助剂1-5重量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碳碳双键的重量份为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材料包括活性预聚物45-70重量份、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10-20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助剂1-5重量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预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其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碳碳双键的重量份为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双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双官能度的丙烯酸酯为双酚环氧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官能度的活性稀释剂为三官能度丙烯酸酯,三官能度的丙烯酸酯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转印用的UV-LED压印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胜辉吴淑芳王松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久冠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