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对和第二齿轮对;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输入轴还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一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该装置能够满足货运车辆的多种需求,且综合性能比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传动及驱动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货运车辆的混合电驱动装置面临着众多的技术需求。可将货运车辆的设计总质量称为第一质量状态,使用时的极限总质量称为第二质量状态。例如,轻卡的第一质量状态为4.5吨时,第二质量状态可达到7.5吨,从而对于动力的需求显著增大,特别是爬坡能力不能降低,仍然要求至少达到30%的最大爬坡度;在部分情况下,为了装卸货物,也要求长距离倒车,倒车的最大爬坡度也要求达到30%;满足国标限定值的油耗和相应的排放标准;具有满足国标规定的纯电动行驶性能;成本受到严格限制;可靠性要求高,以满足作为生产工具应全天候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常使用的要求。因此,市场还期待提供一种满足上述多种要求的混合电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货运车辆的多种需求,且综合性能比较好的混合电驱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对和第二齿轮对;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输入轴还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或所述发动机之一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对或所述第二齿轮对之一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进而实现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择一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对、第四齿轮对和第二换挡元件,所述第三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将所述第三齿轮对或所述第四齿轮对之一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对、第四齿轮对、第二换挡元件和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三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三齿轮对或所述第四齿轮对之一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对、第四齿轮对、第一换挡元件和第二换挡元件;所述第三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对或所述第三齿轮对之一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齿轮对或所述第四齿轮对之一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元件或者所述第二换挡元件择一起作用将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一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装置还包括扭转减振器,所述扭转减振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装置还包括扭转减振器和离合器,所述扭转减振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连接,所述离合器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上述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装置还包括液力变矩器,所述液力变矩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当货运车辆不设置第二质量状态时,即只考虑第一质量状态时,混合电驱动装置可以满足爬坡要求,由于其结构极为简化,因此在成本重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二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模式的车辆所需性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能够满足两种质量状态的车辆最大爬坡度要求,而且达到国标限定值的油耗和相应的排放标准;具有满足国标规定的纯电动行驶性能;成本低;可靠性高,满足作为生产工具应全天候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常使用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发动机;2、第一电机;24、增速齿轮对;3、第二电机;4、传动机构;41、第一齿轮对;42、第二齿轮对;43、第一换挡元件;44、输入轴;451、第一中间轴;452、第二中间轴;46、输出轴;47、第三齿轮对;48、第四齿轮对;49、第二换挡元件;5、驱动桥;6、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货运车辆在从起点到终点时,其车辆的质量状态是不变的,且为了计算运费,车辆的质量状态是已知的。因此,针对货运车辆这一特点,可以根据质量状态设定传动机构对应的挡位,即传动比。驾驶员在知道车辆的质量状态后,可以通过一个设置在驾驶室里的触摸屏或者其他装置设定采用某一个挡位,从而在这种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传动机构;/n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对和第二齿轮对;/n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输入轴还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n所述第一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一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对和第二齿轮对;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输入轴还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一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换挡元件,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对或所述第二齿轮对之一与所述第一中间轴连接,进而实现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择一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对、第四齿轮对和第二换挡元件,所述第三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将所述第三齿轮对或所述第四齿轮对之一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对、第四齿轮对、第二换挡元件和第二中间轴;
所述第三齿轮对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对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二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红,韦小田,夏承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