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98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包括:天窗前梁,所述天窗前梁上具有软轴运行部,所述软轴运行部内形成有第一运行槽,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具有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运行槽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遮挡装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运行槽内供所述软轴运行,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水滴溅入干区以及防止灰尘进入软轴运行槽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天窗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上,汽车天窗内的天窗前梁与导轨装配后,两者之间有3-10mm左右的间隙,机械组运行在天窗前梁与导轨之间,在运动过程中有可能有水滴溅到机械组的软轴上,若水进入天窗干区以及电机设置处会产生漏电风险,或者在汽车天窗打开过程中灰尘进入到汽车前梁处,随着汽车开动灰尘粘附到机械组软轴包胶上,从而导致在天窗打开或关闭过程中会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汽车天窗内前梁与导轨之间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可防止水滴溅入干区以及防止灰尘进入软轴运行槽产生异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包括:天窗前梁,所述天窗前梁上具有软轴运行部,所述软轴运行部内形成有第一运行槽,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具有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运行槽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遮挡装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运行槽内供所述软轴运行,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天窗前梁上,所述导轨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轨的一端的一侧从所述缺口伸出,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导轨的一端内。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导轨内形成有第二运行槽,所述第一运行槽与所述第二运行槽相正对,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且伸入所述第二运行槽内。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抵设于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与所述导轨的一端之间,所述缓冲垫的一端穿过所述缺口,并伸入所述导轨的一端内。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汽车天窗上还有抵块,所述缓冲垫的一侧的一端与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相抵,所述缓冲垫的一侧的另一端与所述抵块相抵,所述缓冲垫的另一侧与所述导轨相抵,且所述缓冲垫的另一侧的部分伸入所述导轨内。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遮挡装置与所述天窗前梁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遮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天窗前梁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软轴运行部的底部连接;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软轴运行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缺口。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遮挡装置包括: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挡板、所述软轴运行部的顶部连接。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挡板弧形设置。上述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中,所述底座、所述挡板和所述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设置的遮挡装置能够防止水滴溅入汽车天窗的干区以及防止灰尘进入软轴运行槽产生异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天窗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4中D处的放大图;附图中:1、天窗前梁;2、软轴运行部;3、第一运行槽;4、遮挡装置;5、容置腔;6、缺口;7、导轨;8、第二运行槽;9、缓冲垫;10、抵块;11、底座;12、挡板;1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天窗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的图4中D处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8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包括:天窗前梁1,天窗前梁1上具有软轴运行部2,软轴运行部2内形成有第一运行槽3,软轴运行部2的端部具有遮挡装置4,遮挡装置4内形成有与第一运行槽3相连通的容置腔5,遮挡装置4的一侧设有与容置腔5相连通的缺口6,第一运行槽3内供软轴运行,软轴的一端伸出第一运行槽3,并伸入容置腔5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还包括:导轨7,导轨7安装于天窗前梁1上,导轨7的一端伸入容置腔5内,导轨7的一端的一侧从缺口6伸出,软轴的一端伸入导轨7的一端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导轨7内形成有第二运行槽8,第一运行槽3与第二运行槽8相正对,软轴的一端伸出第一运行槽3,且伸入第二运行槽8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还包括:缓冲垫9,缓冲垫9抵设于软轴运行部2的端部与导轨7的一端之间,缓冲垫9的一端穿过缺口6,并伸入导轨7的一端内。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8所示,汽车天窗上还有抵块10,缓冲垫9的一侧的一端与软轴运行部2的端部相抵,缓冲垫9的一侧的另一端与抵块10相抵,缓冲垫9的另一侧与导轨7相抵,且缓冲垫9的另一侧的部分伸入导轨7内。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遮挡装置9与天窗前梁1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遮挡装置9包括:底座11和挡板12,底座11的底部与天窗前梁1连接,底座11的一端与软轴运行部2的底部连接,挡板12的一端与软轴运行部2的顶部连接,挡板12的一侧与底座11的一侧连接,挡板12与底座11之间形成有容置腔5,挡板12的另一侧与底座11的另一侧之间形成缺口6。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遮挡装置4还包括:至少一加强筋13,加强筋13与挡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前梁,所述天窗前梁上具有软轴运行部,所述软轴运行部内形成有第一运行槽,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具有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运行槽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遮挡装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运行槽内供所述软轴运行,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前梁,所述天窗前梁上具有软轴运行部,所述软轴运行部内形成有第一运行槽,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具有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运行槽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遮挡装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运行槽内供所述软轴运行,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天窗前梁上,所述导轨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轨的一端的一侧从所述缺口伸出,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导轨的一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内形成有第二运行槽,所述第一运行槽与所述第二运行槽相正对,所述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运行槽,且伸入所述第二运行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抵设于所述软轴运行部的端部与所述导轨的一端之间,所述缓冲垫的一端穿过所述缺口,并伸入所述导轨的一端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防止流水及灰尘进入运行槽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伟张卫英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