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9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所述无纺布主体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柔顺亲肤层,所述柔顺亲肤层的下方设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中设有多个渗透组,所述渗透组的中部设有渗透槽,所述渗透层下方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内设有多个梯形的气孔,所述气孔的两侧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层下设有一层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槽位置的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吸水平台,所述吸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槽的位置的底端设有蓄水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多层的设计,使得液体一边疏导一边渗透,不会出现局部积水的问题,所述气孔使得所述无纺布主体具有良好的疏导渗透效果,同时使用时的触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涉及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也是增强材料的一种,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近20年来,无纺布产业得到了迅速和惊人的发展,同时,功能性无纺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现有的部分无纺布在使用时渗透效果不好,同时吸水量不够,吸水时的疏导功能不够完善,往往会导致接触液体的区域吸水量饱和,而没接触液体的区域比较干燥,容易产生使用时的舒适度降低,渗透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所述无纺布主体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柔顺亲肤层,所述柔顺亲肤层的下方设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中设有多个渗透组,所述渗透组的中部设有渗透槽,所述渗透层下方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内设有多个梯形的气孔,所述气孔的两侧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层下设有一层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槽位置的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吸水平台,所述吸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槽的位置的底端设有蓄水条,所述吸水层的下方设有一层纤维紧固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渗透层上设有U型内凹环槽,所述U型内凹环槽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渗透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环绕所述渗透槽一圈设有6个辅助渗透槽,所述辅助渗透槽和水平面夹角为3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孔的两侧设有倒三角型的导流槽,所述吸水平台连接至所述导流槽中。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层设有的所述气孔的材质为弹性体,所述气孔的顶端抵触在所述渗透层的底端,所述气孔内的底部设有一层吸水体。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柔顺亲肤层具有舒适柔顺的亲肤质感,也是接触使用者皮肤的表层,可以给使用者更舒适的触感,各个所述渗透组之间通过所述U型内凹环槽连接,液体可以通过所述U型内凹环槽疏导到各个所述渗透组中,不会导致无纺布出现局部区域积水的情况,所述渗透组内设有辅助渗透槽,所述辅助渗透槽和水平面夹角为30°,可以加快水流的流速,具有导流的作用,所述导流层设有所述气孔,可以保证无纺布的透气效果,在空气循环的环境升水会更加顺利,同时所述气孔材质为弹性体,可以使得无纺布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手感更好,所述导流槽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吸水平台疏导至所述蓄水条中,缓解所述吸水层的压力,使得无纺布的吸水量更大,所述气孔内的底部设有一层所述吸水体,所述吸水体在液体反渗时可以将液体吸收,减少液体的反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无纺布主体1、柔顺亲肤层2、渗透层3、U型内凹环槽301、渗透组4、渗透槽401、辅助渗透槽402、导流层5、气孔6、吸水体602、导流槽7、吸水层8、蓄水条801、吸水平台9、纤维紧固层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1,所述无纺布主体1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柔顺亲肤层2,所述柔顺亲肤层2的下方设有渗透层3,所述渗透层3中设有多个渗透组4,所述渗透组4的中部设有渗透槽401,所述渗透层3下方设有导流层5,所述导流层5内设有多个梯形的气孔6,所述气孔6的两侧设有导流槽7,所述导流层5下设有一层吸水层8,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位置的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吸水平台9,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的位置的底端设有蓄水条801,所述吸水层8的下方设有一层纤维紧固层1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渗透层3上设有U型内凹环槽301,所述U型内凹环槽30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渗透组4。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环绕所述渗透槽401一圈设有6个辅助渗透槽402,所述辅助渗透槽402和水平面夹角为3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孔6的两侧设有倒三角型的导流槽7,所述吸水平台9连接至所述导流槽7中。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流层5设有的所述气孔6的材质为弹性体,所述气孔6的顶端抵触在所述渗透层3的底端,所述气孔6内的底部设有一层吸水体602。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渗透层3上设有多个所述渗透组4,所述渗透组4之间通过所述U型内凹环槽301连接,所述渗透组4的中间设有所述渗透槽401,环绕所述渗透槽401一圈设有6个所述辅助渗透槽402,所述辅助渗透槽402等间距分布,所述辅助渗透槽402和水平面夹角为30°,带有倾斜角度的辅助渗透槽402可以给液体增加流速,加强导流的效果,当单个所述渗透组4的液体流量较大时,可以通过所述U型内凹环槽301将液体疏导至其他所述渗透组4,通过疏导渗透的方式使得液体不会积聚在单个区域向下渗透。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导流层5设有梯形的所述气孔6,可以保证无纺布的透气效果,在空气循环的环境渗水会更加顺利,所述气孔6两侧设有倒三角形的导流槽7,所述吸水层8上设有吸水平台9,所述吸水平台9连接在所述导流槽7中,所述吸水平台9在液体渗透到所述导流槽7中时,将液体吸收,所述吸水层8下方设有蓄水条801,所述吸水平台9将液体引导至所述蓄水条801中,所述蓄水条801的材质为吸水棉,所述蓄水条801可以减轻所述吸水层8的吸水压力,使得无纺布的吸水量更大,所述气孔6内的底部设有一层所述吸水体602,所述吸水体602的材质为吸水棉,所述吸水体602在液体反渗时可以将液体吸收,减少液体的反渗。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无纺布主体1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所述柔顺亲肤层2,所述柔顺亲肤层2具有柔顺的质感,也是接触使用者皮肤的表层,可以给使用者更舒适的触感,所述导流层5中设有所述气孔6,所述气孔6的材质为弹性体,所述气孔6起到一个支撑整体结构的作用,同时给所述无纺布主体1提供了较好的弹力,使得无纺布具有更好的质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主体(1)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柔顺亲肤层(2),所述柔顺亲肤层(2)的下方设有渗透层(3),所述渗透层(3)中设有多个渗透组(4),所述渗透组(4)的中部设有渗透槽(401),所述渗透层(3)下方设有导流层(5),所述导流层(5)内设有多个梯形的气孔(6),所述气孔(6)的两侧设有导流槽(7),所述导流层(5)下设有一层吸水层(8),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位置的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吸水平台(9),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的位置的底端设有蓄水条(801),所述吸水层(8)的下方设有一层纤维紧固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主体(1)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层柔顺亲肤层(2),所述柔顺亲肤层(2)的下方设有渗透层(3),所述渗透层(3)中设有多个渗透组(4),所述渗透组(4)的中部设有渗透槽(401),所述渗透层(3)下方设有导流层(5),所述导流层(5)内设有多个梯形的气孔(6),所述气孔(6)的两侧设有导流槽(7),所述导流层(5)下设有一层吸水层(8),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位置的顶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吸水平台(9),所述吸水层(8)对应所述导流槽(7)的位置的底端设有蓄水条(801),所述吸水层(8)的下方设有一层纤维紧固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导型渗透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裕丰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