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81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驱动电机、顶板、安装槽、注塑机构、引导杆、定型腔、升降机构、底座以及减震弹簧,所述模具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注塑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注塑机构通过安装槽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上部,所述引导杆设置于注塑机构的底端,所述定型腔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下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两侧,所述底座设置于模具本体的底部,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底座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部设置有减震结构底座,可有效降低模具运作产生的振动噪声,能够有效提高注塑效率,提高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内镶件注塑成型装饰技术即IMD(In-MoldDecoration),IMD是国际风行的表面装饰技术。主要用于家电产品的装饰及功能控制面板、汽车仪表盘、空调面板、手机外壳/镜片、洗衣机、冰箱等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模内镶件注塑成型产品需要在硬胶上再注塑一层硅胶时,通常是在模具内先形成硬胶,再在硬胶的基础上注塑硅胶。由于现有液态硅胶模内注塑的成型操作过程的噪声较大,且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用以克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驱动电机、顶板、安装槽、注塑机构、引导杆、定型腔、升降机构、底座以及减震弹簧,所述模具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注塑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注塑机构通过安装槽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上部,所述引导杆设置于注塑机构的底端,所述定型腔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下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的两侧,所述底座设置于模具本体的底部,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底座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构包括安装块、螺纹孔以及定型模块,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注塑机构的顶部,所述螺纹孔设置于安装块上,所述定型模块设置于注塑机构的底部。<b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设置的数量为二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顶块、伸缩杆以及液压汽缸,所述顶块设置于升降机构的顶端,所述伸缩杆设置于顶块的底端,所述液压汽缸设置于伸缩杆的底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关于底座的底端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且所述减震弹簧与紧固螺栓和底座紧密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底部设置有减震结构底座,可有效降低模具运作产生的振动噪声,能够有效提高注塑效率,提高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注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本体、2驱动电机、3顶板、4安装槽、5注塑机构、51安装块、52螺纹孔、53定型模块、6引导杆、7定型腔、8升降机构、81顶块、82伸缩杆、83液压汽缸、9底座、10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驱动电机2、顶板3、安装槽4、注塑机构5、引导杆6、定型腔7、升降机构8、底座9以及减震弹簧10,模具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3,驱动电机2与注塑机构5电性连接,注塑机构5通过安装槽4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上部,引导杆6设置于注塑机构5的底端,定型腔7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下部,升降机构8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底座9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底部,减震弹簧10设置于底座9的内部。本技术中,其中顶板3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便于定位注塑机构的位置;注塑机构5包括安装块51、螺纹孔52以及定型模块53,安装块51设置于注塑机构5的顶部,螺纹孔52设置于安装块51上,定型模块53设置于注塑机构5的底部,通过定型模块53与定型腔7对应注塑液态硅胶模内的成型制品;升降机构8设置的数量为二个,升降机构8包括顶块81、伸缩杆82以及液压汽缸83,顶块81设置于升降机构8的顶端,伸缩杆82设置于顶块81的底端,液压汽缸83设置于伸缩杆82的底端,通过液压汽缸83可自由升降伸缩杆82改变升降机构8的高度;减震弹簧10关于底座9的底端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且减震弹簧10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9紧密贴合,能够有效减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根据实际操作需求通过液压汽缸83升降伸缩杆82改变升降机构8的高度,从而通过调节升降机构8定位注塑机构5的位置,通过驱动电机2启动注塑机构5对准定型腔7进行液态硅胶的注塑定型,操作简单方便。本技术底部设置有减震结构底座,可有效降低模具运作产生的振动噪声,能够有效提高注塑效率,提高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驱动电机(2)、顶板(3)、安装槽(4)、注塑机构(5)、引导杆(6)、定型腔(7)、升降机构(8)、底座(9)以及减震弹簧(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3),所述驱动电机(2)与注塑机构(5)电性连接,所述注塑机构(5)通过安装槽(4)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上部,所述引导杆(6)设置于注塑机构(5)的底端,所述定型腔(7)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下部,所述升降机构(8)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所述底座(9)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底部,所述减震弹簧(10)设置于底座(9)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驱动电机(2)、顶板(3)、安装槽(4)、注塑机构(5)、引导杆(6)、定型腔(7)、升降机构(8)、底座(9)以及减震弹簧(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3),所述驱动电机(2)与注塑机构(5)电性连接,所述注塑机构(5)通过安装槽(4)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上部,所述引导杆(6)设置于注塑机构(5)的底端,所述定型腔(7)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下部,所述升降机构(8)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所述底座(9)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底部,所述减震弹簧(10)设置于底座(9)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硅胶模内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构(5)包括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超行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