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81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包括顶板、第一模具、底板和第二模具,所述底板上设有气泵,所述底板上气泵两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方连接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侧面设有进气管道,所述气泵上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与进气管道靠近支撑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具上端部设有第二排线部,所述第二模具上方设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方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模具下端部与第二模具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排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防水、固定电线的工艺比较复杂,工序繁多,电线的排列顺序比较混乱、不均匀。如电子膨胀阀上的定子线圈的防水、固定电源线的工艺:先用超声波焊接将电源线保护壳固定在定子线圈外壳上,然后通过灌胶的工艺将电源线固定在电源线保护壳内。这种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而且成本也高。公布号为CN209999596U公开了一种模具,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模具一,所述模具一包括电器模型槽一、排气孔一、注塑孔、凸定位块和排线模一;模具二,所述模具二包括电器模型槽二、排气孔二,定位槽、凹定位槽和排线模二;以及定位棒,所述定位槽用来定位所述定位棒,所述定位棒用来定位电器模型骨架。本技术提供的模具,不仅使用简单,而且能够较大的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加工的时间。同时,使用该模具使得电线排列整齐、均匀。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模具一和模具二在合拢时容易不对齐并且容易发生位移,影响后续成型塑体的形状,同时成型塑体存在难以脱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包括顶板、第一模具、底板和第二模具,所述底板上设有气泵,所述底板上气泵两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方连接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侧面设有进气管道,所述气泵上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与进气管道靠近支撑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具上端部设有第二排线部,所述第二模具上方设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方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模具下端部与第二模具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排线部;所述顶板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连接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导柱的一侧设有穿过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套筒,所述底板两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与第一导柱对应位置设有穿过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与第一套筒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导柱。优选的,所述第二排线部上设有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线部上设有第一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均设有锁紧件。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注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柱和锁紧件的配合作用能够解决避免发生模具位移问题,同时,利用鼓风机抽气到模具内部,上下模具容易分离,便于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第一模具、3进气通道、4锁紧件、5第一连接板、61第一导柱、62第二导柱、7第二连接板、81第一套筒、82第二套筒、9支撑件、10管道、11气泵、12底板、13第二模具、14第一排线部、15第一凹槽、16第二排线部、17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下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包括顶板1、第一模具2、底板12和第二模具13,所述底板12上设有气泵11,所述底板12上气泵11两侧设有支撑件9,所述支撑件9上方连接有第二模具13,所述第二模具13侧面设有进气管道3,所述气泵11上连接有管道10,所述管道10与进气管道3靠近支撑件9一端连接,通过气泵11提供气体动力,使得气体经过管道10进入进气管道3到达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13的连接处,在气体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13容易脱落。所述第二模具13上端部设有第二排线部16,所述第二排线部16上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模具13上方设有第一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2上方连接有顶板1,所述第一模具2下端部与第二模具13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排线部14,所述第一排线部14上设有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5与第二凹槽17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凹槽15与第二凹槽17相互配合,形成固定电线的空间。所述顶板1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下方连接有第一导柱61,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第一导柱61的一侧设有穿过第一连接板5的第一套筒81,所述底板12两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二连接板7上方与第一导柱61对应位置设有穿过第二连接板7的第二套筒82,所述第二连接板7上方与第一套筒81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导柱62,所述第一套筒81和第二套筒82上均设有锁紧件4,将第一导柱61与第二套筒81对应,第二导柱62与第一套筒81对应,使得导柱沿套筒移动,能够保证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13的对齐,同时,当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13对应后,通过锁紧件4将套筒固定,能够防止模具的相对移动,影响成型塑体形状。所述顶板1上设有排气孔和注塑孔。本技术在工作时,将电线放置在第二排线部16的第二凹槽17上,将第一导柱61与第二套筒81对应,第二导柱62与第一套筒81对应,使得导柱沿套筒移动,能够保证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13的对齐,同时,当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13对应后,通过锁紧件4将套筒固定,防止模具的相对移动,然后从顶板1上的注塑孔注入注塑液体,待冷却后,打开气泵11,通过气泵11提供气体动力,使得气体经过管道10进入进气管道3到达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13的连接处,在气体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13容易脱落。虽然本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并不限于此技术,任何运用本技术思想的改进,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包括顶板(1)、第一模具(2)、底板(12)和第二模具(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设有气泵(11),所述底板(12)上气泵(11)两侧设有支撑件(9),所述支撑件(9)上方连接有第二模具(13),所述第二模具(13)侧面设有进气管道(3),所述气泵(11)上连接有管道(10),所述管道(10)与进气管道(3)靠近支撑件(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具(13)上端部设有第二排线部(16),所述第二模具(13)上方设有第一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2)上方连接有顶板(1),所述第一模具(2)下端部与第二模具(13)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排线部(14);所述顶板(1)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下方连接有第一导柱(61),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第一导柱(61)的一侧设有穿过第一连接板(5)的第一套筒(81),所述底板(12)两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二连接板(7)上方与第一导柱(61)对应位置设有穿过第二连接板(7)的第二套筒(82),所述第二连接板(7)上方与第一套筒(81)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导柱(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上固定电线的模具,包括顶板(1)、第一模具(2)、底板(12)和第二模具(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设有气泵(11),所述底板(12)上气泵(11)两侧设有支撑件(9),所述支撑件(9)上方连接有第二模具(13),所述第二模具(13)侧面设有进气管道(3),所述气泵(11)上连接有管道(10),所述管道(10)与进气管道(3)靠近支撑件(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具(13)上端部设有第二排线部(16),所述第二模具(13)上方设有第一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2)上方连接有顶板(1),所述第一模具(2)下端部与第二模具(13)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排线部(14);所述顶板(1)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下方连接有第一导柱(61),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第一导柱(61)的一侧设有穿过第一连接板(5)的第一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坤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