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62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第一转轴与平衡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支架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夹紧机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机械助力臂夹持扭矩扳手代替人工抱持扭矩扳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
本技术涉及矿山设备维修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矿用重型卡车的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国家对于矿用重型卡车的标准、法规也逐步完善,标准体系轮廓逐渐清晰,结构和内容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出对安全、环保、人机工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工程机械制造商纷纷进入矿用重型卡车的研制和开发,使得矿用重型卡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采矿和采石业中,矿用重型卡车是高效、高产运营的关键。卡车与其他采矿设备紧密配合,须在一次运营中连续工作多日。在这样的艰苦工况下,要求矿用重型卡车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然而,针对矿用重型卡车的辅助维修工具少之又少,由于体积大,及条件限制,现阶段多采用现场维修的方式,人工维修。现有拆卸矿用重型卡车轮胎螺栓采用人工手持扭矩扳手拆卸,扭矩扳手重达25KG,操作不便,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隐患的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以达到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隐患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第一转轴与平衡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支架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夹紧机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轴套;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所述平衡杆可枢转连接;所述轴套套设于限位杆外部,所述轴套与平衡杆支架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调节地设置于轴套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杆包括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所述第一平衡杆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中部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支架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杆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平衡另与平衡杆支架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第二平衡杆、平衡杆支架、第三转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轴包括L型支架、中心轴、转盘,所述L型支架立板上下端分别与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转动连接,所述L型支架底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上端固定有固定块,下端与转盘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可调节限位块,所述L型支架底板侧部设置有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转轴为倒置T型结构,上端与第二连杆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下端与夹紧机构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枪托支架和抱块,所述枪托支架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卡槽结构,所述销轴穿过第四转轴并通过卡槽结构可拆卸连接,实现整套夹紧机构的快速换型;所述抱块与枪托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抱块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扭矩枪固定连接。本技术由机械助力臂夹持扭矩扳手代替人工抱持扭矩扳手,扭矩枪可360度任意旋转,方便人员现场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限位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第三转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夹紧机构示意图。其中,1.小车;2.立柱;3.第一转轴;4.配重块;5.调节杆;6.限位装置;61.限位杆;62.第一限位块;63.轴套;64.第二限位块;7.平衡杆支架;8.平衡杆;81.第一平衡杆;82.第二平衡杆;9.第三转轴;91.支架;92.中心轴;93.固定块;94.转盘;95.限位柱;96.限位块;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四转轴;13.夹紧机构;1301.枪托支架;1302抱块;1303.扭矩枪。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包括小车1,所述小车1上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通过第一转轴3与平衡杆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支架7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8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8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上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4;所述平衡杆8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9与第一连杆10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1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2与夹紧机构13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平衡杆8上设置有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限位杆61、第一限位块62、第二限位块64、轴套63;所述限位杆61一端与所述平衡杆8可枢转连接;所述轴套63套设于限位杆61外部,所述轴套63与平衡杆支架7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62和第二限位块61可调节地设置于轴套两端。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杆包括第一平衡杆81和第二平衡杆82,所述第一平衡杆81一端与第三转轴9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81中部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支架7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杆82一端与第三转轴9连接,所述第二平衡82另与平衡杆支架7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81、第二平衡杆82、平衡杆支架7、第三转轴9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转轴包括L型支架91、中心轴92、转盘94,所述L型支架91立板上下端分别与第一平衡杆81和第二平衡杆82转动连接,所述L型支架91底板与中心轴92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92上端固定有固定块93,下端与转盘94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盘94与第一连杆10固定连接,所述转盘94上设置有可调节限位块96,所述L型支架底板侧部设置有限位柱95。如图4所示,所述第四转轴12为倒置T型结构,上端与第二连杆11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下端与夹紧机构13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夹紧机构13包括枪托支架1301和抱块1302,所述枪托支架1301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卡槽结构,所述销轴穿过第四转轴12并通过卡槽结构可拆卸连接,实现整套夹紧机构的快速换型;所述抱块1302与枪托支架13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抱块1302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扭矩枪1303固定连接,确保扭矩枪可360度任意旋转,方便人员现场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第一转轴与平衡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支架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夹紧机构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第一转轴与平衡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支架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在竖直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在水平面内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夹紧机构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轴套;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所述平衡杆可枢转连接;所述轴套套设于限位杆外部,所述轴套与平衡杆支架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调节地设置于轴套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重型卡车拆卸轮胎螺栓扭矩扳手助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包括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所述第一平衡杆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中部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杆支架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杆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李虎宫福敏张帆雷全伟
申请(专利权)人:塞尔昂上海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