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32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包括:上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导向总成、安装在上模板上的凸模、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凹模、安装在凹模两侧的两组内六角承载螺栓,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和安装在凸模本体上的四组冲头,四组冲头分别固连在凸模本体的四个侧面上,凸模本体上设置有两组定位通孔,一组共两个定位通孔之间设置安装孔;凹模包括:凹模本体和安装在凹模本体上的四组刃口避让槽,四组刃口避让槽的形状及位置与四组冲头的相对应,凹模本体上设置有三组共六个定位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
技术介绍
客车行业为保证车身骨架防腐性能,多采用整车阴极电泳工艺,这就需要组成车身骨架的这些型材有电泳漏液孔。电泳漏液孔多为圆孔适用于平行放置的型材,但是为保证非平行放置的型材电泳后电泳液可以完全流出,需要在型材两端增加U形电泳漏液孔。大部分客车制造行业U形电泳漏液孔采用先钻圆孔在进行等离子切割成U形的生产工艺,工序复杂且表面质量不过关,这在型材批量冲U形孔时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组成车身骨架的型材有多种规格,只用一种规格电泳漏液孔无法满足多种规格型材的焊接牢固性和电泳液流出的完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用于对车身骨架进行冲压U形电泳漏液孔,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包括:包括:上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导向总成、安装在上模板上的凸模、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凹模、安装在凹模两侧的两组内六角承载螺栓,其中导向总成包括:两组导柱、两组导套和扁钢丝中载荷弹簧,两组导套竖向安装在上模板的下端面上,两组导柱竖向安装在下模板的上端面上,两组导套分别套装在两组导柱上,扁钢丝中载荷弹簧套装在导套与下模板之间的导柱上;其中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和安装在凸模本体上的四组冲头,四组冲头分别固连在凸模本体的四个侧面上,所述四组冲头与凸模本体一体成型,凸模本体上设置有两组共四个定位通孔,一组共两个定位通孔之间设置安装孔,第一组冲头A:适用于50mm>A>30mm,R=5带角度(β≥45°)的型材、第二组冲头B:适用于30mm≥A≥20mm,R=3的平端头型材、第三组冲头C:适用于50mm≥A≥30mm,R=5的平端头型材、第四组冲头D:适用于A≥50mm,R=6带角度(90°≥β>45°)的型材;其中凹模包括:凹模本体和安装在凹模本体上的四组刃口避让槽,四组刃口避让槽与凹模本体一体成型,四组刃口避让槽的形状及位置与四组冲头的相对应,凹模本体上设置有三组共六个定位通孔,其中一组定位通孔的附近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安装孔。作为优选,四组冲头的尾端与凸模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平切口倒角,四组刃口避让槽的尾部与凹模本体之间也设置有与冲头位置相对应的平切口倒角。作为优选,四组冲头的尾端与凸模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斜切口倒角,四组刃口避让槽的尾部与凹模本体之间也设置有与冲头位置相对应的斜切口倒角。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U形电泳漏液孔模具具有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的优点。2、本技术的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代替原有手工成型的方式,解决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3、本技术的通过四种冲头配合相对应的刃口避让槽,可对多种型号的型材进行冲孔,并且针对组成车身骨架的型材端部有平切口和斜切口两种状态,模具凸模直角棱边通过倒角处理可满足端部平切口和斜切口状态的型材进行冲压。4、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操作者根据所需U形孔规格和型材端部状态选择相应凸模方向,目测居中将型材放置在凸模上,先进行冲压底侧端面,翻转型材进行冲压上侧端面,完成整体成型。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凸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凹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模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的A-A剖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的B-B剖局部放大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斜角方向缺口矩形管结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平切缺口矩形管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凸模3、凸模本体301、冲头302、定位通孔303、安装孔304、凹模4、凹模本体401、刃口避让槽402、定位通孔403、安装孔404、六角承载螺栓5、导柱6、导套7、扁钢丝中载荷弹簧8。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参阅图1-10,本技术的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包括:包括:上模板1、安装在上模板1下方的下模板2、安装在上模板1与下模板2之间的导向总成、安装在上模板1上的凸模3、安装在下模板2上的凹模4、安装在凹模4两侧的两组共四个内六角承载螺栓5。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总成包括:两个导柱6、两个导套7和扁钢丝中载荷弹簧8,两个导套7竖向安装在上模板1的下端面上,两个导柱6竖向安装在下模板2的上端面上,两个导套7分别套装在两个导柱6上,扁钢丝中载荷弹簧8套装在导套7与下模板2之间的导柱6上。上下模板使用四组共两种规格导柱、导套和扁钢丝中载荷弹簧连接,两种规格导柱、导套对角线放置防止装配时防反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凸模3包括:凸模本体301和安装在凸模本体301上的四组冲头302,四组冲头302分别固连在凸模本体301的四个侧面上,凸模本体301上设置有两组共四个定位通孔303,一组共两个定位通孔303之间设置安装孔304,U形电泳漏液孔冲压模具为满足多规格型材,第一组冲头A:适用于50mm>A>30mm,R=5带角度(β≥45°)的型材、第二组冲头B:适用于30mm≥A≥20mm,R=3的平端头型材、第三组冲头C:适用于50mm≥A≥30mm,R=5的平端头型材、第四组冲头D:适用于A≥50mm,R=6带角度(90°≥β>45°)的型材。本实施例中的凹模4包括:凹模本体401和安装在凹模本体401上的四组刃口避让槽402,四组刃口避让槽402的形状及位置与四组冲头302的相对应,凹模本体401上设置有三组共六个定位通孔403,其中一组定位通孔403的附近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安装孔404。本实施例中为满足型材端部平切口和斜切口状态进行冲压,四组冲头302的尾端与凸模本体301的连接处设置有平切口倒角或者斜切口倒角,四组刃口避让槽402的尾部与凹模本体401之间也设置有与冲头位置相对应的平切口倒角或者斜切口倒角。工作原理:操作者根据所需U形孔规格和型材端部状态选择相应凸模方向,目测居中将型材放置在凸模上,先进行冲压底侧端面,翻转型材进行冲压上侧端面。以上,仅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导向总成、安装在上模板上的凸模、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凹模、安装在凹模两侧的两组内六角承载螺栓;/n其中所述导向总成包括:两组导柱、两组导套和扁钢丝中载荷弹簧,两组所述导套竖向安装在上模板的下端面上,两组所述导柱竖向安装在下模板的上端面上,两组所述导套分别套装在两组所述导柱上,所述扁钢丝中载荷弹簧套装在导套与下模板之间的所述导柱上;/n其中所述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和安装在凸模本体上的四组冲头,四组所述冲头分别固连在所述凸模本体的四个侧面上,所述四组冲头与凸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凸模本体上设置有两组共四个定位通孔,一组共两个所述定位通孔之间设置安装孔,所述第一组冲头A:适用于50mm>A>30mm,R=5带角度的型材、第二组冲头B:适用于30mm≥A≥20mm,R=3的平端头型材、第三组冲头C:适用于50mm≥A≥30mm,R=5的平端头型材、第四组冲头D:适用于A≥50mm,R=6带角度的型材;/n其中所述凹模包括:凹模本体和安装在凹模本体上的四组刃口避让槽,四组刃口避让槽与凹模本体一体成型,四组所述刃口避让槽的形状及位置与四组所述冲头的相对应,所述凹模本体上设置有三组共六个定位通孔,其中一组所述定位通孔的附近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型材冲压多种规格U形电泳漏液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导向总成、安装在上模板上的凸模、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凹模、安装在凹模两侧的两组内六角承载螺栓;
其中所述导向总成包括:两组导柱、两组导套和扁钢丝中载荷弹簧,两组所述导套竖向安装在上模板的下端面上,两组所述导柱竖向安装在下模板的上端面上,两组所述导套分别套装在两组所述导柱上,所述扁钢丝中载荷弹簧套装在导套与下模板之间的所述导柱上;
其中所述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和安装在凸模本体上的四组冲头,四组所述冲头分别固连在所述凸模本体的四个侧面上,所述四组冲头与凸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凸模本体上设置有两组共四个定位通孔,一组共两个所述定位通孔之间设置安装孔,所述第一组冲头A:适用于50mm>A>30mm,R=5带角度的型材、第二组冲头B:适用于30mm≥A≥20mm,R=3的平端头型材、第三组冲头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加宁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