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329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配件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组,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下模组压合的上压模组,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和所述上压模组之间的机械手模组,及与所述下模组、所述上压模组和所述机械手模组连接的PLC控制系统,所述下模组上根据生产工序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第一次拉伸工位、第二次拉伸工位、第一冲孔切边工位、第二冲孔切边工位、第一整形工位、冲孔侧切边工位、侧翻孔工位、翻孔工位、刺破工位及第二整形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满足自动化生产及降低了人工成本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座椅配件成型模具
,特别涉及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座椅下横梁是汽车座椅中的常见部件,用于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底部。座椅下横梁是异形件,且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拉伸、冲孔、切边、成型、翻孔等多个步骤。现有技术的座椅下横梁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冲床进行加工,工作效率较低,人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满足自动化生产及降低了人工成本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组,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下模组压合的上压模组,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和所述上压模组之间的机械手模组,及与所述下模组、所述上压模组和所述机械手模组连接的PLC控制系统;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主体,及根据生产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上的:上料工位、第一次拉伸工位、第二次拉伸工位、第一冲孔切边工位、第二冲孔切边工位、第一整形工位、冲孔侧切边工位、侧翻孔工位、翻孔工位、刺破工位及第二整形工位;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多条滑轨,所述机械手模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通过滑动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机械臂,两端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机械臂的抓料件,所述抓料件与所述连接臂为可活动连接,每一所述抓料件对应每一工位。优选地,所述下模主体的长度及宽度相对应地小于所述下模板的长度及宽度。优选地,所述下模主体上、所述翻孔工位旁设置有出料斗。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上设置有多个导孔,所述上压模组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孔配合的多个导柱。优选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机械臂为360°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呈L型。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件的高度高于所述上压模组的高度。本技术的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根据生产顺序依次在所述下模主体上设置:上料工位、第一次拉伸工位、第二次拉伸工位、第一冲孔切边工位、第二冲孔切边工位、第一整形工位、冲孔侧切边工位、侧翻孔工位、翻孔工位、刺破工位及第二整形工位,结合所述机械手模组,在所述PLC控制系统的配合下,使得所述机械手模组自动从上一生产工位抓取至下一生产工位,同时,所述上压模组向下压合,使得本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座椅下横梁的功能,具有结构设置合理,生产效率高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结构的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下模主体上的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机械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为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符号对应的部件名称的清单列表:下模组1、下模板11、滑轨b1、出料斗a1出料斗a1下模主体12、上料工位s1、第一次拉伸工位s2、第二次拉伸工位s3、第一冲孔切边工位s4、第二冲孔切边工位s5、第一整形工位s6、冲孔侧切边工位s7、侧翻孔工位s8、翻孔工位s9、刺破工位s10、第二整形工位s11、上压模组2、机械手模组3、出料斗a1、导孔a2、机械臂31、连接臂32、抓料件3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组1、上压模组2、机械手模组3及PLC控制系统,所述上压模组2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下模组1压合,所述机械手模组3设置在所述下模组1和所述上压模组2之间,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所述下模组、所述上压模组和所述机械手模组连接。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1包括:下模板11,设置在所述下模板11上的下模主体12,及根据生产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12上的:上料工位s1、第一次拉伸工位s2、第二次拉伸工位s3、第一冲孔切边工位s4、第二冲孔切边工位s5、第一整形工位s6、冲孔侧切边工位s7、侧翻孔工位s8、翻孔工位s9、刺破工位s10及第二整形工位s11,所述下模主体12上、所述翻孔工位s9旁设置有出料斗a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1上设置有多个导孔a2,具体地,所述导孔a2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12上。为了实现所述机械手模组3能实现左右移动,所述下模主体12的长度及宽度相对应地小于所述下模板11的长度及宽度。具体地,为了实现所述机械手模组3能实现左右移动,所述下模板11上开设有多条滑轨b1。所述上压模组2上设置有:上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压板结构、与所述下模主体12配对使用的上压模主体,所述上压模主体上与所述上料工位s1、所述第一次拉伸工位s2、所述第二次拉伸工位s3、所述第一冲孔切边工位s4、所述第二冲孔切边工位s5、所述第一整形工位s6、所述冲孔侧切边工位s7、所述侧翻孔工位s8、翻孔工位s9、所述刺破工位s10及所述第二整形工位s11一一配对地设置有多个压合工位,所述上压模组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孔a2配合的导柱。为了实现所述机械手模组3的左右移动,所述机械手模组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b1上。具体地,所述机械手模组3包括:通过滑动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b1上的机械臂31,所述滑动支撑件的高度高于所述上压模组2的高度,两端通过连接臂32连接所述机械臂31的抓料件33,所述抓料件33与所述连接臂32为可活动连接,每一所述抓料件33对应每一工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32与所述机械臂31为360°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32呈L型,该设置使得所述机械手可实现上下运动的操作,所述机械手模组3通过所述抓料件33将板材从上一工位自动抓取至下一生产工位上。所述PLC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的运用,此处不再赘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下模组压合的上压模组,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和所述上压模组之间的机械手模组,及与所述下模组、所述上压模组和所述机械手模组连接的PLC控制系统;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主体,及根据生产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上的:上料工位、第一次拉伸工位、第二次拉伸工位、第一冲孔切边工位、第二冲孔切边工位、第一整形工位、冲孔侧切边工位、侧翻孔工位、翻孔工位、刺破工位及第二整形工位;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多条滑轨,所述机械手模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通过滑动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机械臂,两端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机械臂的抓料件,所述抓料件与所述连接臂为可活动连接,每一所述抓料件对应每一工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座椅下横梁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工作过程中与所述下模组压合的上压模组,设置在所述下模组和所述上压模组之间的机械手模组,及与所述下模组、所述上压模组和所述机械手模组连接的PLC控制系统;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主体,及根据生产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上的:上料工位、第一次拉伸工位、第二次拉伸工位、第一冲孔切边工位、第二冲孔切边工位、第一整形工位、冲孔侧切边工位、侧翻孔工位、翻孔工位、刺破工位及第二整形工位;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多条滑轨,所述机械手模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通过滑动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机械臂,两端通过连接臂连接所述机械臂的抓料件,所述抓料件与所述连接臂为可活动连接,每一所述抓料件对应每一工位。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虹杰苏少毅卢品贤刘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虹日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