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33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7
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支撑工位、液压油缸、油管、液压泵、液压油箱、电磁换向阀、分流阀、操作平台、安全护栏、激光检测仪和机座;机架由两根尺寸相同的机架立柱组成,两根机架立柱垂直焊接于机座上;定位支撑工位一端水平焊接在其中一根机架立柱上,另一端上焊接有定位板和导向板;液压油缸设有三个,分别为上部校直油缸、中部定位油缸和下部校直油缸;操作平台设置于机座上且靠近液压油缸一端;安全护栏安装于操作平台上,激光检测仪固定设置于安全护栏上方;液压泵、液压油箱、电磁换向阀和分流阀置于操作平台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采用立式对导杆进行修复,克服了下链修复时导杆卧式摆放修复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
本技术属于铝电解生产阳极导杆
,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铝电解生产用阳极导杆校直机是铝电解阳极组装生产线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目前生产线中配置的导杆校直机有一定的局限性:1)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或其它原因导致弯曲变形较大的阳极导杆无法进入下一道工序,需下链人工修复,修复成本偏高;2)组装成品块在倒运、挂极过程中导致的弯曲变形导杆不具备上链修复条件,而下链修复方式为人工修复,导杆修复摆放位为卧式,操作难度大(当折弯点不在同一平面时,翻转校直困难)、劳动生产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阳极导杆校直装置解决上述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以解决现有人工修复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支撑工位、液压油缸、油管、液压泵、液压油箱、电磁换向阀、分流阀、操作平台、安全护栏、激光检测仪和机座;其中,所述机架由两根尺寸相同的机架立柱组成,两根机架立柱垂直焊接于机座上;所述定位支撑工位为倒“L”型构件,其一端水平焊接在其中一根机架立柱上,另一端上焊接有定位板和导向板;在另一根机架立柱上焊接有“L”型构件;所述液压油缸设有三个,分别为上部校直油缸、中部定位油缸和下部校直油缸;上部校直油缸和中部定位油缸固定在“L”型构件一侧,下部校直油缸固定在焊接有“L”型构件的机架立柱上;所述操作平台设置于机座上且靠近液压油缸一端;所述安全护栏安装于操作平台上,激光检测仪固定设置于安全护栏上方;液压泵、液压油箱、电磁换向阀和分流阀置于操作平台下方;电磁换向阀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连接;上部校直油缸、中部定位油缸和下部校直油缸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连接。油管共设有8根。较佳地,本技术两根机架立柱与机座的直角处、定位支撑工位的直角处以及定位支撑工位与机架立柱的直角处均用筋板加强连接。较佳地,上部校直油缸、中部定位油缸和下部校直油缸的间距在竖直方向上相等。较佳地,两根机架立柱与定位支撑工位在同一立面。较佳地,三个液压油缸、“L”型构件以及机架立柱在同一立面。较佳地,所述机架立柱为工字钢,所述机座为钢板。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能校直组装块导杆和带电解质残极导杆,弥补自动线设备弯曲变形量较大导杆不能上链校直不足的问题,操作简单;采用立式对导杆进行修复,克服了下链修复时导杆卧式摆放人工修复难度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定位支撑工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说明。结合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门型结构,其公开的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支撑工位2、液压油缸、油管7、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分流阀11、操作平台12、安全护栏13、激光检测仪14和机座15;其中,所述机架1由两根尺寸相同的机架立柱1A组成,机架立柱1A由工字钢制成;两根机架立柱垂直焊接于机座15上,所述机座15为一钢板;所述定位支撑工位2为倒“L”型构件,其一端水平焊接在其中一根机架立柱上,另一端上焊接有定位板2-1和导向板2-2,定位板2-1用以固定导杆3的位置;导向板2-2为一个导向面,能减小行车或叉车吊装时的操作难度,同时可以避免因导杆撞击棱角造成的导杆二次损伤;在另一根机架立柱上焊接有“L”型构件16;两根机架立柱与定位支撑工位2在同一立面;所述液压油缸设有三个,分别为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所述的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的间距在竖直方向上相等;上部校直油缸4和中部定位油缸5固定在“L”型构件16一侧,下部校直油缸6固定在焊接有“L”型构件16的机架立柱上;三个液压油缸、“L”型构件16以及机架立柱1A在同一立面;所述操作平台12设置于机座15上且靠近液压油缸一端;所述安全护栏13安装于操作平台12上,激光检测仪14固定设置于安全护栏13上方;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和分流阀11置于操作平台12下方;电磁换向阀10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11(一号分流阀11-1和二号分流阀11-2)连接;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11连接。具体地,再次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油管7共设有8根,分别为一号油管1#、二号油管2#、三号油管3#、四号油管4#、五号油管5#、六号油管6#、七号油管7#和八号油管8#。电磁换向阀10通过一号油管1#和二号油管2#与一号分流阀11-1和二号分流阀11-2连接;上部校直油缸4通过三号油管3#和六号油管6#与一号分流阀11-1和二号分流阀11-2连接;中部定位油缸5通过四号油管4#和七号油管7#与一号分流阀11-1和二号分流阀11-2连接;下部校直油缸6通过五号油管5#和八号油管8#与一号分流阀11-1和二号分流阀11-2连接。进一步地,两根机架立柱与机座15的直角处、定位支撑工位2的直角处以及定位支撑工位2与机架立柱的直角处均用筋板加强连接。本技术通过利用中部定位油缸5顶住导杆3折弯中点位置,上部校直油缸4受力校直折弯上半部分,下部校直油缸6受力校直折弯下半部分,实现折弯导杆校直。液压泵8从液压油箱9供油,并通过油管给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提供动力,通过电磁换向阀10的控制,实现液压油缸伸出缩回动作。操作平台12上方安装安全防护栏13,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为激光检测仪14提供一个放置平台,激光检测仪放射出一条垂直激光线投射到导杆3正面竖楞边,直观的看到导杆3弯曲点,省去操作人员利用靠尺检测的过程,提高校直效率和校直精度;在操作过程中,导杆的起吊校直是借助行车或叉车起吊,旋转翻面可通过吊钩的旋转机构来实现。以上所披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支撑工位(2)、液压油缸、油管(7)、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分流阀(11)、操作平台(12)、安全护栏(13)、激光检测仪(14)和机座(15);其中,/n所述机架(1)由两根尺寸相同的机架立柱(1A)组成,两根机架立柱垂直焊接于机座(15)上;所述定位支撑工位(2)为倒“L”型构件,其一端水平焊接在其中一根机架立柱上,另一端上焊接有定位板(2-1)和导向板(2-2);在另一根机架立柱上焊接有“L”型构件(16);/n所述液压油缸设有三个,分别为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上部校直油缸(4)和中部定位油缸(5)固定在“L”型构件(16)一侧,下部校直油缸(6)固定在焊接有“L”型构件(16)的机架立柱上;/n所述操作平台(12)设置于机座(15)上且靠近液压油缸一端;所述安全护栏(13)安装于操作平台(12)上,激光检测仪(14)固定设置于安全护栏(13)上方;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和分流阀(11)置于操作平台(12)下方;电磁换向阀(10)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11)连接;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通过油管分别与两个分流阀(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用阳极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支撑工位(2)、液压油缸、油管(7)、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分流阀(11)、操作平台(12)、安全护栏(13)、激光检测仪(14)和机座(15);其中,
所述机架(1)由两根尺寸相同的机架立柱(1A)组成,两根机架立柱垂直焊接于机座(15)上;所述定位支撑工位(2)为倒“L”型构件,其一端水平焊接在其中一根机架立柱上,另一端上焊接有定位板(2-1)和导向板(2-2);在另一根机架立柱上焊接有“L”型构件(16);
所述液压油缸设有三个,分别为上部校直油缸(4)、中部定位油缸(5)和下部校直油缸(6);上部校直油缸(4)和中部定位油缸(5)固定在“L”型构件(16)一侧,下部校直油缸(6)固定在焊接有“L”型构件(16)的机架立柱上;
所述操作平台(12)设置于机座(15)上且靠近液压油缸一端;所述安全护栏(13)安装于操作平台(12)上,激光检测仪(14)固定设置于安全护栏(13)上方;液压泵(8)、液压油箱(9)、电磁换向阀(10)和分流阀(11)置于操作平台(12)下方;电磁换向阀(10)通过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树康尹剑刘春华毕建荣李佳苏李城车立志赵钢何骏田家东夏天强张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鹤庆溢鑫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