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99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涉及复合金属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布料组件和搅拌筒,搅拌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料组件和搅拌组件,翻料组件保证固定板和环板,固定板和环板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若干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固定有翻料斗,固定板与搅拌筒的一内侧面转动连接,环板与搅拌筒的另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搅拌组件包括转动杆,转动杆的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棒,转动杆一端依次贯穿搅拌筒和环板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翻料组件和搅拌组件,可将搅拌筒底部的原料铲运至最顶部并再次进行打散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复合金属材料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复合材料,是指利用复合技术或多种、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金属在界面上实现冶金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极大地改善单一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强度、断裂韧性、冲击韧性、耐磨损性、电性能、磁性能等诸多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到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电力、水利、交通、环保、压力容器制造、食品、酿造、制药等工业领域。金属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原料进行混合处理,而现有的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用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不佳,部分材料会沉降在搅拌筒底部,造成材料搅拌不充分,且混合所需要的时间过久,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通过设置翻料组件和搅拌组件,可将搅拌筒底部的原料铲运至最顶部并再次进行打散搅拌,解决了现有的金属复合材料混合过程中,材料会沉降在搅拌筒底部,造成材料搅拌不充分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布料组件和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搅拌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料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翻料组件保证固定板和环板,所述固定板和环板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若干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有翻料斗,所述固定板与搅拌筒的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环板与搅拌筒的另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棒,所述转动杆一端依次贯穿搅拌筒和环板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筒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贯穿搅拌筒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筒底部固定有两支撑板,且搅拌筒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布料组件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顶端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导料板的内部固定有若干隔板,所述导料板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支板,所述进料筒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支板。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板底端位于进料筒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固定有若干弹簧,所述导料板上固定安装有两振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位于翻料斗的内侧,所述翻料斗和连接板的外侧均与搅拌筒的内壁相互接触且滑动配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翻料组件和搅拌组件,翻料组件在旋转的过程中,翻料斗可将搅拌筒底部的原料铲运至最顶部,并由最顶部将材料倾倒向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对落下的原料进行打散混合,使得搅拌筒内部的原料能够均匀混合。2、本技术通过设置布料组件,布料组件上的隔板可将进料筒内的原料分隔成为若干份,使得原料可均匀的进入进料筒内部,有助于原料的充分混合,振动电机可防止导料板堵塞,保证了进料斗内的原料均匀下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布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翻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板和翻料斗连接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搅拌筒,2-进料筒,3-出料管,4-支撑板,5-第一电机,6-布料组件,601-导料板,602-进料斗,603-振动电机,604-第一支板,605-弹簧,606-隔板,7-第二电机,8-翻料组件,801-固定板,802-环板,803-连接板,804-翻料斗,9-搅拌组件,901-转动杆,902-搅拌棒,10-第二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为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布料组件6和搅拌筒1,搅拌筒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搅拌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料组件8和搅拌组件9;翻料组件8保证固定板801和环板802,固定板801和环板802的周侧面均焊接固定有四个连接板803,两连接板803之间焊接固定有翻料斗804,固定板801与搅拌筒1的一内侧面转动连接,环板802与搅拌筒1的另一内侧面转动连接,固定板801由第一电机5驱动;搅拌组件9包括转动杆901,转动杆901的周侧面焊接固定有搅拌棒902,转动杆901一端依次贯穿搅拌筒1和环板802且与固定板801转动连接,转动杆901另一端与第二电机7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其中如图1和5所示,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筒1上,第一电机5的转轴贯穿搅拌筒1且通过联轴器与固定板801固定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搅拌筒1底部焊接固定有两支撑板4,且搅拌筒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阀门。其中如图4所示,布料组件6包括导料板601,导料板601的顶端连通有进料斗602,导料板601的内部焊接固定有七个隔板606,导料板601两侧均焊接固定有第二支板10,进料筒2两侧均焊接固定有第一支板604,导料板601底端位于进料筒2的内部,第一支板604和第二支板10之间固定有两个弹簧605,导料板60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两振动电机603,振动电机603可防止导料板601堵塞,保证了进料斗602内的原料均匀下落。其中如图5和6所示,搅拌棒902位于翻料斗804的内侧,翻料斗804和连接板803的外侧均与搅拌筒1的内壁相互接触且滑动配合,翻料斗804可将搅拌筒1底部的原料铲运至最顶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原料加入进料斗602内部,在振动电机603的振动下,进料斗602内的原料会进入导料板601内部,隔板606会将导料板601内的原料分隔成若干份,并随着隔板606分散开来,被分散的原料通过进料筒2进入搅拌筒1内部,搅拌筒1内的转动杆901在第二电机7的带动下转动,搅拌棒902将对原料进行打散混合,当原料集聚至搅拌筒1底部时,第一电机5带动固定板801旋转,翻料斗804在固定板801的作用下贴着搅拌筒1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组件(6)、进料筒(2)和搅拌筒(1),所述搅拌筒(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所述搅拌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料组件(8)和搅拌组件(9);/n所述翻料组件(8)保证固定板(801)和环板(802),所述固定板(801)和环板(802)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若干连接板(803),两所述连接板(803)之间固定有翻料斗(804),所述固定板(801)与搅拌筒(1)的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环板(802)与搅拌筒(1)的另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801)由第一电机(5)驱动;/n所述搅拌组件(9)包括转动杆(901),所述转动杆(901)的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棒(902),所述转动杆(901)一端依次贯穿搅拌筒(1)和环板(802)且与固定板(80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901)另一端与第二电机(7)的转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组件(6)、进料筒(2)和搅拌筒(1),所述搅拌筒(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所述搅拌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料组件(8)和搅拌组件(9);
所述翻料组件(8)保证固定板(801)和环板(802),所述固定板(801)和环板(802)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若干连接板(803),两所述连接板(803)之间固定有翻料斗(804),所述固定板(801)与搅拌筒(1)的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环板(802)与搅拌筒(1)的另一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801)由第一电机(5)驱动;
所述搅拌组件(9)包括转动杆(901),所述转动杆(901)的周侧面固定有若干搅拌棒(902),所述转动杆(901)一端依次贯穿搅拌筒(1)和环板(802)且与固定板(80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901)另一端与第二电机(7)的转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金属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筒(1)上,所述第一电机(5)的转轴贯穿搅拌筒(1)且与固定板(80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红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圆本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