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98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的底座、第一中间筒体、第二中间筒体和顶盖,底座内底部设有回收槽,底座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回收槽上方,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第一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喷淋机构,第二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填料层,顶盖内部安装有除雾机构,顶盖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回收槽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底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杂质容纳槽,回收槽侧壁上靠近于杂质容纳槽处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处连通有排污管,底座外侧设有循环箱,回收槽下部与循环箱通过管路相连通,循环箱通过第一进液管与喷淋机构相连通,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具制造、半导体光伏、化工、汽车涂装、印刷业等行业排放的废气总量日益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如何有效的回收治理废气,使其得到有效净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是能够有效的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气体进行净化的装置。目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主要采用喷淋中和的方式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其对废气的净化能力有限,环保性质不强,而且现有的喷淋装置在工作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但是其通常并不能对水进行循环使用,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采用喷淋和吸附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废气进行充分全面的净化处理,而且可对喷淋使用后的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不会浪费水资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的底座、第一中间筒体、第二中间筒体和顶盖,所述底座内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回收槽上方,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喷淋机构,所述第二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填料层,所述顶盖内部安装有除雾机构,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回收槽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杂质容纳槽,所述回收槽侧壁上靠近于所述杂质容纳槽处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底座外侧设有循环箱,所述回收槽下部与所述循环箱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箱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喷淋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板顶部远离所述杂质容纳槽一侧安装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回收槽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由于过滤板上容易粘附小颗粒杂质,长期积累容易堵塞过滤板,通过第二抽水泵将回收槽下部经过滤处理后的水通过第二进液管输入至冲洗机构中,再由冲洗机构喷出至过滤板上,对其进行冲洗,将过滤板上粘附的小颗粒杂质冲入至杂质容纳槽内,保证了过滤板对喷淋水的过滤效果。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冲洗机构包括集水管和喷头,所述集水管安装于所述过滤板顶部远离所述杂质容纳槽一侧,所述集水管一侧安装有多个朝向所述过滤板设置的喷头,所述集水管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相连通。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出气管内设有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排气口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排气管自由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自由端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处安装有烟窗。使用时,废气经过中间筒体中喷淋机构、填料层净化处理后进入至出气管,然后经气体浓度传感器检测,若经检测达到排放标准,气体进入至第一排气管,在排风机的作用下由烟窗直接排放至大气中;若经检测未达到排放标准,气体通过第二排气管进入至进风口,再次进入至中间筒体中进行再次净化处理,充分保证了对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循环箱内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循环箱顶部设有加料管和补液管。通过补液管可及时向循环箱内补充用水,保证喷淋机构的正常使用,通过加料管可向循环箱内加入合适的药剂,如对于酸性废气可通过加料管添加弱碱性药剂,对于碱性废气可通过加料管添加弱酸性药剂,通过搅拌装置使得药剂与水混合均匀,配置好的喷淋液由喷淋机构喷出,可有效祛除废气中的有毒成分,进一步提高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筒体和第二中间筒体上均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分别对应设置在喷淋机构和填料层的位置。通过观察窗可直观看到中间筒体内部的情况,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的做出调整,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的底座、第一中间筒体、第二中间筒体和顶盖,采用分体式的连接方式可方便对设备进行拆卸更换、清理、维护;通过第一中间筒体内喷淋机构喷出的喷淋液中和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再通过第二中间筒体内设置的填料层对废气中有害成分进行全面吸附,实现了对废气进行全面净化处理,提升了废气处理效果;通过在底座内设置回收槽,可对喷淋机构喷出的喷淋液进行集中回收,通过回收槽内倾斜设置过滤板,可对喷淋液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至杂质容纳槽内集中收集,定期由排污管排出进行处理,过滤后的喷淋液进入至循环箱,再次经第一抽水泵抽至喷淋机构喷出,实现了对喷淋使用后的水进行循环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中间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回收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冲洗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循环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底座1,回收槽2,过滤板3,杂质容纳槽4,排污管5,循环箱6,第一进液管7,第一抽水泵8,搅拌装置9,加料管10,补液管11,冲洗机构12,集水管13,喷头14,第二进液管15,第二抽水泵16,进气管17,第一中间筒体18,喷淋机构19,第二中间筒体20,填料层21,顶盖22,除雾机构23,出气管25,第一排气管26,排风机27,烟窗28,第二排气管29,连接法兰30,观察窗3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30固定连接的底座1、第一中间筒体18、第二中间筒体20和顶盖22,底座1内底部设有回收槽2,底座1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回收槽2上方,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17,第一中间筒体18内安装有喷淋机构19,第二中间筒体20内安装有填料层21,顶盖22内部安装有除雾机构23,顶盖22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25;回收槽2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3,过滤板3底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杂质容纳槽4,回收槽2侧壁上靠近于杂质容纳槽4处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处连通有排污管5,底座1外侧设有循环箱6,回收槽2下部与循环箱6通过管路相连通,循环箱6通过第一进液管7与喷淋机构19相连通,第一进液管7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8。工业废气处理装置中底座1、第一中间筒体18、第二中间筒体20和顶盖22之间通过连接法兰30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分体式的连接方式可方便对设备进行拆卸更换、清理、维护;通过第一中间筒体18内喷淋机构19喷出的喷淋液中和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再通过第二中间筒体20内设置的填料层21对废气中有害成分进行全面吸附,实现了对废气进行全面净化处理,提升了废气处理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的底座、第一中间筒体、第二中间筒体和顶盖,所述底座内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回收槽上方,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喷淋机构,所述第二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填料层,所述顶盖内部安装有除雾机构,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n所述回收槽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杂质容纳槽,所述回收槽侧壁上靠近于所述杂质容纳槽处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底座外侧设有循环箱,所述回收槽下部与所述循环箱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箱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喷淋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的底座、第一中间筒体、第二中间筒体和顶盖,所述底座内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回收槽上方,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喷淋机构,所述第二中间筒体内安装有填料层,所述顶盖内部安装有除雾机构,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连接有出气管;
所述回收槽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部处向下凹陷形成杂质容纳槽,所述回收槽侧壁上靠近于所述杂质容纳槽处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底座外侧设有循环箱,所述回收槽下部与所述循环箱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箱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喷淋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顶部远离所述杂质容纳槽一侧安装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回收槽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少娟白鹏文小敏刘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沛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