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传递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756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6
一种消毒传递舱,属于消毒传递舱技术领域。传递仓作为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物品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舱体,脉冲强光灯管,过氧化氢发生器,转盘,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舱体外侧固定脉冲强光灯管、过氧化氢发生器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舱体内部底部设置转盘;脉冲强光灯管照向舱体内部。利用脉冲强光灯管代替传统紫外线灯管,增强了照射灭菌的效率,配合转盘降低脉冲强光灯管对被传递物本身的影响,同时仅需极少的灯管即可对被传递物充分消毒灭菌,整合了过氧化氢消毒系统,适用于多种不同被传递物消毒灭菌,传递效率高,消毒效果好,对被传递物影响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毒传递舱
一种消毒传递舱,属于消毒传递舱

技术介绍
传递舱作为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物品传递。现有的紫外线传递窗和消毒传递柜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喷洒消毒液的方式对内部待清洁物品进行消毒清洁。紫外线传递窗一般最强的消毒效果仅为log3,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这类产品达到消毒要求的传递时间至少在40分钟以上;目前国内的实验室都是按照自己的一些规范操作,照射5分钟或喷洒完消毒液静止几分钟即可取出,严格来说这种做法对于屏障内部的污染风险较高,但由于用户传递物品频次太高,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将会大大的影响后续的生产;同时,长时间单方向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对活体动物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极易在无法照射的地方存在死角,消毒效果下降。过氧化氢传递舱灭菌周期长(70分钟),消毒效果可以达到log6,但设备无法带活体动物和一些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消毒。满足消毒周期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出现灭菌死角,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循环的过氧化氢气体进行消毒,舱体内气流单方向流动,如果消毒时间不足,极容易在背向气流的方向产生灭菌死角。现有的消毒传递舱仅能够进行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不能从根本上缩短传递舱消毒时间,提高传递效率,难以适用于现代高频率生产传递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毒效率高、无死角,消毒效果好,对被消毒物品影响小的消毒传递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脉冲强光灯管、过氧化氢发生器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舱体外侧固定脉冲强光灯管、过氧化氢发生器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舱体内部底部设置转盘;脉冲强光灯管照向舱体内部,过氧化氢发生器连通舱体内部,过氧化氢循环系统固定在舱体外侧,连通舱体内部。将脉冲强光灯管应用于消毒传递舱,高强度脉冲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对物体消毒灭菌,与普通紫外线传递舱相比传递效率增加3~5倍,仅需3~5分钟即可达到log3级别的消毒效果。同时整合过氧化氢消毒系统,可以对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灭菌方式;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内部过氧化氢排出,消毒完毕后及时将舱内环境恢复到可打开的状态,必要时可以实现过氧化氢的再进入,对待消毒物体反复充分接受过氧化氢气体冲击消毒,提高消毒效果与效率。优选的,还包括转盘,转盘设置在舱体内部的底部。为避免脉冲强光对被消毒物体的伤害,对于可能会受影响的物体可以启动转盘,使被消毒物体处于转动状态,相当于对物体每一面进行高强低时间多次的照射灭菌,避免了脉冲强光长时间对单一面的照射,降低伤害的同时,实现仅需一侧的灯管即可对物体全方位都高强度的照射,相比较于对舱体内部铺设反光材质成本更低,并且消毒效果更好;过氧化氢消毒系统也能够配合转盘,使带消毒物体各个角度能够接受到过氧化氢气流的直接冲击,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基础上,大大缩短消毒时间,减少灭菌死角。优选的,所述的转盘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对于某些特殊形状或高度的待消毒物体,一到两根脉冲强光灯管可能集中照射的位置不足以充分利用强光,利用高度调节装置能够调整转盘高度,使待消毒物品充分利用强光,提高消毒效果和消毒效率。优选的,所述的舱体侧面与上面均设有脉冲强光灯管。实现对待消毒物体多面的同时照射灭菌,进一步降低消毒死角,提高消毒效果。优选的,所述的脉冲强光灯管通过聚光灯罩固定在舱体上。得益于转盘的设置,降低了对强光的散射要求,采用聚光灯罩使更多的强光集中于被照射物体,进一步提高强光灭菌消毒的效率,使达到相同的消毒效果所需的时间更短。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氢循环系统包括排风装置、循环管道、回收管道、过滤器、回收阀;过氧化氢循环系统两端分别连接在舱体的上部与下部,其中一端连接排风装置后连接舱体,回收管道连接过滤器与回收阀后两端连接循环管道,循环阀设置在回收管道两端之间的循环管道上。当消毒完毕时,关闭循环阀,打开回收阀,过氧化氢经过滤器吸收至舱体内洁净,完成消毒。排风装置将舱体内部的过氧化氢气体吸出舱体,通过循环管道传递至舱体另一端进入舱体,使舱体内的过氧化氢气体实现流动,在相同的过氧化氢用量下,能够更充分利用过氧化氢,流动的过氧化氢能够达到更多的物体死角,也能避免过氧化氢液化下沉。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氢循环系统设置在舱体相对于过氧化氢发生器的另一侧。增大来自过氧化氢发生器的过氧化氢气体在舱体内经过的距离,充分利用过氧化氢气体。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氢发生器设置在舱体的下部,排风装置设置在舱体的上部。过氧化氢发生器与排风装置呈对角线排列,进一步增大过氧化氢气体在舱体内流经的体积,更充分的利用过氧化氢,并且经过过氧化氢循环系统的过氧化氢从下部再次进入,对舱体内物体多个方位进行过氧化氢气体的直接冲击,进一步减少死角存在。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氢发生器为过氧化氢闪蒸器。闪蒸器具有更好的过氧化氢气化效果。优选的,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固定在转盘的下侧。在部分情况下,对需消毒物品消毒要求可能仅是灰尘、液体或菌体残留量等的洁净度达标,比如从洁净室进入洁净室的物品传递,这种情况下仅需对被消毒物表面进行迅速的粗净化即可,以满足高效的传递速度,设置超声波发生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物体表面的菌落或灰尘等剥离,不需要紫外线灯的预热照射或过氧化氢的发生与回收等步骤,大大缩短了简单消毒灭菌步骤的时间,提高传递效率,节约能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脉冲强光灯管,提高紫外线消毒的效率;设置转盘,使待消毒物品的任一面都能接受强光照射消毒,实现待消毒物品的高强度,低时间的频繁照射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减小光线对物体本身的影响;整合过氧化氢消毒系统,适应各种不同的消毒物品与消毒要求,并且配合转盘缩短过氧化氢消毒所需时间,减少死角,提高消毒效果;过氧化氢循环系统增加舱体内气体的流动性,充分利用过氧化氢,降低物料消耗,提高消毒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消毒传递舱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消毒传递舱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消毒传递舱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消毒传递舱示意图。其中,1舱体,2脉冲强光灯管,3过氧化氢发生器,4转盘,5排风装置,6循环管道,7回收管道,8过滤器,9回收阀,10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1超声波发生器,12循环阀,13高度调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3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1:一种消毒传递舱,包括舱体1,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转盘4,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舱体1外侧固定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舱体1内部底部设置转盘4;脉冲强光灯管2通过聚光灯罩固定在舱体1侧面,照向舱体1内部;过氧化氢发生器3采用过氧化氢闪蒸器。所述的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包括排风装置5、循环管道6、回收管道7、过滤器8、回收阀9;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舱体(1)外侧固定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脉冲强光灯管(2)照向舱体(1)内部,过氧化氢发生器(3)连通舱体(1)内部,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固定在舱体(1)外侧,连通舱体(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舱体(1)外侧固定脉冲强光灯管(2)、过氧化氢发生器(3)和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脉冲强光灯管(2)照向舱体(1)内部,过氧化氢发生器(3)连通舱体(1)内部,过氧化氢循环系统(10)固定在舱体(1)外侧,连通舱体(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盘(4),转盘(4)设置在舱体(1)内部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4)底部设有高度调节装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1)侧面与上面均设有脉冲强光灯管(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强光灯管(2)通过聚光灯罩固定在舱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传递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贺阚晨王洪敏于目标张朋程巩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