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32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为连体衣,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帽子、上衣、裤子,所述上衣背部开设有拉链;所述防护服本体布料为双层结构,所述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所述微型软管进出水口装设在所述上衣一侧,所述上衣装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微型软管内可以循环气体或液体,便于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了防护服的散热性能,通过在防护服本体为连体衣,便于微型软管铺设在全身,提高了对防护服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
本技术属于防护服
,特别是涉及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
技术介绍
按防护功能分健康型防护服,如防辐射服、防寒服、隔热服及抗菌服等;安全型防护服,如阻燃服、阻燃防护服、电弧防护服、防静电服、防弹服、防刺服、宇航服、潜水服、防酸服及防虫服等;为保持穿着者卫生的工作服,如防油服、防尘服及拒水服等。防护服的结构,具有抗渗透功能,透气性好,强力高,高耐静水压的特点,主要应有于工业、电子、医疗、防化、防细菌感染等环境下的使用除满足高强度高耐磨等穿用要求之外,常因防护目的、防护原理不同而有差异,从棉、毛、丝、铅等天然材料,橡胶、塑料、树脂、合纤等合成材料,到当代新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如:抗冲击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及高强度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制品,拒油的含氟化合物,抗辐射的聚酰亚胺纤维,抗静电集聚的腈纶络合铜纤维,抗菌纤维及经相关防臭整理的织物。大多数防护服内外隔离,在使用时内部温度会不断上升,像一个蒸笼,现有的防护服多数是靠排气口散热,散热效率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通过在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微型软管内可以循环气体或液体,便于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了防护服的散热性能,通过在防护服本体为连体衣,便于微型软管铺设在全身,提高了对防护服的散热效率,通过在腰带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装设在腰带上,使得护服本体上没有多余的零件,便于对护服本体的清理,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为连体衣,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帽子、上衣、裤子,所述上衣背部开设有拉链;所述防护服本体布料为双层结构,所述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所述微型软管进出水口装设在所述上衣一侧,所述上衣装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上衣背部装设有水箱背包,所述水箱背包内装设有水罐,所述水罐罐口处装设有供水管与回流管,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回流管一端均装设在连接组件处,所述供水管上装设有微型水泵。可选的,所述帽子正面装设有面罩。可选的,所述水箱背包顶部装设有遮阳盖布,所述遮阳盖布盖设在水罐上。可选的,所述微型软管周侧套设有碳纤维层。可选的,所述布料外侧设有紫外线膜,所述所述布料内侧设有无纺布,所述紫外线膜与所述无纺布之间装设有微型软管。可选的,所述回流管一端位于水罐顶部。可选的,所述回流管顶部装设有浮球。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微型软管内可以循环气体或液体,便于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了防护服的散热性能,通过在防护服本体为连体衣,便于微型软管铺设在全身,提高了对防护服的散热效率,通过在腰带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装设在腰带上,使得护服本体上没有多余的零件,便于对护服本体的清理。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帽子正面装设有面罩,可以更好的对防护服内外进行隔离。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水箱背包顶部装设有遮阳盖布,所述遮阳盖布盖设在水罐上,使得在户外时水罐内水不易因阳光照射快速升温。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微型软管周侧套设有碳纤维层,碳纤维层可以使微型软管更好的进行热量交换。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布料外侧设有紫外线膜,所述所述布料内侧设有无纺布,所述紫外线膜与所述无纺布之间装设有微型软管,更加便于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了防护服的散热性能。6、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回流管顶部装设有浮球,使得回流管管口保持在水罐内水墨的顶端,便于水罐内水的流动,进一步提高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箱背包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型软管水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箱背包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布料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防护服本体1帽子2、面罩201上衣3、腰带302、连接组件303、拉链301裤子4、紫外线膜501、微型软管502、无纺布503水箱背包6、水罐7、供水管702、微型水泵703、回流管7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1,防护服本体1为连体衣,防护服本体1包括帽子2、上衣3、裤子4,上衣3背部开设有拉链301;防护服本体1布料为双层结构,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502,微型软管502进出水口装设在上衣3一侧,上衣3装设有腰带302,腰带302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303;上衣3背部装设有水箱背包6,水箱背包6内装设有水罐7,水罐7罐口处装设有供水管702与回流管704,供水管702与回流管704一端均装设在连接组件303处,供水管702上装设有微型水泵703。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先拉开拉链301进入防护服本体1,拉上拉链301,之后将连接组件303与微型软管502进出水口连接,系上腰带,然后背上水箱背包6,将供水管702与回流管704一端装设在连接组件303上,启动微型水泵703,即可使水流受微型水泵703驱动,在防护服全身循环。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微型水泵703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通过在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502,微型软管502内可以循环气体或液体,便于防护服内外热量的交换,提高了防护服的散热性能,通过在防护服本体1为连体衣,便于微型软管502铺设在全身,提高了对防护服的散热效率,通过在腰带302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303,连接组件303装设在腰带302上,使得护服本体1上没有多余的零件,便于对护服本体1的清理。本实施例的帽子2正面装设有面罩201,可以更好的对防护服内外进行隔离。本实施例的水箱背包6顶部装设有遮阳盖布,遮阳盖布盖设在水罐7上,使得在户外时水罐7内水不易因阳光照射快速升温。本实施例的微型软管502周侧套设有碳纤维层,碳纤维层可以使微型软管502更好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本体(1),所述防护服本体(1)为连体衣,所述防护服本体(1)包括帽子(2)、上衣(3)、裤子(4),所述上衣(3)背部开设有拉链(301);/n所述防护服本体(1)布料为双层结构,所述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502),所述微型软管(502)进出水口装设在所述上衣(3)一侧,所述上衣(3)装设有腰带(302),所述腰带(302)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303);/n所述上衣(3)背部装设有水箱背包(6),所述水箱背包(6)内装设有水罐(7),所述水罐(7)罐口处装设有供水管(702)与回流管(704),所述供水管(702)与所述回流管(704)一端均装设在连接组件(303)处,所述供水管(702)上装设有微型水泵(703)。/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本体(1),所述防护服本体(1)为连体衣,所述防护服本体(1)包括帽子(2)、上衣(3)、裤子(4),所述上衣(3)背部开设有拉链(301);
所述防护服本体(1)布料为双层结构,所述布料内装设有微型软管(502),所述微型软管(502)进出水口装设在所述上衣(3)一侧,所述上衣(3)装设有腰带(302),所述腰带(302)一侧装设有连接组件(303);
所述上衣(3)背部装设有水箱背包(6),所述水箱背包(6)内装设有水罐(7),所述水罐(7)罐口处装设有供水管(702)与回流管(704),所述供水管(702)与所述回流管(704)一端均装设在连接组件(303)处,所述供水管(702)上装设有微型水泵(7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热辐射型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莉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斯潘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