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包、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行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02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在薄型的电池中具有大电流特性优异的引线形状的电池、电池包、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行体。实施方式的电池(100)包括:扁平形状的电极组(3),包括正极(7)、与正极(7)电连接的正极集电极耳(7a)、负极(8)以及与负极(8)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极耳(8a);外包装部件(1),包括第一外包装部(5)和第二外包装部(6);正极端子部(3);负极端子部(4);包括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24a)的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24);以及包括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37a)的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3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电池包、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行体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池、电池包、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行体。
技术介绍
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等电池一般具备:具备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组和收纳该电极组的外包装部件。作为外包装部件,目前,金属罐、层压膜制容器已被实用化。金属罐由铝等金属板通过深拉深加工而获得。为了通过深拉深加工来制作罐,金属板需要某种程度的厚度,这会妨碍外包装部件的薄型化,导致体积容量损失。例如,若将板厚0.5mm的外包装罐应用于厚度13mm的电池,则外包装罐的总板厚在电池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7.7%。由于是薄型的电池,因此要求电池内的引线复杂地折弯等而紧凑地收纳。薄型的电池由于外包装件薄,因此外包装件容易变形。通过减压密封、充放电的探针的加压,端子部周边容易变形。另外,可能由于变形而产生密封不良、充放电时的导通不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20414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薄型的电池中不易变形的电池、电池包、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行体。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括:扁平形状的电极组,包括正极、与正极电连接的正极集电极耳、负极以及与负极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极耳,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正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一端面,且卷绕成扁平形状的负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二端面;电极组侧正极引线,与正极集电极耳电连接;电极组侧负极引线,与负极集电极耳电连接;外包装部件,包括第一外包装部和第二外包装部,该第一外包装部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在第一外包装部的凸缘部和第二外包装部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电极组;正极端子部,第一外包装部在正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正极端子部包括:正极外部端子,包括正极头部和从正极头部延伸出的正极轴部;和正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电极组侧正极引线电连接,正极头部向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正极轴部插入到正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正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第一外包装部和正极端子引线;负极端子部,第一外包装部在负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负极端子部包括:负极外部端子,包括负极头部和从负极头部延伸出的负极轴部;和负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电极组侧负极引线电连接,负极头部向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负极轴部插入到负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负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第一外包装部和负极端子引线;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正极端子与第二外包装部之间;以及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负极端子与第二外包装部之间,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正极轴部的与正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负极轴部的与负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的从正极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的从负极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池的电极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电极组局部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正极端子侧(负极端子侧)侧观察的概略图。图7是沿图6的正极侧的A-A’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的正极侧的B-B’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C-C’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7的正极侧的D-D’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6的负极侧的A-A’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端子、引线、斜面的角度的概略图。图13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A-A’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4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A-A’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5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B-B’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6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C-C’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7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B-B’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8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A-A’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19是变形例中的沿着图6的正极侧的B-B’面切断时得到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池的第一外包装部固定有端子部的电池的图。图21的(a)是第二外包装部的俯视图,图21的(b)是第一外包装部的俯视图。图22的(a)、(b)、(c)、(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制造工序的三视图。图23A是表示收容有多个电极组的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图23B是表示收容有多个电极组的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图23C是表示收容有多个电极组的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的第一例的概略图。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的第二例的概略图。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概略图。图2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概略图。图2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飞行体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通过实施方式对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是用于促进实施方式的说明及其理解的示意图,其形状、尺寸、比等在实际的装置等中存在不同的地方,但它们能够参考以下的说明和公知的技术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进行说明。附图的一部分是立体图或展开图,一部分的部件及部分未被图示,但正极及负极对称地构成,因此,一个电极的未被图示的部分根据另一个电极的构造而明确。另外,实施方式认可将正极及负极非对称地构成的情况。图1所示的电池100包括外包装部件1、电极组2、正极端子部3、负极端子部4和电解质(未图示)。图1所示的电池100例如是二次电池。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为薄型。薄型的电池100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上3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5mm以下。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电池的正极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电池的负极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外包装部件1包括第一外包装部5和第二外包装部6。第一外包装部5是带底的方筒容器,在开口部5a具有凸缘部5b。在外包装部件1中,在第一外包装部5的凸缘部5b和第二外包装部6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电极组2。第一外包装部5及第二外包装部6优选由从由不锈钢、铝层压体及铝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构成。另外,为了增加电池100的单位体积的电池容量,优选第一外包装部5及第二外包装部6的厚度、即第一外包装部5及第二外包装部6的板厚在0.02mm以上0.3mm以下的范围。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兼顾机械强度和柔软性这样相反的性质。板厚的更优选的范围为0.05mm以上0.15mm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n扁平形状的电极组,包括正极、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的正极集电极耳、负极以及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极耳,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所述正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一端面,且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所述负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二端面;/n电极组侧正极引线,与所述正极集电极耳电连接;/n电极组侧负极引线,与所述负极集电极耳电连接;/n外包装部件,包括第一外包装部和第二外包装部,该第一外包装部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外包装部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所述电极组;/n正极端子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在所述正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正极端子部包括:正极外部端子,包括正极头部和从所述正极头部延伸出的正极轴部;以及正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组侧正极引线电连接,所述正极头部向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所述正极轴部插入到所述正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所述正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及所述正极端子引线;/n负极端子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在所述负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负极端子部包括:负极外部端子,包括负极头部和从所述负极头部延伸出的负极轴部;以及负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组侧负极引线电连接,所述负极头部向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所述负极轴部插入到所述负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所述负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及所述负极端子引线;/n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之间;以及/n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之间,/n所述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所述正极轴部的与所述正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n所述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所述负极轴部的与所述负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包括:
扁平形状的电极组,包括正极、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的正极集电极耳、负极以及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极耳,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所述正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一端面,且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所述负极集电极耳位于第二端面;
电极组侧正极引线,与所述正极集电极耳电连接;
电极组侧负极引线,与所述负极集电极耳电连接;
外包装部件,包括第一外包装部和第二外包装部,该第一外包装部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二外包装部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所述电极组;
正极端子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在所述正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正极端子部包括:正极外部端子,包括正极头部和从所述正极头部延伸出的正极轴部;以及正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组侧正极引线电连接,所述正极头部向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所述正极轴部插入到所述正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所述正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及所述正极端子引线;
负极端子部,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在所述负极集电极耳侧具有贯通孔,该负极端子部包括:负极外部端子,包括负极头部和从所述负极头部延伸出的负极轴部;以及负极端子引线,具有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组侧负极引线电连接,所述负极头部向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外侧突出,所述负极轴部插入到所述负极端子引线的贯通孔中,所述负极轴部被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及所述负极端子引线;
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之间;以及
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外包装部的内表面侧,且配置于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之间,
所述第一正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所述正极轴部的与所述正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
所述第一负极绝缘加强部件包括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该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具有与所述负极轴部的与所述负极头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置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将所述正极轴部与所述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对置的面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所成的角度设为A1,
将所述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所成的角度设为A2,
将所述负极轴部与所述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对置的面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所成的角度设为B1,
将所述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外包装部所成的角度设为B2,
满足|A1-A2|≤8度及|B1-B2|≤8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正极轴部的距离为0.0mm以上1.0mm以下,
所述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负极轴部的距离为0.0mm以上1.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正极端子引线对置,
所述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负极端子引线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正极端子引线的距离为0.0mm以上1.0mm以下,
所述负极绝缘加强保持部的所述斜面与所述负极端子引线的距离为0.0mm以上1.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还包括:
第二正极绝缘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元气岩村直树间明田博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