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损耗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931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13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一种电路(200)包括:第一反相器(210),其耦合在第一节点(248)与第二节点(256)之间;第二反相器(212),其耦合在第三节点(250)与第四节点(258)之间;以及第一逻辑电路(214),其具有耦合到第二节点(256)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四节点(258)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以及第一正反馈电路(206),其耦合在第一节点(248)与第三节点(250)之间并具有控制输入。第一正反馈电路(206)包括:第一开关(224),其耦合在第一节点(248)与第五节点(252)之间并具有控制输入;第二开关(230),其耦合在第三节点(250)与第六节点(254)之间并具有控制输入;第三反相器(226),其具有耦合到第六节点(254)的输入和耦合到第五节点(252)的输出,以及第四反相器(228),其具有耦合到第五节点(252)的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六节点(254)的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信号损耗检测电路
本申请总体涉及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在至少一些示例中,一种系统包括具有信号损耗检测器的嵌入式通用串行总线2(eUSB2)设备。信号损耗检测器包括:第一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三节点的输出;第二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四节点的输出。信号损耗检测器进一步包括: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第四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以及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第五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六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在至少一个示例中,一种电路包括第一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三节点的输出。该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四节点的输出。该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第四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以及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第五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六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该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第三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四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电阻器,其耦合在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出与第七节点之间;以及电容器,其耦合在第七节点与接地节点之间。该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并且具有耦合到第七节点的控制输入。在至少一些示例中,一种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以及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四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该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并具有控制输入。第一正反馈电路包括耦合在第一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具有控制输入;耦合在第三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的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具有控制输入;第三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第六节点的输入和耦合到第五节点的输出,以及第四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五节点的输入和耦合到第六节点的输出。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各种示例的说明性系统的框图。图2示出根据各种示例的说明性电路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各种示例的说明性波形的图表。图4示出根据各种示例的说明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用于互连电缆、连接器和通信协议的标准建立规范。如本文所述,USB是指无论是现在现有的还是以后开发的,由USB实施者论坛(USBIF)或替代和/或协助USBIF在其角色中监督USB规范的任何适当机构所认证的、包括任何修订或增补的USB规范的任何版本。在至少一个示例中,如本文所指,USB涵盖USB1.0规范、USB2.0规范、USB3.0规范、USB4.0规范或其任何派生形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诸如上述规范的修改或“.x”变体。同样,如本文所指,传统USB是指USB2.x和/或USB1.x。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嵌入式USB(eUSB)是指eUSB2。最初,USB主要旨在实现用于指定个人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标准。然而,随着USB标准的采用已经扩展并且在支持USB标准的计算设备中的实现日益普及,已经做出了努力来延伸和扩展USB的适用性。例如,在最初建立个人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规范时,USB已扩展到外围设备之间、个人计算机之间以及其它用例的通信。由于USB的此类广泛实现和使用,正在进一步努力将USB用作各个子系统或电路(例如,诸如片上系统(SoC))之间的通信协议。此类实施方式有时称为eUSB2。实现eUSB2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在电路层级上,计算设备通常以不同于常规USB的电压电平运行,从而在eUSB2与传统USB系统之间的直接通信之间形成障碍。为了减轻这种障碍,eUSB2中继器可作为eUSB2与传统USB系统(反之亦然)之间的桥接器或非线性转接驱动器(redriver)进行操作,以在通常约3.3伏(V)的传统USB信令电压电平与eUSB2信令电压电平之间进行转换,这些eUSB2信令电压电平是电路层级的(例如,硅合适的电压),诸如约1.0V、1.2V、1.4V或小于3.3V的任何其它合适值。在至少一些示例中,USB和/或eUSB2系统中的信令线是差分和双向通信线。由于这个原因,在至少一些实施方式中,知道何时可以使用信令线进行传输变得有益。例如,当第一设备通过信令线向第二设备传输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设备能够确定第一设备不再传输并且第二设备现在可以通过信令线自由地传输至第一设备是有利的。USB和eUSB2系统之间的通信中的数据包以包结束(EOP)指示符结尾。然而,EOP指示符不一定指示设备的传输结束,而仅指示特定数据包的结束。因此,为了确定设备是否已经停止在信令线上传输,确定信令线的差分电压。例如,在USB或eUSB2系统中的通信的EOP指示符的最后一位经由差分信令线传输之后,在至少一些示例中,eUSB2规范要求发射机(或耦合到发射机的输出的电路)将差分信令线驱动为低(例如,将差分输入信号中的每个信号通过约40欧姆或其它相对较小值的电阻器耦合到接地电势)达4个单位间隔(UI)的最大值,其中单位间隔是用于传输1位数据的时间段。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将差分信号驱动为低等同于通过低电阻路径以逻辑“0”驱动差分信令线。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将差分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差分信号线驱动为低旨在清除保留在差分信号线上的任何数据或电压的信号线中的每一个信号线。在将差分信号线驱动为低之后,将激活弱下拉电路,以将差分信号线置于高阻抗(例如,高z)状态,在一些示例中,使得能够经由差分信号线或接收设备中的任一个进行单端通信,以然后开始通过差分信号线传输。在一些示例中,高阻抗状态被定义为通过约7千欧姆或其它相对较大值的电阻器或电阻路径将差分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差分信号线耦合到接地电势(例如,以逻辑“0”驱动差分信号线)。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当将差分信号线驱动为低时,使接收设备能够确定在差分信号线上已经发生的信号损耗(LOS)。这通知接收设备发射机已完成传输,并且差分信号线可用于接收设备以开始通过差分信号线进行传输。在一些示例中,该LOS由LOS检测器确定。然而,由于信号滤波,至少一些LOS检测器被设计为具有相对较慢的响应时间(例如,高达约3UI或更长),以防止在差分信号线上数据的正常位转换期间错误的或不正确的LOS检测触发。在至少一些实施方式中,此类方法与具有最小传播延迟的快速响应LOS检测的要求不兼容。然而,为去除信号滤波,可能会在正常信号转换期间产生错误的或不正确的LOS检测触发的可能性,从而在使用LOS检测控制输出驱动器的启用时引起差分信号线上的抖动,或引起其它不正确的系统功能。此外,在至少一些示例中,用于执行信号滤波以防止在正常操作期间错误的或不正确的LOS检测触发的滤波器包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系统,包括:/n具有信号损耗检测器的嵌入式通用串行总线2设备即eUSB2设备,其包括:/n第一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三节点的输出;/n第二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四节点的输出;/n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n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n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以及/n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六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9 US 62/716,415;20190808 US 16/535,5571.一种系统,包括:
具有信号损耗检测器的嵌入式通用串行总线2设备即eUSB2设备,其包括:
第一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三节点的输出;
第二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四节点的输出;
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
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
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以及
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六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五节点与所述第六节点之间耦合的第二正反馈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反相AND逻辑电路即NAND逻辑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输出与第七节点之间耦合的第三反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二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三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四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
电阻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所述输出与第八节点之间;以及
电容器,其耦合在所述第八节点和接地节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八节点处存在开关控制信号,以及其中,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启用和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九节点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由开关控制信号控制;
第二开关,其耦合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十节点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由所述开关控制信号控制;
第四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十节点的输入、耦合到所述第九节点的输出;以及
第五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九节点的输入和耦合到所述第十节点的输出。


8.一种电路,包括:
第一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三节点的输出;
第二差分比较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到第四节点的输出;
第一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五节点之间;
第二反相器,其耦合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六节点之间;
第一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六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
第二逻辑电路,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三节点的第一输入、耦合到所述第四节点的第二输入,以及输出;
电阻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所述输出与第七节点之间;
电容器,其耦合在所述第七节点与接地节点之间;以及
第一正反馈电路,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并且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七节点的控制输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其耦合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八节点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七节点的控制输入;
第二开关,其耦合在所述第四节点与第九节点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七节点的控制输入;
第三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九节点的输入,以及耦合到所述第八节点的输出;以及
第四反相器,其具有耦合到所述第八节点的输入,以及耦合到所述第九节点的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焕章A·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