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是能够谋求减少电力消耗以及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旋转不均匀的气缸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气缸本体(2)以及支承在气缸本体内的轴构件(3)的气缸装置(1),其特征在于,气缸本体设置有旋转机构部(9),所述旋转机构部(9)具备用于根据流体的作用而使所述轴构件旋转的旋转室(9d),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9a)以及后端部(9b)设置有连通于旋转室的旋转用端口(12、13)。由此,能够谋求减少电力消耗以及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旋转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旋转机构的气缸装置。
技术介绍
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有一种具备使收容于气缸本体内的轴构件旋转的机构的气缸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使轴构件旋转的旋转驱动马达(无刷直流马达)。在专利文献2中,具备使轴构件以规定角度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具有步进马达或者伺服马达等旋转马达。在专利文献3中,轴构件安装有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具有转子以及包围转子的周围的定子。转子配置有磁铁,定子配置有线圈。通过电磁的作用而旋转驱动轴构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93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3359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90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如现有技术所示,在通过马达等使轴构件旋转的构成中,存在电力消耗增大、无法适当地谋求小型化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使用马达而产生热,因此,电力消耗容易增大。此外,由于使轴构件机械性地旋转,因此,旋转机构复杂化,无法适当地谋求小型化。除此之外,还要求抑制旋转不均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完成的,特别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电力消耗以及能够谋求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旋转不均匀的气缸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气缸本体和支承在所述气缸本体内的轴构件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设置有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具备旋转室,所述旋转室用于根据流体的作用而使所述轴构件旋转,至少在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设置有旋转用端口,所述旋转用端口与所述旋转室连通。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所述旋转用端口用于供给所述流体,在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室连通的流体排出用的旋转用端口。此时,优选的是,所述轴构件连接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旋转室,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接收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供给至所述旋转室的所述流体,同时,将所述流体输送至所述流体排出用的旋转用端口,所述第二旋转体接收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后端部供给至所述旋转室的所述流体,同时,将所述流体输送至所述流体排出用的旋转用端口。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使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一个所述旋转用端口用于供给所述流体,另一个所述旋转用端口用于排出所述流体。此时,优选的是,所述轴构件连接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旋转室,所述旋转体为如下构造:能够接收从一个所述旋转用端口供给而来的所述流体,同时能够使所述流体流向另一个所述旋转用端口。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构件能够进行冲程地被支承。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气缸本体内划分出具备气缸室的冲程机构部与所述旋转机构部,所述冲程机构部设置有冲程用端口,所述冲程用端口与所述气缸室连通,用于通过流体的供给/排出而使所述轴构件进行冲程。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构件具备流体轴承,所述轴构件在所述气缸本体内以漂浮的状态被支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装置,能够谋求减少电力消耗以及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旋转不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正面侧外观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使旋转构件从图3的状态向前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使轴构件从图3的状态向后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A至图6C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体的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正面侧外观立体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使轴构件从图9的状态向前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使轴构件从图9的状态向后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A至图12C是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体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简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正面侧外观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使轴构件从图3的状态向前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使轴构件从图3的状态向后方进行冲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A至图6C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转体的图。气缸装置1具有如下部分而构成:气缸本体2和支承于气缸本体2的轴构件3。(轴构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轴构件3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另一方面,轴构件3的冲程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1既可以为仅轴构件3能够旋转的构成,也可以为能够进行轴构件3的旋转与冲程两者的构成。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如此。但是,以下对能够使轴构件3旋转的同时能够使其向轴向进行冲程的气缸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所谓的“旋转”是指以轴构件3的轴中心O(参照图3)作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所谓的“冲程”是指轴构件3向轴向(X1-X2方向)移动。X1方向是气缸装置1的前方侧,X2方向是气缸装置1的后方侧。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构件3以规定的直径形成,并且具有活塞4、第一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6而构成,所述活塞4在轴向(X1-X2方向)上以规定的长度尺寸L1形成,所述第一活塞杆5设置于活塞4的前端面,且直径小于活塞4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塞杆6设置于活塞4的后端面,且直径小于活塞4的直径。另外,如图3所示,活塞4、第一活塞杆5以及第二活塞杆6优选为一体化形成。如图3所示,活塞4、第一活塞杆5以及第二活塞杆6的轴中心O聚集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所示,在第二活塞杆6的后端部,朝向第一活塞杆5的方向形成有沿着轴中心O的孔8。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活塞杆6的后端部的外周连接有旋转体11。(气缸本体)如图1至图3所示,气缸本体2具备旋转机构部9和冲程机构部10。在气缸本体2的前方侧(X1方向)划分出冲程机构部10,在气缸本体2的后方侧(X2方向)划分出旋转机构部9。如图1至图3所示,旋转机构部9以直径大于冲程机构部10的方式形成。旋转机构部9具有如下部分而构成:前端部9a;后端部9b;以及连接前端部9a与后端部9b之间的外周部9c,在被前端部9a、后端部9b以及外周部9c包围的内部具备旋转室(空间)9d。连接于轴构件3的旋转体11配置在旋转室9d内。如图3所示,旋转室9d向前后方向(X1-X2方向)的长度如图4、图5所示确保了当轴构件3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冲程时的旋转体11的最大移动量。此外,如图3所示,旋转室9d的直径T1(与前后方向(X1-X2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稍微大于旋转体11的直径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装置,其具有气缸本体和支承在所述气缸本体内的轴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气缸本体设置有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具备旋转室,所述旋转室用于根据流体的作用而使所述轴构件旋转,/n至少在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设置有旋转用端口,所述旋转用端口与所述旋转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05 JP 2018-2279791.一种气缸装置,其具有气缸本体和支承在所述气缸本体内的轴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本体设置有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具备旋转室,所述旋转室用于根据流体的作用而使所述轴构件旋转,
至少在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设置有旋转用端口,所述旋转用端口与所述旋转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所述旋转用端口用于供给所述流体,在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室连通的流体排出用的旋转用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构件连接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旋转室,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接收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前端部供给至所述旋转室的所述流体,同时,将所述流体输送至所述流体排出用的旋转用端口,所述第二旋转体接收从所述旋转机构部的后端部供给至所述旋转室的所述流体,同时,将所述流体输送至所述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泽治,宫森贤藏,
申请(专利权)人:藤仓复合材料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