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带材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59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1
首先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沿运输方向(x)穿过轧制机架(1c)。在此借助于装入到轧制机架(1c)中的工作轧辊(3)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布置在轧制机架(1c)中的第一冷却装置(11)被保持在一回拉位置中,在该回拉位置中,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装置(x)看与工作轧辊(3)间隔开。然后将工作轧辊(3)从轧制机架(1c)中拆出。在拆出工作轧辊(3)之后,第一冷却装置(11)沿或逆着运输方向(x)移位到前移位置中,使得第一冷却装置(11)之后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布置的是工作轧辊(3)。最后,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沿运输方向(x)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1c)。在此借助于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11)用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第二扁平轧制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带材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轧制机架的运行方法,-其中,首先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沿运输方向穿过轧制机架并在穿过轧制机架时借助于被装入到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轧辊被轧制,其中,工作轧辊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绕横向于运输方向延展的轧辊轴线旋转,-其中,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布置在轧制机架中的第一冷却装置被保持在一回拉位置中,在该回拉位置中,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方向看与工作轧辊间隔开,-其中,然后将工作轧辊从轧制机架中拆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轧制机架,-其中,轧制机架为了轧制由金属制成的扁平轧制材料而具有被装入到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轧辊,工作轧辊在轧制期间绕横向于运输方向延展的轧辊轴线旋转,-其中,工作轧辊能从轧制机架中拆出,-其中,轧制机架具有第一冷却装置,-其中,第一冷却装置在回拉位置中沿运输方向看在工作轧辊装入的情况下与工作轧辊间隔开,-其中,第一冷却装置能借助于致动器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从回拉位置移位到前移位置中。
技术介绍
一般性已知这类运行方法和相应的轧制机架。现有技术的轧制机架的第一冷却装置被用于冷却轧制机架的工作轧辊。纯示例性地可以参考DE102009040876A1和EP3006125A1。由WO2008/145222A1已知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由一个或多个被个别地激活的喷射嘴组成,经由这些喷射嘴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可以将扁平轧制材料的或扁坯(Bramme)的特定部位有目的地进行冷却,以便实现宽度上的温度均匀化。该冷却装置没有被布置在轧制机架中。由WO2006/076777A1已知一种被布置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装置,借助于该冷却装置可以冷却轧制机架的工作轧辊。该冷却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是地点分散的。通过WO2006/076777A1的冷却可以设定或者说调整(eingestellt)带材轮廓。由US2001/0007200A1已知一种类似的冷却装置。借助于该冷却装置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也可以执行工作轧辊的地点分散的冷却。在DE102009040876A1中可以将具有不同直径的工作轧辊装入到轧制机架中。冷却装置可以借助于一杠杆机构和一相应的致动器或借助于两个杠杆机构和相应的致动器来调节,从而沿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可以设定冷却装置与工作轧辊的间距。在EP3006125A1中同样可行的是,沿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可以设定冷却装置与工作轧辊的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在由金属、例如铝带和尤其是钢带制造扁平轧制材料时,必须遵守轧制和冷却的特定连续顺序,以便准确地设定希望的材料特性。尤其地,多机架轧制生产线中的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经常对于轧制材料的材料特性有决定性意义。尤其经常有利的是,该时间段保持得尽可能小。相对薄的扁平轧制材料以相对高的速度从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最后的轧制机架出来。该轧制机架在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一般也是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那个轧制机架。从最后的轧制机架出来直至冷却段中的冷却开始的时间段因此极短。在相对厚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与之相反最后的轧制道次经常由与轧制生产线的最后的轧制机架不同的另一轧制机架来实施。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下游布置的轧制机架在该情况下由扁平轧制材料无变形地穿过。基于轧制生产线下游布置的冷却段的间距变大,在该情况下在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在冷却段中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已经变大。此外,相对厚的扁平轧制材料一般以相对低的速度从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出来。由此,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在冷却段中的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还要进一步变大。基于变大的时间段,尤其可能不再可行的是,设定扁平轧制材料的特定的预期材料特性。可借助于多机架轧制生产线和下游布置的冷却段制造的产品组合因此受限。浇铸轧制时的如下事实刚好特别有问题,在该事实下,在连铸和多机架轧制生产线中轧制之间没有进行被浇铸的金属束棒的分离。因此在该情况下,穿过轧制生产线的质量流由于相对低的浇铸速度而被限制。在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各个轧制机架之间可以布置中间机架冷却器。已经提出的是,这些中间机架冷却器只要它们在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的下游布置,那么就作为轧制生产线下游布置的冷却段的部件来处理。由此可能较早地已经开始了扁平轧制材料的冷却。但是,该行为方式中不利的是,借助于中间机架冷却器沿扁平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不能实现冷却的均匀分布,而是仅例如每五或六米可实现点状冷却。扁平轧制材料从这些中间机架冷却器之一至下一这类中间机架冷却器的特定区段所需的时间段在厚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可能超过10秒。此外,借助于中间机架冷却器大多仅可以将相对小的冷却介质量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上。由中间机架冷却器所造成的冷却因此也在范围方面经常仅是不足够的。在EP3434383A1中提出,在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下游布置的那些轧制机架中拆出工作轧辊并替代于此地经由两侧的机架支架的支架窗口将冷却装置装入到这些轧制机架中并借助于这些冷却装置也在这些轧制机架的区域中冷却扁平轧制材料。通过该行为方式已经实现了明显改善的冷却。但是不利的是,工作轧辊的拆出、冷却装置的装入和经常还有冷却装置到冷却介质供给器上的联接不能自动化地实施。EP3434383A1在本专利技术优先权日还未公开且因此在该时间点不是一般可接触到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下列可能性,借助于它们可以以简单、有效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在轧制机架中冷却由金属制成的扁平轧制材料。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运行方法来解决。该运行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1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来设计开头提到形式的运行方法,即:-在拆出工作轧辊之后,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移位到一前移位置中,使得第一冷却装置在所述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布置的是所述工作轧辊,以及-最后,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扁平轧制材料沿运输方向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并在穿过轧制机架时借助于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用经由至少一个管路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的液态冷却介质来加载。通过该设计方案,在扁平轧制材料虽然穿过轧制机架但扁平轧制材料在该轧制机架中不再应当被轧制的那些情况中,相应的轧制机架已经可以被用于冷却扁平轧制材料。为此所需的第一冷却装置在此情况下可以是轧制机架的永久组成部件。该第一冷却装置因此不必视轧制机架的运行方式而定被装入和拆出。确切地说,该第一冷却装置仅必须在回拉位置与前移位置之间进行移位。轧制机架的在其中使第二扁平轧制材料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的该运行方式显然仅当第二扁平轧制材料之前在另一轧制机架中被轧制时才是适宜的。轧制机架因此是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一般来说制作生产线的组成部件。但是在该情况下,扁平轧制材料被热轧制。扁平轧制材料可以在个别情况下是板材。但是一般涉及带材。制成扁平轧制材料的金属例如可以是铝或铜。一般涉及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轧制机架(1c)的运行方法,/n- 其中,首先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沿运输方向(x)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并且在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时借助于装入到所述轧制机架(1c)中的工作轧辊(3)被轧制,其中,所述工作轧辊(3)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绕横向于所述运输方向(x)延展的轧辊轴线(4)旋转,/n- 其中,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布置在所述轧制机架(1c)中的第一冷却装置(11)被保持在一回拉位置中,在所述回拉位置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沿所述运输装置(x)看与所述工作轧辊(3)间隔开,/n- 其中,然后将所述工作轧辊(3)从所述轧制机架(1c)中拆出,/n其特征在于,/n- 在拆出所述工作轧辊(3)之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沿所述运输方向(x)或逆着所述运输方向(x)移位到一前移位置中,使得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在所述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布置的是所述工作轧辊(3),以及/n- 最后,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沿所述运输方向(x)无变形地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并且在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时借助于处在所述前移位置中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用经由至少一个管路(15)输送给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的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1 EP 18215003.71.用于轧制机架(1c)的运行方法,
-其中,首先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沿运输方向(x)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并且在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时借助于装入到所述轧制机架(1c)中的工作轧辊(3)被轧制,其中,所述工作轧辊(3)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绕横向于所述运输方向(x)延展的轧辊轴线(4)旋转,
-其中,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布置在所述轧制机架(1c)中的第一冷却装置(11)被保持在一回拉位置中,在所述回拉位置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沿所述运输装置(x)看与所述工作轧辊(3)间隔开,
-其中,然后将所述工作轧辊(3)从所述轧制机架(1c)中拆出,
其特征在于,
-在拆出所述工作轧辊(3)之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沿所述运输方向(x)或逆着所述运输方向(x)移位到一前移位置中,使得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在所述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布置的是所述工作轧辊(3),以及
-最后,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沿所述运输方向(x)无变形地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并且在穿过所述轧制机架(1c)时借助于处在所述前移位置中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用经由至少一个管路(15)输送给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的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轧辊(3)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借助于第二冷却装置(20)用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和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0)被组合成一结构单元,使得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移位时,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2)也沿所述运输方向(x)或逆着所述运输方向(x)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轧辊(3)在轧制所述第一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借助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用液态冷却介质(14)加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关于涉及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的、平行于所述轧辊轴线(6)延展的轴线(17)在所述回拉位置中在第一转动位置中定向且在所述前移位置中在第二转动位置中定向;
-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看,所述液态冷却介质(14)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的第一转动位置中以沿所述运输方向(x)或逆着所述运输方向(x)的分量朝向所述工作轧辊(3)之一传播;以及
-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看,所述液态冷却介质(14)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的第二转动位置中基本上正交于所述运输方向(x)向所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传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介质(14)为了加载所述工作轧辊(3)以第一工作压力(p1)输送给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且为了加载所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用第二工作压力(p2)输送给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工作压力(p2)小于所述第一工作压力(p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压力(p2)被固定地设定或借助于调节机构(18)被可变地设定。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从所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的表面去除借助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施加到所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的表面上的液态冷却介质(14),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之前和/或之后将气态媒介物(19)横向地吹送到所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上。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管路(15)是柔性的。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介质(14)经由转动连接部从所述至少一个管路(15)向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引导。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构造为液压缸单元的致动器(12)来使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1)移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克鲁克凯尔T·楞高尔B·林泽尔A·塞林格M·扎赫迪
申请(专利权)人: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