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4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包括传热体、面壳和底框,所述传热体上方设置有所述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传热体上方均设置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下方一侧设置有所述底框,所述面壳与所述传热体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热膜均与所述传热体以及所述面壳粘接,所述底框与所述传热体通过卡槽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热膜,不仅能够对电热元件增加传热效率,避免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而且还能够减少加热时间,避免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
本技术涉及电热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
技术介绍
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为原子晶体,高温时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由于氮化硅陶瓷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气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目前,现有的氮化硅电热元件多数采用陶瓷传热,由于缺少传热部件,容易使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同时由于传热效率低,容易使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不能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的需求,其次,现有的氮化硅电热元件大都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由于氮化硅结构密实,容易加热时间长造成电热元件加热效率低,降低了氮化硅电热元件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解决了现有的氮化硅电热元件,由于缺少传热部件,容易使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同时由于传热效率低,容易使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不能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需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包括传热体、面壳和底框,所述传热体上方设置有所述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传热体上方均设置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下方一侧设置有所述底框,所述面壳与所述传热体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热膜均与所述传热体以及所述面壳粘接,所述底框与所述传热体通过卡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框中部设置有绝缘套管一,所述绝缘套管一中部设置有正极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一能够对所述正极脚进行绝缘保护。进一步的,所述正极脚一侧设置有绝缘套管二,所述绝缘套管二中部设置有负极脚,所述正极脚与所述负极脚一端均设置有紧固套管,所述紧固套管之间连接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外侧设置有氮化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紧固套管能够使所述电加热丝固定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管一与所述底框插接,所述正极脚贯穿所述底框以及所述绝缘套管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底框能够使所述绝缘套管一固定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管二与所述底框插接,所述负极脚贯穿所述底框以及所述绝缘套管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二能够对所述负极脚进行绝缘保护。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套管与所述正极脚以及所述负极脚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电加热丝与所述紧固套管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加热丝能够对氮化硅进行加热。进一步的,所述氮化硅与所述传热体搭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氮化硅能够对所述传热体进行传热。(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氮化硅电热元件多数采用陶瓷传热,由于缺少传热部件,容易使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同时由于传热效率低,容易使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不能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电热膜,不仅能够对电热元件增加传热效率,避免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而且还能够减少加热时间,避免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的需求;2、为解决现有的氮化硅电热元件大都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由于氮化硅结构密实,容易加热时间长造成电热元件加热效率低,降低了氮化硅电热元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正极脚、负极脚、紧固套管和电加热丝,能够对氮化硅进行辅助加热,避免加热时间长造成电热元件加热效率低,提高了氮化硅电热元件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的主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传热体;2、面壳;3、电热膜;4、底框;5、绝缘套管一;6、正极脚;7、绝缘套管二;8、负极脚;9、紧固套管;10、电加热丝;11、氮化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包括传热体1、面壳2和底框4,传热体1上方设置有面壳2,面壳2与传热体1上方均设置有电热膜3,电热膜3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在面式供暖领域采用现代宇航技术研发的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电热膜3下方一侧设置有底框4,面壳2与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底框4中部设置有绝缘套管一5,绝缘套管一5中部设置有正极脚6,通过绝缘套管一5能够对正极脚6进行绝缘保护,正极脚6一侧设置有绝缘套管二7,绝缘套管二7中部设置有负极脚8,正极脚6与负极脚8一端均设置有紧固套管9,紧固套管9之间连接有电加热丝10,电加热丝10外侧设置有氮化硅11,通过紧固套管9能够使电加热丝10固定牢固,绝缘套管一5与底框4插接,正极脚6贯穿底框4以及绝缘套管一5,通过底框4能够使绝缘套管一5固定牢固,绝缘套管二7与底框4插接,负极脚8贯穿底框4以及绝缘套管一5,通过绝缘套管二7能够对负极脚8进行绝缘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热膜3均与传热体1以及面壳2粘接,底框4与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不仅能够对电热元件增加传热效率,避免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而且还能够减少加热时间,避免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的需求。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紧固套管9与正极脚6以及负极脚8均通过螺纹连接,电加热丝10与紧固套管9捆,氮化硅11与传热体1搭接,能够对氮化硅进行辅助加热,避免加热时间长造成电热元件加热效率低,提高了氮化硅电热元件工作的效率。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电热元件的正极脚6和负极脚8分别接通电源线,启动电源线对电加热丝10进行通电加热,将加热的热量同时对氮化硅11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温度传到传热体1进行热量释放,为加快电热元件传热,启动电热膜3增大传热效率,该氮化硅电热元件操作便捷、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电热膜3,不仅能够对电热元件增加传热效率,避免陶瓷加热效果慢造成传热效率低,而且还能够减少加热时间,避免电热元件加热时间长造成耗电量大,满足氮化硅电热元件使用的需求,其次,通过设置正极脚6、负极脚8、紧固套管9和10电加热丝,能够对氮化硅进行辅助加热,避免加热时间长造成电热元件加热效率低,提高了氮化硅电热元件工作的效率。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体(1)、面壳(2)和底框(4),所述传热体(1)上方设置有所述面壳(2),所述面壳(2)与所述传热体(1)上方均设置有电热膜(3),所述电热膜(3)下方一侧设置有所述底框(4),所述面壳(2)与所述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热膜(3)均与所述传热体(1)以及所述面壳(2)粘接,所述底框(4)与所述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体(1)、面壳(2)和底框(4),所述传热体(1)上方设置有所述面壳(2),所述面壳(2)与所述传热体(1)上方均设置有电热膜(3),所述电热膜(3)下方一侧设置有所述底框(4),所述面壳(2)与所述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热膜(3)均与所述传热体(1)以及所述面壳(2)粘接,所述底框(4)与所述传热体(1)通过卡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中部设置有绝缘套管一(5),所述绝缘套管一(5)中部设置有正极脚(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脚(6)一侧设置有绝缘套管二(7),所述绝缘套管二(7)中部设置有负极脚(8),所述正极脚(6)与所述负极脚(8)一端均设置有紧固套管(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石潮特种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