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32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改性反应器和气体循环系统,所述改性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气包、喷管和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壳体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下部设有改性气体进口,上部设有改性气体出口;所述气包顶部开孔连接气体循环系统,底部均匀开设气孔连接喷管;所述喷管作为针板放电的阳极连接电源,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作为阴极接地;所述喷管底部隔空正对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布置若干孔隙;所述气体循环系统的进口连接改性反应器的底部,出口连接气包顶部。通过电离改性气体,能够改变碳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效率高、速度快、功能多、可大面积工业化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炭(AC)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积、良好的孔结构和可调的表面化学性质,所以常被用作吸附剂。但对一些难以吸附去除的污染物质(如乙醇、甲苯、正丁烷、铜离子、铬离子、铅离子、汞等),活性炭吸附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特殊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目前对活性炭改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物理改性包括微波改性、高温热处理改性等;化学改性包括氧化改性、还原改性、酸碱改性、等离子体改性等。微波改性是通过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快速加热物体,使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与改性剂充分接触反应。研究表明微波改性既可以改变孔隙结构,也可以改变表面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特别是表面碱性基团增加,从而有助于有机物的吸附。微波改性具有产热快,无污染,耗能少,操作简单且容易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孔径减小,表面形状变得粗糙,以及碳骨架容易收缩变小等问题。高温热处理改性是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对活性炭进行高温加热,从而该变其孔隙结构。该方法的主要因素在于其温度的控制。该方法可以使碳材料表面化学性质更加稳定,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加。但是高温热处理可能会使孔道收缩,影响吸附效果。氧化改性是利用氧化剂改变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通过增强活性炭表面的亲水性、酸性和极性,使其吸附性能得到提高。随着氧化程度增加,碳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也在增加。氧化改性能够增强碳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极性,从而促进极性物质吸附,但对非极性物质吸附能力下降,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还原改性则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还原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官能团数量增加,使活性炭表面碱性、非极性和疏水性增加,使其对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增强。但是对极性物质吸附能力下降,且有二次污染。酸碱改性是指将活性炭放在非氧化还原性酸溶液(H2SO4、H3PO4)或碱溶液(NaOH)中进行改性,一方面可以除去活性炭表面杂质,另一方面改变了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官能团,使其吸附能发生改变。酸碱改性要根据吸附物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性。酸改性使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提高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而碱改性会使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吸附。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即电离了的“气体”,它呈现出高度激发的不稳定态,其中包括离子、电子、原子和激发态分子。在对碳基材料改性的过程中,可以向等离子体反应器引入所需的气体,在表面形成官能团,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该方法不仅能够改变碳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而且装置简单、能耗低、效率高、速度快、功能多、可大面积工业化运行。现有的等离子体活性炭改性装置常采用介质阻挡方式,但介质阻挡放电强度低,不利于活性粒子的产生,也无法有效改变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同时其反应间隙小,只能够填充2~3mm厚度的活性炭层来进行改性,所以改性量较小,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能够改变碳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且效率高、速度快、功能多、可大面积工业化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包括改性反应器和气体循环系统,所述改性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气包、喷管和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壳体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下部设有改性气体进口,上部设有改性气体出口;所述气包顶部开孔连接气体循环系统,底部均匀开设气孔连接喷管;所述喷管作为针板放电的阳极连接高压电源,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作为阴极接地;所述喷管底部隔空正对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布置若干微米级孔隙;所述气体循环系统的进口连接改性反应器的底部,出口连接气包顶部。优选的,所述喷管底部与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表面的距离为1~2cm;所述电压根据该距离在20~50kv内调节,距离越大则电压越大。所述喷管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直径为2~5mm,长度为1~2cm,间距为2~4cm,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为圆形板,直径为15~20cm,厚度为0.2~0.5cm。上述设计既可以增强放电强度,又增加电离的分布范围,即增加等离子体的覆盖面积,提高改性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内嵌在反应器壳体内部,与壳体内部用橡胶密封圈紧密相连。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的若干孔隙孔径为2~3μm,既能使改性气体通过,又能支撑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的碳材料。优选的,所述气包为圆筒形,气包底部直径与反应器壳体内径相匹配,与壳体内部用橡胶密封圈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气包底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其余部分采用绝缘材料。优选的,所述壳体是由绝缘材料石英玻璃制成的圆柱形壳体,石英玻璃厚度为1cm,直径15~20cm,高度按实际需要自由调节。优选的,所述改性气体进口设置于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下部的一侧,改性气体出口设置于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部的另一侧,改性气体从一侧进气,从另一侧出气,方便快速充满。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改性气体进口设置进口阀门,改性气体出口设置出口阀门,通过阀门打开或关闭改性气体进口和改性气体出口。优选的,所述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和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连接改性反应器底部,另一端连接气包顶部,所述循环管道中还设有循环管道阀门。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方法,采用上述改性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将活性炭粉末均匀放置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打开改性气体进口和改性气体出口,将改性气体注入改性反应器,直至反应器内部的气体全部变为所需的改性气体;关闭改性气体出口,打开气体循环系统,让改性气体在改性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当喷管口有气体喷出,再关闭改性气体进口;打开电源,使喷管放电将改性气体电离,电压为20~40kv,放电时间为10~20min,关闭电源,关闭循环泵,放电结束,改性完成。优选的,所述活性炭粉末为40~60目的颗粒,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布置的厚度为0.5~1cm。该设计综合考虑活性炭的重力及表面面积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使活性炭与改性气体充分接触,改性更加充分,改性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改性气体可以为O2、N2、NH3、H2S、氩气或空气中的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改性需求,选择不同的改性气体,实现碳材料改性的多功能化。放电过程中,改性气体在喷管口分解;然后经过活性炭层,与活性炭发生反应;同时,放电过程中能够改变活性炭的表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述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采用多喷管设计,改性气体在喷管口处被强烈电离,裂解成相应活性基团,从而大大提高活性基团的产率;同时,喷管直接面向活性炭,使活性炭表面发生反应,从而改变表面结构。不锈钢粉末板设计有利于改性气体均匀通过活性炭层,使全部活性炭接触到活性基团,从而实现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反应器和气体循环系统,/n所述改性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气包、喷管和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壳体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下部设有改性气体进口,上部设有改性气体出口;/n所述气包顶部开孔连接气体循环系统,底部均匀开设气孔连接喷管;/n所述喷管作为针板放电的阳极连接电源,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作为阴极接地;所述喷管底部隔空正对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布置若干微米级孔隙;/n所述气体循环系统的进口连接改性反应器的底部,出口连接气包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反应器和气体循环系统,
所述改性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气包、喷管和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壳体在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下部设有改性气体进口,上部设有改性气体出口;
所述气包顶部开孔连接气体循环系统,底部均匀开设气孔连接喷管;
所述喷管作为针板放电的阳极连接电源,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作为阴极接地;所述喷管底部隔空正对不锈钢粉末多孔板,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布置若干微米级孔隙;
所述气体循环系统的进口连接改性反应器的底部,出口连接气包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底部与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上表面的距离为1~2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直径为2~5mm,长度为1~2cm,间距为2~4cm,沿圆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粉末多孔板为圆形板,直径为15~20cm,厚度为0.2~0.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为圆筒形,气包底部直径与反应器壳体内径相匹配,与壳体内部用橡胶密封圈密封连接,气包底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其余部分采用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祖良刘奇杰姚水良李晶高尔豪王伟朱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