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21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防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镜头;防抖组件,防抖组件包括活动件及驱动件,驱动件与外壳连接,活动件与驱动件连接,活动件用于与感光组件连接;悬置组件,悬置组件分别与活动件及外壳连接,且环绕在所述活动件或所述安装部的周侧;驱动件用于驱动活动件移动,以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悬置组件能够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不发生形变,且能够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本申请提供的防抖装置,可以避免感光组件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感光组件无法清晰的成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防抖装置通常包括防抖组件,防抖组件与感光组件连接,防抖组件用于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以将入射光调整至感光组件上,进而实现防抖。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防抖组件内部的结构可能会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导致感光组件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使得感光组件偏离入射光的焦距,进而导致感光组件无法清晰的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抖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其能够避免感光组件无法清晰的成像的情况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镜头,所述镜头具有光轴;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包括活动件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活动件用于与感光组件连接;悬置组件,所述悬置组件分别与所述活动件及所述外壳连接,且环绕在所述活动件或所述安装部的周侧;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所述悬置组件能够在平行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且所述悬置组件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感光组件。由于驱动件与外壳连接,活动件与驱动件连接,且活动件用于与感光组件连接,因此,当驱动件驱动活动件移动时,活动件可以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其中,由于悬置组件分别与活动件及外壳连接,且悬置组件能够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因此,当活动件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时,悬置组件可以根据活动件的移动情况发生适应性的形变,换句话说,悬置组件对于活动件在平行于预设平面方向上的移动不会产生阻挠,这样,就可以保证活动件能够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进而使得该防抖装置可以实现防抖功能。另外,由于悬置组件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感光组件,因此,悬置组件能够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对活动件提供一个保持力,换句话说,悬置组件对于活动件在垂直于预设平面方向上的移动会产生阻挠,这样,就可以避免活动件相对于外壳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或者晃动的情况发生,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活动件相对于外壳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或者晃动而使得感光组件偏离入射光的焦距,进而导致感光组件无法清晰的成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活动件相对于外壳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或者晃动而使得活动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的性能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活动件在预设平面内的移动变得更加的稳定。再一方面,由于活动件不会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或者晃动,进而可以使得给活动件上装配感光组件的工作变得简单。此外,由于悬置组件环绕在活动件或安装部的周侧,因此,悬置组件可以充分的利用活动件周侧或安装部周侧的空间,进而可以使得该防抖装置变得小巧,使得防抖装置变得轻薄。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三壁沿与所述预设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壁沿与所述预设平面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三壁通过所述第二壁相连,所述第三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悬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板,所述弹性板沿与所述预设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弹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所述弹性板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活动件上,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及所述第三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板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且环绕所述安装部的周侧。当悬置组件包括弹性板时,由于弹性板沿与预设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因此,弹性板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的强度将比较高,且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的强度将比较弱。这样,就可以保证能够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不发生形变,且能够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也即是,弹性板可以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起到悬置活动件的作用,如此,就可以保证活动件能够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进而使得该防抖装置可以实现防抖功能,同时,可以避免活动件相对于外壳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或者晃动的情况发生。其中,当悬置组件包括弹性板时,由于弹性板为板状结构,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防抖装置更加的小巧。另外,由于弹性板容易制造,因此,可以降低防抖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弹性板容置在由第一壁、第二壁及第三壁共同围合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且环绕安装部的周侧,这样,弹性板可以充分的利用第一容置空间而不需要在防抖装置中开辟出其他空间用于放置弹性板,结构设计非常的巧妙,因此,可以起到节省防抖装置中的空间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该防抖装置变得小巧,变得轻薄。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第四壁,所述第四壁与所述第三壁连接且朝着靠近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壁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侧围绕形成进光孔,所述进光孔的轴线与所述光轴重合,所述第四壁与所述活动件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四壁及所述活动件连接。通过使得第四壁与活动件相对设置,这样,驱动件就可以布置在第四壁及活动件之间,如此,便于驱动件分别与第四壁及活动件连接,可以使得驱动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的合理。另外,通过使得第三壁的靠近光轴的一侧围绕形成进光孔,并使得进光孔的轴线与光轴重合,便于当该防抖装置应用在摄像模组中时,入射光可以通过进光孔到达感光组件处进行成像。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五壁及第六壁,所述第五壁环绕并连接所述第六壁的远离所述镜头的光轴的一侧,所述第五壁与所述预设平面垂直,所述第六壁与所述预设平面平行,所述第六壁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侧围绕形成进光孔,所述第六壁上形成有所述安装部;所述悬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预设平面垂直,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第五壁及所述第六壁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弹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壁上,所述弹性板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活动件上,所述活动件的周侧与所述第五壁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所述弹性板位于所述避让间隙中且环绕所述活动件的周侧。当悬置组件包括弹性板时,由于弹性板与预设平面垂直,因此,弹性板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的强度将比较高,且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的强度将比较弱。这样,就可以保证能够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不发生形变,且能够在平行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形变。也即是,弹性板可以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起到悬置活动件的作用,如此,就可以保证活动件能够带动感光组件在预设平面内移动,进而使得该防抖装置可以实现防抖功能,同时,可以避免活动件相对于外壳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或者晃动的情况发生。其中,当悬置组件包括弹性板时,由于弹性板为板状结构,比较轻薄,因此,可以使得该防抖装置更加的小巧。另外,由于弹性板容易制造,因此,可以降低防抖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弹性板位于活动件的周侧与第五壁之间的避让间隙中,这样,弹性板可以充分的利用活动件与第五壁之间的避让间隙而不需要在防抖装置中开辟出其他空间用于放置弹性板,结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所述外壳(1)具有安装部(10),所述安装部(10)用于安装镜头(300);/n防抖组件(2),所述防抖组件(2)包括活动件(21)及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驱动件(22)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活动件(21)连接,所述活动件(21)用于与感光组件(4)连接;/n悬置组件(3),所述悬置组件(3)分别与所述活动件(21)及所述外壳(1)连接,且环绕在所述活动件(21)或所述安装部(10)的周侧;/n所述驱动件(22)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21)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光组件(4)在预设平面(S)内移动,所述悬置组件(3)能够在平行于所述预设平面(S)的方向上发生形变,且所述悬置组件(3)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S)的方向上支撑所述感光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具有安装部(10),所述安装部(10)用于安装镜头(300);
防抖组件(2),所述防抖组件(2)包括活动件(21)及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驱动件(22)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活动件(21)连接,所述活动件(21)用于与感光组件(4)连接;
悬置组件(3),所述悬置组件(3)分别与所述活动件(21)及所述外壳(1)连接,且环绕在所述活动件(21)或所述安装部(10)的周侧;
所述驱动件(22)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21)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光组件(4)在预设平面(S)内移动,所述悬置组件(3)能够在平行于所述预设平面(S)的方向上发生形变,且所述悬置组件(3)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S)的方向上支撑所述感光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壁(11)、第二壁(12)及第三壁(13),所述第一壁(11)及所述第三壁(13)沿与所述预设平面(S)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壁(12)沿与所述预设平面(S)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壁(11)及所述第三壁(13)通过所述第二壁(12)相连,所述第三壁(13)围合形成所述安装部(10);
所述悬置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板(31),所述弹性板(31)沿与所述预设平面(S)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弹性板(3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壁(11)上,所述弹性板(31)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活动件(21)上,所述第一壁(11)、所述第二壁(12)及所述第三壁(1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容置空间(20),所述弹性板(31)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0)中且环绕所述安装部(10)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包括:第四壁(14),所述第四壁(14)与所述第三壁(13)连接且朝着靠近所述镜头(300)的光轴(Z)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壁(13)的靠近所述光轴(Z)的一侧围绕形成进光孔(130),所述进光孔(130)的轴线与所述光轴(Z)重合,所述第四壁(14)与所述活动件(21)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22)分别与所述第四壁(14)及所述活动件(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五壁(15)及第六壁(16),所述第五壁(15)环绕并连接所述第六壁(16)的远离所述镜头(300)的光轴(Z)的一侧,所述第五壁(15)与所述预设平面(S)垂直,所述第六壁(16)与所述预设平面(S)平行,所述第六壁(16)的靠近所述光轴(Z)的一侧围绕形成进光孔(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科陈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