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9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液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纵梁两侧的侧边梁,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纵梁及侧边梁之间,且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包箱体。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包箱体上形成两个液冷介质的循环回路,有利于加快液冷介质的循环流动,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率。另外,无需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电池包箱体的重量,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包箱体内的液冷介质的泄露,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本技术属于液冷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包电量及能量密度的提高,以及客户对电池包的快充速率、大功率放电的追求,电池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产热量也越来越大,当前大部分中、高端电动车都采用液冷方案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使电池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通常是25~40℃),保证电池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性能、热安全及循环寿命。目前,对于电池包的液冷方案为:在电池系统内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且水冷板的进出口通过快插接头与管路系统形成连接,这样的方案不仅占用电池系统的大量空间,降低了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且还存在泄露风险,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箱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导致占用空间大、泄露风险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纵梁两侧的侧边梁,所述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及所述侧边梁之间,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所述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所述底板用于供电池组容置于其上。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板连接于纵梁和侧边梁之间,也即是纵梁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底板。底板内的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工作时,外部的液冷介质进入进液通道内,并分别流动于纵梁两侧的通液流道中,实现对底板上的电池组进行液冷操作,最后分别进入两个侧边梁内的出液通道以排出外部,从而实现液冷介质的循环,如此,电池包箱体内形成两个液冷介质的循环回路,有利于加快液冷介质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率和效果。另外,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以及通液流道分别开设于纵梁、侧边梁以及底板内,无需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减小对电池包箱体的使用空间,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电池包箱体的重量,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还减少了快插接头的使用,降低电池包箱体内的液冷介质的泄露,提高安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包括梁主体和设于所述梁主体两侧的侧部,两个所述侧部均开设有所述进液通道,且所述梁主体将两个所述进液通道隔绝;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侧部及所述侧边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池包箱体内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循环回路,则梁主体两侧的底板内的通液流道也相互独立,如此,保证了进液通道内的液冷介质在流动至底板的通液流道后,进入出液通道而排出外部,实现对纵梁两侧的电池组相互独立地进行液冷操作,避免梁主体两侧的液冷介质在液冷操作时相互影响而影响液冷效果,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果。并且,梁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通液流道相互独立,则可实现单独对梁主体两侧的通液流道进行液冷工作,有助于提高梁主体两侧的底板表面上的温度均匀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梁主体两侧的电池组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和安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分流口,所述侧边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汇流口,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分流口及所述汇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分别与纵梁、侧边梁形成插接配合,简化底板和纵梁、侧边梁的连接方式,并提高了电池包箱体的整体强度。插接配合使得底板和纵梁、底板和侧边梁的连接更加可靠,无需额外的管路、快插接头来实现底板分别和纵梁、侧边梁的连接,减小液冷介质的泄露风险,从而提高电池包箱体的安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边梁及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纵梁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以隔绝多个所述底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的设置,在实现安装电池组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纵梁沿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的多个底板相互独立,也即是保证纵梁沿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的多个液冷通道相互独立且可单独工作,有助于减短液冷介质在每个液冷通道内循环流动的路径和时间,加快液冷介质和电池组的换热效果,从而提高液冷效果。并且多个底板相互独立,也可有效地减小每个底板的尺寸,且每个底板上的液冷通道单独工作,有助于提高每个底板表面上的温度均匀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多个底板上的电池组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整个电池包箱体的温度均匀性,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一个蛇形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所述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分流道时,至少两个所述分流道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一个蛇形的分流道,有助于提高电池组与液冷介质换热的面积,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果。并且,当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两个分流道时,至少两个分流道相互独立且共同形成液冷通道,能够加快液冷介质在每个分流道内循环流动的速率,从而提高液冷介质和电池组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效果。并且至少两个分流道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每个底板上各处的温度均匀性,提高对电池组的均匀液冷效果,避免电池组上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框还包括第一端梁及第二端梁,所述纵梁及两个所述侧边梁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梁及所述第二端梁之间;所述第一端梁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通液孔,两个所述通液孔分别连通于两个所述进液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的液冷介质能够分别通过两个通液孔进入两个进液通道内,实现两个进液通道的相互独立,且两个进液通道能够单独地通入液冷介质而选择性地对纵梁一侧或两侧的电池组进行液冷操作,可控性较强,操作十分灵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梁包括第一侧梁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段的第二侧梁段,所述出液通道贯穿于所述第一侧梁段及所述第二侧梁段,且所述第一侧梁段及所述第二侧梁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梁及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一端梁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梁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且所述第二侧梁段与所述第一侧梁段、所述第二侧梁段与所述第一端梁均形成大于0°的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侧梁段上的第二侧梁段朝向第一端梁倾斜设置,且第一端梁的长度和两个第一侧梁段的间距,在保证底板能够容置电池组的基础上,减小了整个箱框的尺寸,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及所述侧边梁上均形成有沿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型腔,所述型腔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以及所述通液流道隔绝;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框的纵梁、侧边梁内均形成有沿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型腔,能够提高箱框整体沿第三方向上的支撑强度,且型腔的设置有助于实现箱框的减重效果,从而提高电池包的重量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纵梁两侧的侧边梁,所述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n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及所述侧边梁之间,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所述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所述底板用于供电池组容置于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纵梁两侧的侧边梁,所述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及所述侧边梁之间,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所述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所述底板用于供电池组容置于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梁主体和设于所述梁主体两侧的侧部,两个所述侧部均开设有所述进液通道,且所述梁主体将两个所述进液通道隔绝;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侧部及所述侧边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分流口,所述侧边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汇流口,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分流口及所述汇流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边梁及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纵梁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以隔绝多个所述底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一个蛇形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
所述通液流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分流道时,至少两个所述分流道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一力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