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压配电网系统
本申请涉及配电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有了更高要求。中压配电网作为城市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接电网与用户的纽带。现有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主要基于用户负荷和用户重要等级确定,主要接线形式有单射式、双射式、对射式、单环网、双环网、三双、N供1备等。虽然一些高可靠性地区采用双环网合环、双花瓣的运行方式抵御电网发生N-2情况的风险,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中压配电网仍然呈放射状接线。更合理地选择接线模式、减少配电网改造工程对电网建设与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主要是由该地区用户的负荷增长需求确定的,整个乡镇或者城市没有统一的网架结构,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当该地区有新的负荷增长需要接入电网,通常根据就近开关站与变电站剩余间隔数考虑接入方案,无法形成多联络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网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主要基于用户负荷和用户重要等级确定,当该地区有新的负荷增长需要接入电网,通常根据就近开关站与变电站剩余间隔数考虑接入方案,无法形成多联络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网系统,包括:中压主干网,包括至少一个变电站和至少一个开关站,以开关站为中心,采用双花瓣接线和双环网接线中任意一种接线模式,从变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压配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压主干网,包括至少一个变电站和至少一个开关站,以所述开关站为中心,采用双花瓣接线和双环网接线中任意一种接线模式,从所述变电站的低压侧引出线至所述开关站;/n中压分支网,包括至少一个配电室和至少一个开关站,以所述配电室为负荷节点,采用直配式双射接线、双环网接线、级联式双射网接线中任意一种接线模式,从所述开关站的低压侧引出线至所述配电室;/n控制设备,用于依据所在地理范围内的配电室容量,匹配得到所述变电站的出线所串带的所述开关站的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中压配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压主干网,包括至少一个变电站和至少一个开关站,以所述开关站为中心,采用双花瓣接线和双环网接线中任意一种接线模式,从所述变电站的低压侧引出线至所述开关站;
中压分支网,包括至少一个配电室和至少一个开关站,以所述配电室为负荷节点,采用直配式双射接线、双环网接线、级联式双射网接线中任意一种接线模式,从所述开关站的低压侧引出线至所述配电室;
控制设备,用于依据所在地理范围内的配电室容量,匹配得到所述变电站的出线所串带的所述开关站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采用所述双环网接线模式的情况下,由不同变电站的不同段母线分别为所述中压主干网形成的环网供电,且所述中压主干网内的开关站均有多路电源进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主干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连接于所述主干线上的开关站的开关分闸,并控制其他开关站到开关合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中任意一个开关站的馈出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馈出线发生故障的开关站的任意一个开关分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其他负荷持续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中任意一个开关站的母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母线发生故障的开关站的所有开关分闸,并控制其他开关站到开关合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采用所述双花瓣接线模式的情况下,由至少两个不同的变电站的同一段母线分别为所述中压主干网形成的环网供电,合环运行,其中,所述中压主干网内的开关站均有多路电源进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主干网的主干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连接于所述主干线上的开关站的开关分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任意一座开关站由两个变电站的双方向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分支网中任意一个开关站的馈出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馈出线发生故障的开关站的任意一个开关分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任意一座开关站由来自两个变电站的双方向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压分支网中任意一个开关站的母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母线发生故障的开关站的所有开关分闸,并控制其他开关站到开关合闸,使得所述中压主干网中的任意一座开关站由来自两个变电站的双方向电源。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涵,宋宝同,王方敏,王天一,王晓冰,向常圆,宝海龙,梁英哲,苏宁,李笑彤,席嫣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