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054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形成换热腔,由工质进口进入和/或由工质出口排出的工质为气态;第一隔板,设置于换热腔内,第一隔板将换热腔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换热管路,每个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每个换热管路内的工质与对应的换热通道的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存在差异,且由于换热通道内气态工质的存在,使得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压力不同,进而使得由工质进口进入到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工质流量不同,实现换热通道内工质流量的自动调节,能够省去流量分配结构等部件,降低换热系统的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系统中常常存在换热过程,要想实现两种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就需要依靠换热器来实现换热。目前,换热器的形式有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形式,两种换热器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适用的环境也不尽相同。通常在换热器中存在两种介质进行换热,两种介质被换热器中的结构相隔离,防止两种介质相混,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存在多个换热器的冷源或热源为同一种介质,此时需要在换热系统中设置流量分配结构等部件来保证每个换热器中分配合适的流量来确保能达到所需的换热量,这也使得换热系统存在运维成本高、调节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系统中通过设置流量分配结构来保证每个换热器中分配合适的流量来确保能达到所需的换热量,导致的换热系统运维成本高、调节复杂的问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所述工质进口和所述工质出口之间形成换热腔,由所述工质进口进入和/或由所述工质出口排出的工质为气态;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换热管路,每个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U形管,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个所述换热管路均设置有第二隔板,每个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换热管路的进口和出口的进口腔和出口腔。进一步地,所述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每个所述换热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两端均穿设于一个所述端板,每个端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进口腔或所述出口腔。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直形管,所述第一隔板设有N个,N个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N+1个所述换热通道,沿所述直形管的延伸方向,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壳体,N≥1,且为整数。进一步地,所述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每个所述换热管路的所述直形管的两端均穿设于一个所述端板,每个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对应的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连通对应的所述换热管路的隔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对应每个所述进口均设置有进口管,所述壳体上对应每个所述出口均设置有出口管。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筒状本体和分别盖设于所述筒状本体轴向两端的两个端盖,所述壳体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筒状本体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锥形筒,两个所述锥形筒分别具有所述工质进口和所述工质出口。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锥形筒沿指向另一个所述锥形筒的方向内径逐渐增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两个所述换热通道,每个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换热管路,由工质进口进入和/或由工质出口排出的工质为气态,由工质进口进入的工质进入多个换热通道内,当每个换热管路内的工质与对应的换热通道的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存在差异,且由于换热通道内气态工质的存在,使得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压力不同,进而使得由工质进口进入到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工质流量不同,实现每个换热通道内工质流量的自动调节,相比现有技术,能够省去流量分配结构等部件,降低换热系统的运维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1、筒状本体;111、第二隔板;112、进口管;113、出口管;12、端盖;13、锥形筒;131、工质进口;132、工质出口;101、进口腔;102、出口腔;103、隔腔;2、第一隔板;3、换热管路;31、U形管;10、换热腔;20、换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该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2和换热管路3。其中。壳体具有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由工质进口131进入和/或由工质出口132排出的工质为气态;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之间形成换热腔10。第一隔板2设置于换热腔10内,第一隔板2将换热腔10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20。每个换热通道20内均设有一换热管路3,换热管路3具有进口和出口。可以理解的是,由工质进口131进入换热腔10内的工质能够与每个换热管路3中的工质进行热交换,而每个换热管路3中的工质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第一隔板2将换热腔10分隔形成两个换热通道20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换热管路3具有两个,此时第一隔板2为板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隔板2将换热腔10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换热通道20,此时换热管路3也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此时第一隔板2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板,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板的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所述工质进口(131)和所述工质出口(132)之间形成换热腔(10),由所述工质进口(131)进入和/或由所述工质出口(132)排出的工质为气态;/n第一隔板(2),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0)内,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20);/n换热管路(3),每个所述换热通道(20)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3),所述换热管路(3)具有进口和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所述工质进口(131)和所述工质出口(132)之间形成换热腔(10),由所述工质进口(131)进入和/或由所述工质出口(132)排出的工质为气态;
第一隔板(2),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0)内,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20);
换热管路(3),每个所述换热通道(20)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3),所述换热管路(3)具有进口和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3)包括多个U形管(31),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个所述换热管路(3)均设置有第二隔板(111),每个所述第二隔板(111)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换热管路(3)的进口和出口的进口腔(101)和出口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每个所述换热管路(3)的所述U形管(31)的两端均穿设于一个所述端板,每个端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隔板(111)之间形成所述进口腔(101)或所述出口腔(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3)包括多个直形管,所述第一隔板(2)设有N个,N个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N+1个所述换热通道(20),沿所述直形管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丁颖王小尚孙少杰刘景俊张建民李健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稷龙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