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438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导风板组件包括上导风板、下导风板、驱动组件和两个连杆组件,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沿着竖直方向布置,下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组件和同侧的第一活动铰轴铰接,第二连杆分别与驱动组件和同侧的第二活动铰轴铰接,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组件移动,第一连杆带动上导风板绕第一固定铰轴转动,第二连杆带动下导风板绕第二固定铰轴转动。该导风板组件能够实现上下广角大范围扫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内机导风板闭合方向单一,制冷制热扫风都有一定限制,传统机型采用的双导风板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在制冷、制热模式下可以实现向上或者向下吹风,但是导风板的转动角度受到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上下广角大范围扫风的导风板组件。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上导风板、下导风板和驱动组件和两个连杆组件,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两个第一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沿着竖直方向布置,上导风板的底壁与下导风板的顶壁邻接,下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两个第二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活动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均位于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二固定铰轴之间。两个连杆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组件和同侧的第一活动铰轴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组件和同侧的第二活动铰轴铰接,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组件移动,第一连杆带动上导风板绕第一固定铰轴转动,第二连杆带动下导风板绕第二固定铰轴转动。由上述方案可见,当需要导风板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组件移动,第一连杆带动上导风板绕第一固定铰轴转动直到上导风板转动到水平位置,第二连杆带动下导风板绕第二固定铰轴转动直至下导风板转动到水平位置,此时,由于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分别布置于出风口两侧,相比于现有的导风板布置于出风口中间位置,本技术的导风板组件能更好地减少风量损失。当需要导风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组件移动,第一连杆带动上导风板绕第一固定铰轴反向转动直到上导风板转动到竖直位置,第二连杆带动下导风板绕第二固定铰轴反向转动直至下导风板转动到竖直位置,此时,导风板组件关闭出风口。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连杆组件带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打开至所需要的角度,使得出风口处于半开状态。当需要导风板组件处于扫风状态时,驱动组件带动连杆组件往复运动,实现上下扫风功能。本技术的导风板组件能够实现上下广角大范围扫风,完全打开时由于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布置在出风口上下两端能更好地减少风量损失。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驱动组件与连杆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由此可见,两侧的连杆组件通过两个驱动组件分别驱动,这样无需在出风口处设置传递力的部件,避免对气流的影响,进一步减少风量损失。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齿轮固定在电机的驱动轴上,齿条沿着第一方向延伸,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齿条啮合,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导风板表面。由此可见,简单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能够提高整机在恶劣环境中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方案是,齿条包括主体部和铰接部,主体部与齿轮啮合,铰接部连接在主体部的端部,铰接部呈圆弧形,主体部位于铰接部的中点,铰接部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一连杆铰接,铰接部的第二自由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由此可见,铰接部的设置可避免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在运动时发生干涉。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自由端连接在第一连杆朝向上导风板的侧壁上,第二自由端连接在第二连杆朝向下导风板的侧壁上。由此可见,这样可以使得导风板组件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无需在空调外壳上设置让位槽。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侧的第一活动铰轴与第二活动铰轴之间的距离。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平行且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杆上第一铰接位置与第二铰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侧的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之间的距离;第一铰接位置为第一连杆与第一活动铰轴铰接的位置,第二铰接位置为第一连杆与铰接部铰接的位置。由此可见,保证导风板组件能够在水平的打开位置和竖直的闭合位置之间顺畅切换。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上导风板的底壁与下导风板的顶壁邻接。由此可见,闭合时能实现导风板组件的完美密封结构,实现无缝的外观。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位于上导风板同侧的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沿着上导风板的宽度方向布置。位于下导风板同侧的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沿着下导风板的宽度方向布置。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上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的边沿设置有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均自上导风板的背面向外凸出,第一固定铰轴自第一支撑凸起的外侧壁沿上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上导风板的方向延伸,第一活动铰轴自第二支撑凸起的外侧壁沿上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上导风板的方向延伸。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下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的边沿设置有第三支撑凸起和第四支撑凸起,第三支撑凸起和第四支撑凸起均自下导风板的背面向外凸出,第二固定铰轴自第三支撑凸起的外侧壁沿下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下导风板的方向延伸,第二活动铰轴自第四支撑凸起的外侧壁沿下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向远离下导风板的方向延伸。由此可见,保证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均位于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端部,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均位于下导风板长度方向的端部,从而避免驱动机构对气流的影响,进一步减少风量损失。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和上述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外壳开设有出风口,导风板组件安装在出风口处,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二固定铰轴均与空调外壳铰接,驱动组件安装在空调外壳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出风口位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导风板组件实施例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导风板组件实施例处于半开状态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导风板组件实施例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10和导风板组件1,空调外壳10上开设有出风口101,导风板组件1安装在出风口101处。参见图2至图4,导风板组件1包括上导风板2、下导风板3和驱动机构4。上导风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铰轴21和第一活动铰轴22,两个第一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位于上导风板2同侧的第一固定铰轴21和第一活动铰轴22沿着上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布置,第一固定铰轴21位于第一活动铰轴22的上方。上导风板2和下导风板3沿着竖直方向布置,下导风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铰轴31和第二活动铰轴32,两个第二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位于下导风板3同侧的第二固定铰轴31和第二活动铰轴32沿着下导风板3的宽度方向布置,第二固定铰轴31位于第二活动铰轴32的下方。第一固定铰轴21和第二固定铰轴31均与空调外壳10铰接。驱动机构4包括两个驱动组件41和两个连杆组件40,两个连杆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n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下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活动铰轴和所述第二活动铰轴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铰轴和所述第二固定铰轴之间;/n驱动组件;/n两个连杆组件,两个所述连杆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同侧的所述第一活动铰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同侧的所述第二活动铰轴铰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上导风板绕所述第一固定铰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下导风板绕所述第二固定铰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铰轴和第一活动铰轴,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
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下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铰轴和第二活动铰轴,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铰轴共轴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活动铰轴和所述第二活动铰轴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铰轴和所述第二固定铰轴之间;
驱动组件;
两个连杆组件,两个所述连杆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同侧的所述第一活动铰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同侧的所述第二活动铰轴铰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上导风板绕所述第一固定铰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下导风板绕所述第二固定铰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齿条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导风板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条包括主体部和铰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铰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所述铰接部呈圆弧形,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铰接部的中点,所述铰接部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铰接部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由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朝向所述上导风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自由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下导风板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侧的所述第一活动铰轴与所述第二活动铰轴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薛琴唐伟青刘秋华冯杰黄树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